不疯魔,不成活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happy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读过两个故事,至今难忘。故事的主人公,很特别。
  两位,一位是不知饥饱的牛顿,一位是把墨汁当蒜泥吃的王羲之。第一个故事说的是,牛顿有天请一位朋友吃饭。朋友来了,他还久久沉迷在实验里抽不出身。眼看吃饭时间早已过去,朋友就自己到餐厅吃掉了一只烧鸡,鸡骨头留在了碗里。一会儿,牛顿来吃饭,看到碗里的鸡骨头,惊奇地说:“我以为我没吃饭呢,原来我已经吃过了。”便掉头回了实验室。
  第二个故事的主角,是书法家王羲之。他自幼爱习书法,常常着魔一样,沉迷于书写不能自拔。有一天,家人送饭到书房,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三番几次让他吃饭,他都兀自埋头写字,像没有听见。终于想起吃饭时,他因为太过专注而误将馍馍沾满墨汁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但仍吃得津津有味。
  故事中的牛頓,近乎天才,天文学上,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数学上,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微积分学;物理学上,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另一位,王羲之呢,是中国书法之“圣”,作品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书苑。你可以看到,他们取得成功的背后,都有一种痴迷疯魔的状态,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沉迷投入,热烈追求,删繁就简,忽略了其他,甚至是生活常规。
  不疯魔,不成活。“疯魔”,便是指那种如痴如狂的专注投入状态;“成活”的意思,则是成才,是成事,是跨越,是发展,是提高,是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将一项事业做到巅峰状态。
  “疯魔”,其实是精神专注投入的外显。当人全力以赴,如痴如狂,殚精竭虑之时,思考与研究琢磨之力,往往变得高度灵敏,高度集中。这就宛如一柄打磨得锐利无比的钻头,发力集中于一点,何等坚厚的障壁都能钻透。而那种灵思饱满的状态,往往使人感觉兴奋,感觉过瘾,感觉到灵魂飞升的自由与魅力。
  美国有位自动机械专家魏刚,他痴迷研究,工作时间拼命努力自不待言,就是休息时间,脑子也停不下来。他如果太疲倦了,就用一个办法来休息脑子,即锯木头。他在家里堆一大堆木材,每天他要把大木块锯成小木块,把小木块锯成更小的,以资休息。外人看来,他真是陷入“疯魔”了。
  其实,任何一个领域,都无限辽阔地铺展在每个人面前。唯有全力以赴、炽烈追求者,才能深入其中,策马奔腾。那个看上去山穷水尽的泥穴,深入进去,却是花繁叶满的桃源。其中趣味无限,如鸟语花香和山清水媚般令人沉醉。这也正是令深入者“疯魔”痴绝的兴奋点。
  如此看来,那些曾经在某一领域陷于“疯魔”的人,事业无一例外获得了巨大成功,而高不可攀的世俗成就,在他们,却只是精神享受之外的副产品。
  著名作家王小波说,“人活着总要有个主题,使你魂梦系之”。其实,我们普通人,也都有我们自己的“主题”、我们的“桃花源”,若深入其中,必有大美风景。但当下,我们身处的时代,信息泛滥如泡沫浮浪,令人茫然四顾,无所适从。我们习惯了手机片刻不离手,阅读不超140字,做事3分钟热度,时间稍长就无法集中精力……
  我们浮漾在喧嚣的水面,追求炫,追求酷,追求刺激,而这些却都是最低层次的感官享受。
  高贵的生活方式,正在离我们远去。
  只有沉下身来,静下心来,掀开事物表面的浮障,去洞察其内在本质,才能获得一种极致的快乐。这个沉潜、掀开、洞察的过程,其实充满了专注和宁静,很美很美。也许这些距离“疯魔”状态还很远,但那又有什么要紧?普通人嘛,我们借助专注和宁静,一步步走向品质生活,也就够了。
  (编辑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为了满足新世纪快速变化的社会需要,是信息时代、知识社会和全球化时代下对学科育人目标的再思考。当社会形态发生新的改变时,身处其中的人们最重要的就是要具有在这种新社会形态中的意识和情感。而信息意识是正确面对和理解这种新变化,更好地适应和推动这种社会形态的基础与保障。在信息社会中,如果不加强信息意识方面的教育,任其发展必将产生负面的社会问题。因此,信息技术学科必须加强学生的信
钟伟的一生,似乎和枪结下了不解之缘。枪声响,钟伟的生命就旺盛;枪声息,钟伟的生命就暗淡。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九军首任军长钟伟,勇敢、威严、善战,唯枪是命,被人们誉为“中国的巴顿将军”。    “世界上没有天生勇敢的人”    钟伟,原名钟步云,1915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平江县甲山村。1928年7月22日,湖南平江城内枪声大作,群众潮水般涌向城外。住在城外钟伟家的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人袁克歧,断定城里出
我总觉得风从故乡来。  风或松或紧,或柔软或莽撞,我总能够闻见故乡的气息,总可以感受到麦苗的馨香,我穿越了风,看见祖母的坟前早已经荒草萋萋。  我觉得城市的风与家乡的风截然不同,城里的风有味道,酸甜苦辣咸,家乡的风清淡,像一杯茶;城里的风总是有一股铜臭的气息,而家里的风柔软,与钱无根本的关联。  从小我便非常喜欢关于风的古诗,所以,我崇拜过刘邦,觉得他在“大风起兮云飞扬”中找到了一统华夏的信念;更
孩子,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你已十八岁了,即将迎来人生中的高考。作为深爱着你的妈妈,我想和你聊一聊这个话题。  孩子,你必须明白,高考最大的意义其实在于:“为你将来的拼搏做准备”。可以杰出抑或平凡,未来的人生路总少不了拼搏,即使在最平凡的世界里,亦会留下一些拼搏的痕迹。  借用一句流行的话:将来的你会感激现在奋斗的自己。  当然,孩子,尽量别熬夜。作为深爱着你的妈妈,我不希望你透支自己的身体,我希
爱因斯坦曾说过,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确实,朋友是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存在,是我们温暖的港湾和有力的后盾。老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在生活中,我们与朋友相处时,要注意保持周全的态度,否则,会在无形中失去甚至得罪其他原本可以成为朋友的人。  李华是一个热心肠,听说培训班里新来了一些学员,其中有几位还是他的老乡时,他便张罗着组织大家聚餐,一来让大家互相了解,二来帮助新学员
熊英是中国高级女装品牌盖娅传说·熊英的品牌创始人兼设计师。  她从小就对中国服饰感兴趣,随着对服饰历史的了解,她被中国千年服饰文化的深厚底蕴深深吸引。成为设计师后,她在服装美学方面的才华展露无遗。  她曾多次担任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众多知名栏目的总造型师,被誉为“春晚造型第一人”。并多次为杨澜、周涛、黄渤等知名人物提供服装、造型服务指导,她被称为“明星身后的美学专家”。  熊英并不满足于此,她
提起苏共二十大,大凡经历过20世纪60年代中苏公开论战的中国人,都有一个很深的印象:苏共二十大,是苏共领导人走向修正主义的起点。而讲到中共八大,人们的共识是:迈出了探索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第一步。似乎从1956年开始,中苏两党所走的道路就完全是相背而行了。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应该说,当时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所提的“以苏为鉴”,既包括接受斯大林时期错误的教训(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苏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林彪利用所掌握的权势,把毛泽东思想的完整体系割裂成零做的“语录”。不分时间、地点、条件机械地照搬,并提出“活学活用”、“立竿见影”等简单化、庸俗化的口号。使得实用主义猖獗,甚至利用“语录”整人、打派仗,严重损害了毛泽东思想的声誉。周恩来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地在各种场合纠正极左思潮带来的危害。针对“文革”中超出实际需要大量印制毛泽东著作、毛泽东像。大量制作毛主席像章和乱
雨后初霁,空气清新,山里的云不多,阳光正好。午后,便到凤仪湖边去散步,一位年老的妇人拎着个菜篮从我身边经过,我看见她的菜篮里有小半篮子的地皮菜,心里一惊,这个时候就有地皮菜了嗎?还有些不信,又看了一眼,确是地皮菜无疑。于是,边走就留意起来,在水渠边、潮湿洼地旁的青草之上,真的发现了一些地皮菜,不多,很少的一小团,粘在草上。草上水珠晶莹,地皮菜也是湿湿的,我伸手碰了碰,依然是熟悉的湿滑的触感。  小
称的繁体字“稱”,实为“偁”的异体字,原意是一个人提笼捕鱼。在刀耕火种的年代,无需旦夕荷锄理荒,也不必苦等春华秋实,把笼浸入水中,不劳不守,临岸收笼,还能渔获颇丰,可不是称心如意嘛?  有了这层意顺心遂的底色,最初的称谓怎么也得是几分美化的叫法,多半是美称、誉称、尊称。好听的话“酥”到心里,耳朵也会乖乖被打动。  《后汉书》有言:改易名号,随事称谓。彼时,称谓不再一味美誉,而是更具实用:因时因地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