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之争”下中国近代书法美学的演进——以包世臣、刘熙载、康有为为例

来源 :美术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j677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以降,中国思想文化渐入历史转型时期,审美传统与新生观念碰撞、交融给书法艺术带来一定的冲击,这一时期的书法艺术论著前续中国古典美学的基因,探求新的审美标准, “碑帖之争”成为重要的问题.从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到刘熙载的《艺概》,及至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正是体现这一过程的三部重要作品.分析这一演进发展流程,对厘清近代书法美学历程、丰富书法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其他文献
罗杰·弗莱为后印象派确立的现代性,带有形式主义特征,因此他的理论向强调语言形式的中国画打开了接受之门.针对这种现代性中的“非西方因素”,包华石试图将“现代性”从封闭
期刊
沩水大桥为六孔38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全长240米,分为四孔一联和二孔一联。上部构造采用多点顶推法施工,为了减小顶推过程中箱梁的悬臂弯矩,采用在箱梁前端设置钢导梁方
2020年11月3日至11月12日,“写山——李一摩崖书法展”在江苏省美术馆举行.该展览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家协会和江苏省美术馆共同主办,集中呈现了李一近三年来的摩崖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