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分析金湖凹陷闵桥油田常规和特殊岩心实验结果认为,该区古近系阜三段低电阻率油层主要因其粘土矿物含量高、岩石表面的亲水性及孔隙结构复杂而导致高束缚水含量,进而大幅降低
【机 构】
:
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中国石化华东石油工程公司地质测井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金湖凹陷闵桥油田常规和特殊岩心实验结果认为,该区古近系阜三段低电阻率油层主要因其粘土矿物含量高、岩石表面的亲水性及孔隙结构复杂而导致高束缚水含量,进而大幅降低了油层的电阻率。利用交会图法、地质综合法等方法对研究区低阻油层进行识别,建立了区分油水层的判别标准:闵桥油田阜三段低阻油层渗透率大于7×10-3μm2,孔隙度大于18.6%,含油饱和度的下限值为26.6%,声波时差大于323μs/m,测井电阻率下限值为2.6Ω·m。
其他文献
以金沙江—红河边界带和反映地震活动空间集中度C值的结合为例,对基于活动地块边界带的测震学参数强震预测进行了探索,结果对丽江地震预测效果很好。这对边界带的地震危险性判定有某种参考价值。
介绍了水库地震台网的布设情况及一些历史地震资料,通过水库台网的资料,比较了蓄水前后地震频次的变化,并对水位值与地震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水位的变化与地震的发生是有关系
分析了鲁东—南黄海地块区历史与现代地震活动特征,讨论了地震活动在时间、空间以及应变能积累等方面的演变过程。分析认为,鲁东—南黄海地震区自1839年以来,显示3个中强以上地震密集时段———地震“幕”,当前幕可能还会持续10年左右;根据应变能积累释放图像分析,认为今后3年内本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大;从空间上认为下一次5.5级地震发生在北部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