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自主探究中的问题探索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自主探究教学通过激发学生内驱力,把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反馈图式,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钻研和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目前尚处于实践探索的初级阶段,还有一些需要调整、改进的地方,但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必将逐渐完善,结出丰硕果实。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质。为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体现新教材教学理念,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应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构建自主探究教学模式。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但从实际教学活动来看,“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还面临着一些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时间问题
  教学中大量的课堂讨论、实验探究、理论探索需要很多时间,学生活动本身就很耗时间,再加上学生这么大面积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间紧变成了突出问题。传统课堂45分钟,无法满足需要,要给学生充分活动的时间,建议90分钟一节课比较合适,也就是现在的2节课时间比较好。另外,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正常的课时量,也不允许经常搞探究教学。如《分离定律》的传统教学约3节课,可以讲得很好,但是用探究教学得讲4节课,当前的教学时间不是很足,因此,不可能每节课都探究。建议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将课外探究出现的问题和结果带入课堂进行讨论,这是解决课时问题的办法之一。
  二、探究内容的选择问题
  探究内容是教师组织和实施探究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但是,并非所有的生物知识都要学生通过探究获得,并非所有的生物内容都适合用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生物探究内容的选择应当遵循难度适中、激趣引题、易操作等基本原则,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探究内容不能过于复杂,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所能解决或基本解决的。当然也不能太容易,否则会因缺少悬念和挑战而失去探究的价值。如从加酶洗衣粉用温水浸泡效果更好导入,让学生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2)探究内容的选择应尽量具有趣味性,做到激趣引题,使引题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实践证明,选择那些源于学生生活的、超越常规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富有趣味性的内容,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有益于学生较快地进入自主探究的状态。(3)探究内容的选择应遵循可操作性原则,确定探究的问题要使学生经过若干步骤活动探索之后,最终可以得出答案。
  内容选择好后,然后设计教学,采取“模块式”设计策略。“模块式设计”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分成几个有机联系的组块或是把一篇教材架构在一个单元模块之中。“生态式”设计策略,“生态式设计”就是要在真实、开放、丰富与和谐的生态情境中优化与创生“教学内容”。关注的只是“理性告诉”而不是“生态体验”,自然是“非生态”的。另外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其学习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促进课堂良好开端的形成。捕捉“生活素材”,优化教学内容它思考的是课堂上如何引领学生、引领学生到何处去的问题。教学内容往往通过问题来呈现。提高问题设计能力,是该项研究的重点,提出“主问题设计”的概念,就是用精、少、实、活的问题激活课堂,精练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直指教学目标,达到高效目的
  三、课堂控制问题
  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学生自由探究,教师不加控制、干涉,但最终学生的学习却走到了教学预期的反面;另一个极端是因为害怕学生的思维走得太远,于是处处干预和提防,束缚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灵活性和趣味性。究其原因是没有处理好自主探究学习与教学控制的关系,过分强调探究学习的自由和开放。因此,教师不仅要关心课堂“开放得如何”,学生“自主得如何”,还要关心课堂是“如何开放”的,学生又是“如何自主”的。为了较好地控制课堂,教师需要对教学活动精心设计。
  一些教育家早就指出,教材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大胆而创造地处理教材,甚至是重组成改编教材,那是教师的业务权利。用学生当地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来取代改编教材的内容时,会使他们有种“亲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不断激励他们积极探索求解的强烈愿望,并主动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生物学教学价值。
  教学内容要把握深入与浅出的关系。我们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找准“突破点”,引爆“矛盾点”,促成“生长点”,从由浅入深的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自省自悟,两者是根深与叶茂的关系。“根深才能叶茂”,研读文本还要求自己要有一定文化视野,要有一定的学科理论知识与学科专业理论素养。甚至还要具备相关学科知识功底和一定的艺术审美修养与道德伦理法制观念。这样我们对一篇文本的解读就有了丰厚的学养,就有了一定的根基,就会旁征博引、游刃有余,这样的解读就是饱满的,浑圆的。这就需要我们从强化自身素质出发,而不仅仅是为了某一学科的“教学”,一个教师只有在文学的、哲学的、学科课程史的等多方面广泛涉猎,才会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我们就能站在文化的、道德的以及历史等角度对文本深刻的阐释,这种阐释是适度的、是深刻的。
  四、教和学的评价问题
  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以及学习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提高。但是如何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用传统的评价方案去评价当然不行,因此,现在亟需解决用什么评价方案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个问题。同样,用什么评价方案去评价教师的教育能力也是摆在有关部门、专家面前的实际问题。
  (作者单位:安徽省砀山县朱小楼中学)
其他文献
古诗文以其精美的韵律,宏阔的意境,深邃的情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其形象、其气势、其哲理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语文课程标准》将诵读古诗词列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在7-9年级的阅读要求中提出“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课本中的“诵读欣赏”就是根据这一理念设计的。7-9年级6册课本中编入“诵读欣赏”古代诗词43篇,古文7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古
【内容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不了解英语文化也就不能真正掌握这门语言。文化教学必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上升到一定高度。本文分析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探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学会透过文化差异现象看本质,如何把中西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灵活运用各种交际手段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成功地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利用多种渠道渗透文化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
湖北省宜昌市市长张家胜  2月16日,湖北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五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宜昌市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有关情况。  据宜昌市市长张家胜介绍,截至2月15日24时,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01例(含临床诊断病例48例),治愈140例、病亡21例。现有疑似病例42例。当前,宜昌市疫情形势虽总体趋于平稳,但依然严峻复杂,处于最吃劲的关键阶段。  疫情总体平稳,主要表现在三个“下降”:一是新增
国家林草局:到2020年累计选聘生态护林员110.2万人  12月1日,国新办举行生态扶贫新闻发布会。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扶贫办主任、规划财务司司长闫振表示,生态护林员是一项精准扶贫政策,从2016年开始选聘,到2020年累计选聘110.2万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行林长制,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在建立林长制过程中,要压实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责任。生态护林员是保护自然生态系
1月26日,位于內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境内的大兴安岭林区天空出现“幻日”奇景。“幻日”是大气的一种光学现象。在天空出现的半透明薄云里面,有许多飘浮在空中的六角形柱状的冰晶体,偶尔它们会阿整整齐齐地垂直排列在空中。当太阳光射在这一根根六角形冰柱上,就会发生非常规律的折射现象。(曹伟 摄)
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新课程的实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使学生真正能够对英语做到“学以致用”。  新课程要求英语教学以交际为最终目的,这就要求英语课堂出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与文本互动”等多向互动,而课堂互动的主旨本应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在近几年对多所
清晨,多龙岗村的青年格桑尼玛拿起挂在墙上的装载机钥匙,匆匆趕往附近的219国道施工现场。  多龙岗村位于西藏自治区墨脱县格当乡,临近219国道新线,是2016年才兴建的新村。“之前村里组织年轻人学习开运输车、装载机等,我学会技术之后贷款买了装载机和大型运输车。”格桑尼玛笑着说,现在一年下来有近20万元的收入。  格桑尼玛的妻子卓玛也没闲着,前不久报名参加了厨师培训。“等219国道全线贯通后,肯定会
“济南第一团”官兵正在堤坝上作业。(代洁 摄)  今年入汛以来,强对流天气频发,南方多地出现严重洪涝灾害。江西九江地处长江中下游干流和鄱阳湖交汇处,防汛形势极为严峻。陆军第71集团军“济南第一团”官兵闻令而动、向险“逆行”、向水而战,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洪抢险任务中,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深情大爱。确保最短时间到达  7月13日,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已有10多个闸口出现
【内容摘要】在数学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产生学困生。数学教师要特别关注学困生,采取有利措施进行转化。教师家长齐努力,树立信心是关键;和谐环境要创造,学生互助质量高;分层教学少不了,针对性强有奇效;成绩反复很正常,任重道远准备好角度谈谈自己在学困生转化中的一点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学困生 信心 分层教学 互助  新课改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要面向每一
暑假邻居让我帮他家上初三的孩子补习语文,主要是帮他解决阅读理解中的困惑,顺便指导他练钢笔字。这个孩子的语文成绩一直都不怎么好,还有一年就要面临中考了,所以很想把语文科补上。他让我讲解的是练习册上的课外记叙文,因为他不明白应该怎样去解读文章。于是我就和他一起看文章,然后让他在读懂的基础上去归纳段落层次和主要内容,最后让他根据文章后的习题在文中找到答案。很快他就会做了,我又给他讲了一些其他文体的一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