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潜女“蛟龙”:父爱在海洋最深处

来源 :家庭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ensh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0日16时55分,正在南海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了下潜任务,并圆满完成了海底冷泉区取水样、海底地形测绘和高清视频记录等多项科研项目。走出实验舱,一位身着橙红色上衣的女性兴奋地说:“我的感觉非常好,并带回了可贵的数据,对于我的人生来说,这是我最为梦寐以求的篇章!”
  这次下潜1350米深海的科学考察,让杨群慧成为目前唯一乘坐过“蛟龙”号下潜的科学家,也成为中国海域内下潜得最深的女性……
  倾心育女,海的深情与宽广
  杨群慧的人生注定与海洋密不可分,而当时掬给她第一碗水的,却是她的父亲。
  今年43岁的杨群慧是山东省泰安市人,父亲杨浩在当地的水文部门工作。学识渊博的他从小并不急着让杨群慧认字,而是只要有可能,就常常带着女儿去旅游和野外玩耍,捉昆虫、认树名、采标本、找药材。
  有一次休假时,杨浩把杨群慧叫进厨房,用一块玻璃板放在正冒出蒸气的水壶上,玻璃板马上结满了水珠。杨群慧看了很惊奇地问道:“爸爸,这些水珠是从哪里来的?”面对杨群慧渴望的眼神,杨浩顺势讲起了露珠和云雨的形成。杨浩告诉女儿:“水是生命的源泉,科学家到外星球上去寻找新的生命,首要的一点就是要看那里有没有水。”见女儿听得津津有味,杨浩又解释起“海”字:“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来自大海,这是科学家的共识。这一点,我们的祖宗在造汉字‘海’的时候就似乎意识到了。你看,‘海’字由三个部件组成,拆开了,不就是“‘水’、‘人’、‘母’吗?这说明,水是人类文明的源泉……”
  正是由于杨浩的悉心培养,杨群慧不仅有了健康的体魄,而且对神秘的自然科学充满了兴趣。2002年7月,杨群慧获得了中国海洋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从2004年开始,杨群慧在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及深海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厚积薄发的她还先后主持了一项国家863专题课题和一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
  2006年6月,杨群慧受邀到德国汉堡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进行有关海洋底层硫循环方面的学术交流。赴汉堡交流之前,杨浩特地为杨群慧买了许多她爱喝的“六安瓜片”茶。看到满满的一大包茶叶,杨群慧有些不以为然:“其实在国外也有茶叶,你不用这么费心的。”白发已生的杨浩却叹了口气:“国外的茶叶怎么能和咱们的相比,况且你每天早上冲上一杯,就能感到爸爸离你并不算远。”听父亲如此一说,杨群慧的眼睛湿润了……
  进入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之后,杨群慧发现这里处处弥漫着创新的学风,学术气氛非常浓厚。杨群慧打电话给杨浩:“在这里顶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到前沿。”而父亲却一反常态,只是提醒女儿多吃蔬菜水果,睡前喝牛奶,一定注意劳逸结合。
  细心呵护,海的女儿在成长
  就这样,在父亲的殷殷关怀之中,杨群慧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学术研究。其中,她觉得最有意义的一次活动,就是有幸参与考察了墨西哥西部沿海以北的“涌泉”现象。在400多米深的太平洋海底,炽热的海水裹挟的矿物质被溶解并形成一缕缕漆黑的烟雾,最终沉积成烟囱状堆积物,形成景致奇异、妙趣横生的海底“涌泉”。更妙的是,“涌泉”的周围还栖息着种类繁多的蠕虫,这些蠕虫似建筑师一般精心创造的自然奇观,令人叹为观止。
  “涌泉”考察结束后,杨群慧的研究任务非常繁重。她每天在化学分析室里呆六个小时以上,对取回的各种矿物与生物样品进行筛选与分析,查阅德文资料。每天都要忙到下半夜后才能休息,这一切给杨群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由于电话书信都不是特别方便,于是,网络成了这对父女沟通的重要纽带。每天晚上22时过后,杨群慧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而此时正是国内凌晨三时,床头的闹钟一响,忙碌了一天的杨浩不管多累多困,都要准时坐在电脑前。为了让女儿消除在异域他乡的孤独感,杨浩还特地在虚拟的个人空间里,按照家里的结构与布局,搭建了一幢“父女小屋”,上线前打开壁灯、削水果、泡茶。与父亲谈笑风生的这一个小时成为了杨群慧最为放松的时刻。
  2010年4月,杨群慧对深海“冷泉”周围的古菌群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科研条件的限制,我国离真正的深水采样还有一定的距离。
  得知杨群慧心中的烦闷,杨浩开导她道:“在不断改善现实的过程中,要不断地修订自己的理想,就能既看到自己的成就,又有继续努力的动力。”父亲的话,给了杨群慧更多前行的动力。
  2012年6月,国内深潜器“蛟龙”号研发成功。它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是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中使用,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深海的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令杨群慧无比高兴的是,她被确定为“蛟龙”号的下潜队员之一。
  杨群慧的优异表现,让杨浩喜上眉梢:“和爸爸当初的愿望一样,你不仅是我的好女儿,还成长为大自然的女儿……”
  熠熠生辉,海底升起新“明珠”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女儿的工作,杨浩查阅了大量资料,得知全世界投入使用的载人潜水器约90艘,其中下潜深度超过1000米的仅有12艘,“蛟龙号”极有可能创造新的潜水器载人作业世界纪录。
  出于对女性的保护,指挥组先期并没有安排杨群慧参加下潜。不过,“蛟龙号”的前十次下潜状态非常稳定。更让杨群慧兴奋的是,在第十二次下潜的过程中,作业组第一次在南海海域搜寻到了冷泉区,发现了大量的贻贝、蜘蛛蟹等海底生物,为深海生物群落和冷泉区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男同事们的深潜活动如火如荼,让杨群慧有些心急,杨浩安慰女儿:“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和步骤,我觉得此时的准备更加重要。”在父亲的提醒之下,杨群慧每天将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上午进行四个小时的沉积物样品分析,下午再进行五个小时对海底图片的筛选与整理;吃过晚饭后,她又一头扎进海底生物样品采集器的制作工作中。杨群慧非常巧妙地设计了一种“海底硫核采样笼”,主体好似一个铲子,上面有盖板,顶端有长长的把手和触发机关。在采集硫核样品时,机械手可以提着这个“笼子”将生物样品铲进去……
  2013年6月20日清晨,“蛟龙”深潜器的母船“向阳红”来到了第二航段的深海海盆,在这片海域,杨群慧正式被确定下潜队员之一!突然得到这一消息,杨群慧的心不禁“怦怦”直跳。二十多年来,全世界各海域发现了几十个冷泉,但在中国已发现的冷泉只有一处,科学家都期望着在南海冷泉区发现新的物种。更加重要的是,由于这一冷泉区的发现只是近年的事情,科学家下潜到这个冷泉区则从未有过!
  10时05分,杨群慧所搭乘的“蛟龙”号被放至水中,注水完毕后开始下潜。“蛟龙”号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下潜,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杨群慧与另外两名科学家来到了1350米深的海域。虽然四周漆黑一片,但借助着高强度的深水探测灯光,杨群慧看到:由于冷泉溢出的流体富含甲烷、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成分,这里的古菌群到处都是,大型的管蠕虫横七竖八地分布着,深海的贻贝星罗棋布,长达一米的蜘蛛蟹在海底的碎石之间若隐若现……
  在冷泉区的中心地带,杨群慧还拍摄到了白茫茫一片,800多平方米的毛瓷蟹。不过,由于冷泉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变化异常敏感,它们的生活区域很小,甚至在一两米的范围内群落便迅速衰化。
  经过7个小时的连续作战,16时55分,“蛟龙”号回到了母船,下潜器被打开的那一刻,身着红色上衣的杨群慧在舱门一经出现,母船上的所有人都为她欢呼起来。一名船员为她送上了一束黄灿灿的百合后,大家都拿着塑料桶,为她进行泼水祝贺!
  9月,国内深潜作业第一名女性的杨群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谦逊地表示,虽然她的深潜带回了许多珍贵的科考数据,但南海的深水里还有很多未知的奥秘。“是父亲引领我走上自然科学的道路!海底永远对我充满了吸引力,充满了神奇。”
其他文献
秦洪渊,一位久负盛名的探险家。自2000年7月开始,他先后三次背起行囊,前往西藏,开始惊心动魄的探险生涯。此后,他的脚步遍布全中国、非洲、欧洲、南美。2015年2月,他启程尼泊尔;7月,他踏上北极;8月,他成功穿越亚马逊……10月底的一天,本刊记者与秦洪渊面对面,聆听这位留着不羁长发的探险志士,滔滔不绝地讲述他历经多次生死考验,收获巅峰体验的惊心旅程。  三进西藏,远行探险的精彩  秦洪渊,195
一个周末,新买的烤箱到了,我迫不及待地试着烤了几份糕点饼干,然后拍照发到“朋友圈”,尽管大多数微友评论“巧手”“小资”“文艺情调”,前同事海琴却说还缺点修饰。  蛋糕饼干嫩黄、盘碗木筷摆放有序,搭配小清新的格子布餐垫,怎么看都很高大上嘛,为什么海琴觉得这仍欠修饰?那天,我带着不服气从头到尾扫视了海琴“朋友圈”里发的那些照片,发现她发的每张图片都像一幅画,图中更是配注了动人心弦的文字,就连简单的一杯
一个女孩子写来咨询信,说她前段时间被人骗财又骗色,仿佛一个傻瓜,被一个非常低级的人玩了,她都不想活了。  这让我想起陈淑桦曾经唱过的歌,也是一样的悔恨声调:“你说你爱了不该爱的人/你的心中满是伤痕/你说你犯了不该犯的错/心中满是悔恨……”爱都爱了,骗都骗了,你还能怎么样呢?像电视剧里那样,再去骗他一把,让他输个精光,报复了事?那样岂不是让自己也变成了像他一样的混蛋,变成了你所不齿的人?  其实,被
我今年26岁,没什么恋爱经验,从去年开始陆陆续续相亲,但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前不久,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没有举办过婚礼但领过结婚证的离异男。男方各方面比较符合我的要求,可我心里总有顾虑,为什么他和他前妻结婚没多久就离婚,只是我不太方便开口直接问。后来,他问我对他感觉如何,我便将顾虑说了出来。他不高兴了,说我既然介意为什么还要答应相亲呢。请问,我的做法是否妥当,这样的男人靠谱吗?  安徽 李小姐迟蕊
法官说法  一起因“过激死”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随着法院的判决而尘埃落定。所谓“过激死”,是指死者在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下,情绪激动,诱发自身某些疾病的突发而猝死。对争执中诱发他人“过激死”的责任认定,应考量行为人的争执行为是否具备侵权责任的四个构成要件,即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客观上是否存在侵权行为、是否发生危害结果、侵权行为与危害结果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人与人相处,难免磕磕碰碰。双方发生言语
父亲是个慈眉善目、满头白发的八旬老翁,但他时时怀揣着一个梦想:希望儿女们能够回老家盖一栋新房。  父亲童年的生活可谓灾难深重。他三四岁时,日寇飞机轰炸村子,他躲在一间教室讲台的橱子里才幸免于难。他的两个玩伴因为来不及躲藏,不幸一死一伤。祖母生育了四女一男,有的夭折,有的给别人当童养媳,身边只有父亲。父亲五岁那年,祖母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父亲被寄养在外婆家,祖父则挑着货郎担谋生。壮年时的父亲,与母
有记者采访作家蔡澜的时候,曾向他提问:“你觉得女孩最有魅力的地方是什么?”蔡老微笑着回答:“娴淑,调皮。”总体而言,他把女人的有趣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女人如此,男人亦然。和一个有趣的人相守到老,这一生舒坦,不累。试想,两个人结婚之后,随着激情的退却,生活趋于平静,枯燥的婚姻生活中若是加入有趣的佐料,素淡的日子一定会变得活色生香,如同一幅素描涂抹了艳丽的色彩,变得生动起来。  唐太宗骁勇善战,文采
苏老师:  我今年30岁,2002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广东省深圳市打工。因为工作原因,我需要经常出差。2005年,我与一个湖北女孩因业务关系相识,一年半后结婚,并生了个女儿。后来,我因工作调动去了东北,之后又到了上海市工作,频繁的工作调动让我们聚少离多。由于我一个季度才能回深圳一次,所以夫妻感情逐渐冷淡了。  在上海时,我因工作关系认识一个江苏女孩,她知道我有老婆小孩,我们是因为互有好感而交往的,但我
有一次,我和儿子一起看电视剧《活着》。看到主人公福贵一家人过得痛苦不堪,儿子突然撇着嘴说:“如果我是福贵,早就跳河自杀了。活得这么痛苦,为什么还要活下来?”听见儿子的话,我心头一颤,忙问他:“那什么样的生活才值得一过呢?”儿子偏头想了想,回答说:“当然是充满成功和鲜花的日子。”  儿子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我突然意识到,在家长们急功近利教育方式的影响下,儿子这代人似乎对生命缺乏本能的崇拜,而且得失心
编辑同志:  我和堂弟都曾是我县农药厂长期的杀虫剂合同工,于今年2月初辞职。辞职前,单位让我们去做体检,他们给予报销,但我们嫌麻烦未做。辞职半个月后,我堂弟因感冒去医院查出得了A级肝硬化。医生指出是由于长期反复接触含砷杀虫剂而引发的药物性肝炎,进而导致肝硬化,需要立即动手术,且手术费用很高。请问,我们可以找农药厂赔偿医药费吗?  辽宁 杨怀印  杨怀印读者:  你好!很同情你堂弟的遭遇。目前,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