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全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w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2012年9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00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相关危险因素。影响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单因素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术后第1天PTH水平及其下降比例预测术后6个月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准确性。

结果

200例患者中术后第1天、6个月、1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比例分别为66.5%、6.5%和3.5%。其中女性(OR=2.966,95%CI:1.480~5.945,P=0.002)、年龄(OR=0.972,95%CI:0.946~0.999, P=0.039)、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OR=5.508,95%CI:1.693~17.923, P=0.005)是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第1天PTH水平(OR=0.738,95%CI:0.556~0.979, P=0.035)及术后131I治疗(OR=12.887,95%CI:3.434~48.367, P=0.000)是影响术后6个月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131I治疗(OR=5.636,95%CI:1.121~28.339, P=0.036)同样是术后1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第1天PTH<3.05 pg/ml和下降比例>92.5%均可预测术后6个月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其AUC分别为82.1%和78.2%。

结论

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及术后131I治疗是甲状腺全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重要影响因素,术后第1天PTH水平及其下降比例可预测术后6个月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结肠次全切除90度旋转盲肠直肠端侧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结肠次全切除、盲肠90度转位与直肠行端侧吻合术治疗31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开腹手术14例,腹腔镜辅助手术17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吻合口瘘1例,并发肠梗阻4例,其中2例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例,2例为不完全性黏连性肠梗阻,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1个月时患者大便次数平均8次/d,术后半年平均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肝萎缩肥大征的分型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32例肝胆管结石并肝萎缩肥大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肝萎缩肥大征的临床分型方案及相关手术方式。结果本组32例患者占同期我科收治肝胆管结石的1.9%,根据肝萎缩和肥大的部位将肝萎缩肥大征分为五型,其中Ⅱ型最多见,占本组38%。对不同类型肝萎缩肥大征患者,采取与之相应手术方式,配合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