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不同归的“恶之梦”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ao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肯定《西窗》与《PreludesⅠ-Ⅳ》可比性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从作家的写作心理及作品在诗人创作生涯中的地位来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关键词可比性 写作心理 作品地位
  
  “文学形式与美学情趣一旦落伍,作家就可能从本国文学过去的表现形式中寻找适应眼前需要的答案;他们也可能向国外探索,去发现能表现和满足他们文学意愿的东西。……一般说来,国内外相互对立的文学运动和代表人物会在这里时出现,各种不同的、可能被吸收的影响会纷至沓来。”在徐志摩十年的文学生涯中,先后翻译过从萨福到当代的27位欧美诗人的67首诗歌,而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哈代,如诗人卞之琳所说:“徐志摩写诗,要说还是和20世纪英美现代派有缘,那么也仅限于和哈代(如果可以说作为诗人的哈代也是跨到20世纪英国现代派的桥梁)” 那么本题艾略特的《PreludesⅠ-Ⅳ》(以下引用赵萝蕤的译文译为《前奏曲》)和徐志摩《西窗》的比较的可能性能否实现?比较的意义是否存在?
  董洪川先生在其专著《“荒原”之风:TS艾略特在中国》中从两首诗的发表时间的先后、两诗的结构、意境的相似和两诗最后三行的相似之处论证了徐志摩的《西窗》确是对艾略特的早期诗作《前奏曲》(《PreludesⅠ-Ⅳ》)的模仿。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终其一生热烈追求着纯真的爱情、个人的自由和至上的美的理想主义诗人徐志摩何以在创作生涯的后期模仿主张“艺术家成长的过程是持续扬弃个人的过程,是持续消灭个性的过程……诗不是抒发感情,而是回避感情;不是表现个性,而是回避个性”的现代主义大师艾略特的诗作?
  美国中西部神秘辽阔的密西西比河和新英格兰碧蓝浩瀚的大海在艾略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给他后来的创作带来不少影响,甚至可以说自然地点燃了他心灵中用文字构筑另一个世界的渴望,也许是天妒英才,“荒原”般空虚坠落的资本主义文明没有给他机会成为一个自然的歌者——又一个“华兹华斯”。但是,在他早期的作品中,我们从那些描述西方社会肮脏混乱的现代都市的文字依稀感觉到了他对这朵“恶之花”的惊惧和对童年记忆中那个清新美妙的自然世界的留恋,也许这提供了徐志摩与之产生共鸣并且模仿他的《前奏曲》的契机。
  “The winter’s evening settles down”(冬天的黄昏安身稳下来了)伴随着冬天的诗歌记忆应该是“金黄的落叶、淅沥的冬雨”等成熟收获的意象,然而作者的视线却失落在这样的城市印象中:
  “ With smells of steaks in passageways.
  Six o’clock.
  The burnt-out ends of smoky days.
  And now a gusty shower wraps
  The grimy scraps
  Of withered leaves across your feet
  And newpapers from vacant lots;
  The showers beat
  On empty blinds and chimney-pots,
  And at the corner of the street
  A lonely cab-horse steams and stamps.”
  (带来通道里牛排的气味/六点中/多烟雾的日子那些已烧到极限的结尾/现在是伴随着风带来的阵雨裹卷着/枯叶的那些满是污垢的/残片堆在你的脚边/还有空地上的报纸/阵雨扑打着/破损了的百叶窗和烟囱的顶管/而街的拐角处/一匹孤零零拉着出租车的马在吐着哈汽跺着脚/然后是灯盏都亮起来。)
  散落的诗句间弥漫着对这种都市景象的厌倦。然而,生活其中的人更是另人不堪忍受,他们带着假面具活动,正在拉开肮脏的遮阳帘。(With the other masquerades/That are raising dingy shades/In a thousand furnished rooms.)而“你”在这肮脏的社会中只能无聊的“从床上掀掉一床毡子/你朝天仰卧着,等候着/你打着盹儿,守着黑夜的显露” ,于是“那些构成你灵魂的/一千种肮脏形象/它们朝着天花板时隐时现”(You tossed a blanket from the bed/You lay upon your back, and waited;/You dozed, and watched the night revealing/The thousand sordid imagesOf which your soul is constituted;/They flickered against the ceiling.)艾略特先于一般人观察到无聊的城市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无聊,敏锐地意识到西方物质文明给人们造成的孤独感、隔膜感和失落感。他爱用讥诮而冷峻的笔调,描绘沉沦在现代都市生活深渊的人物内心世界,人物以迷惘者面貌出现。也许正是这百无聊赖的诗句间笼罩的丑陋空虚的都市人生的孤独感和腻烦感触动了徐志摩对生活中另一种诗情的发现。他开始扑捉生活中除却“自然、爱、美”之外的另一种诗意。“这西窗/这不知趣的西窗放进/……放进一团捣乱的风片/……放进下面走道上洗被单/衬衣大小毛巾的胰子味/厨房里饭焦鱼腥蒜苗豆腐乳的沁芳来/还有弄堂里的人声比狗叫更显得松脆。” 无序又无聊的弄堂琐事碎物的陈列,与《前奏曲》中的无聊生活片段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缘于对空虚的现实生活疲乏厌倦的失落感,然而两位诗人却将这种颓废诗情渲染出了不同的诗歌境界,成就了两片景象各异的诗歌天地。
  艾略特试图将“他的灵魂顺着天边用力伸开”,却发现“天在一排城里的楼房后面隐没了/或者在四点五点六点钟时/被固执的脚践踏着/粗短的手指在装着烟斗/晚报,和那些眼睛/吃准了某些可以肯定的东西/一个急于要承担起这个世界的/一条变黑了的街道的良心。” (His soul stretched tight across the skies/That fade behind a city block,/Or trampled by insistent feet/At four and five and six o’clock,/And short square fingers stuffing pipes/And evening newspapers, and eyes/Assured of certain certainties,/The conscience of a blackened street/Impatient to assume the world./)诗人却没沉沦在这另人绝望的发现里,竟然被“严严围饶着这些形象的幻想所感动”,“我想到的某种无限温柔/忍受着无限痛苦的东西”,(I am moved by fancies that are curled/Around these images, and cling:/The notion of some infinitely gentle/Infinitely suffering thing.)一个美与仇并存、爱与恨交织的无限丰富的世界。而徐志摩显然也发现了“香炉里的烟,远山上的雾,人的贪婪和心机/经络里的风湿,话里的刺,笑脸上的毒”,一个复杂的另人厌恶却也富丽的人间世。虽然“那些滑腻的梦意钻软了我的心”,然而他却无法逃脱“远山上的舞、被月光勾引的潮汐”的诱惑,始终无法逃脱自然灵性的召唤和执意追求“爱、自然和美”的宿命。于是,《西窗》中讥诮的讽刺之外总带着点顽皮的挑逗意味,甚至戏拟童谣语调而出现“彼此请呀请的舀着喝”的字眼,显露出戏谑的轻松口吻。因为与肮脏丑陋的现代都市和空虚迷惘的现代主义情绪相遇毕竟只是徐志摩创作生涯后期的一个插曲,他终将回归“为要寻一个明星”而在“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那道生命之水”中的“云游”之路。而艾略特却由《前奏曲》开始,在那个丑恶糜烂的黑了良心的世界里沉迷,在“恶之花”的庇护下决然前行,继续演奏着《四首四重奏》,在反英雄时代创造了一个个窝窝囊囊的反英雄,一种荒诞派中的剧中人,着意描绘一幅幅肮脏的现实与奇特的梦幻相结合的现代派画卷,最终在那片影响了一个时代的《荒原》上不朽而终。
  “Wipe your hand across your mouth and laugh;/The worlds revolve like ancient women/Gathering fuel in vacant lots.” 艾略特说。世界不过如此。从此他接受并被这个惨烈的世界不断感动,毅然走向“荒原”。而徐志摩却只是追问“这是谁说的:拿手擦擦你的嘴,这人间世在洪荒中不住地转,像老妇人在空地里捡可以当柴烧的材料”,作为他生命旅程的一段偶然的际遇,他终于与这片空虚无聊的洪荒之地擦肩而过,再次回到他“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的生命轨迹,继续用文字在现实世界独创“别一个世界的愉快” 。
  比较文学家韦斯坦因认为,我们可以辩证的把“模仿看作一种直接地影响。” 那么,徐志摩对艾略特的这次模仿却只在一次偶然的际会中完成了艾略特对徐志摩的短暂的影响,也许徐志摩后期的创作都会为这种影响的焦虑情绪缠绕?因此,在他的后期诗歌创作中出现了现代主义倾向。但是,英年早逝的徐志摩却只能是现代主义诗歌路上未完成的天才。(本文暂且不详细论述这种提法)
  
  参考文献:
  [1]J
其他文献
【摘要】 数学课堂上经常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在缺少必要的指导之下,很多同学做出来的笔记要么全盘照抄记成流水账,要么凌乱没有条理,不利于课后回顾复习。针对这种情况,开展了一段时间的课题研究,系统阐述了文科生在数学课堂做对课堂笔记作用的认识,学生做课堂笔记时的几种常见错误方法和认识误区,合理规范的数学笔记应该符合哪些要求,教师如何对学生的课堂笔记进行指导。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文科生 课堂笔记  
【摘要】 高中地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高考成绩。高中地理涉及的知识较为复杂,并且这些知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叉。学生要想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那么就需要牢牢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读图能力,能够从图像中提炼出更多有用的信息。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读图能力 重要性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摘要】 《指南》中提出:“尊重幼兒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我们根据幼儿兴趣及实际需要对区域活动内容进行调整,让小朋友又有了进一步自由探索、自主学习、交流的过程。而区域活动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
【摘要】 新课改在高中各学科的渗透推动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完善与创新。传统的高中語文教学在新形势下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中语文创新了教学模式,语文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本文分析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高中语文教学新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模式 创新 探究
【摘要】用“让学引思”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学习和会学习。所以将“让学引思”的方法和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思考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关键字】让学引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2020) 06-029-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阶段越来越重视初中
【摘要】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舞。”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站在育人的高度上审视教学,改革教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教学过程中应当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巧用生活化的比喻,使难懂的
【摘要】 伴随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推动了美术教学的发展。而有效的教学才是促进学生增强综合素质的基础,其中翻转课堂便属于高效模式之一。目前,我国很流行翻转课堂,尤其能促进高中美术的创新发展,快速转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能充分彰显高中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能动性,令其更加积极、热情地学习知识,并充分彰显高中美术的基本特点,促进美术老师完善教学系统。基于此,本文从高中美术出发,概述了翻转课堂,
【摘要】 班主任工作不仅是一项简单而平凡的工作,更是一门学问,它需要班主任不仅用“心”去教书,更用“心”去育人,学会笑着看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真诚地欣赏学生的长处,赞美学生的优秀品质,宽容学生的错误,从而使学生能健康活泼地成长。  【关键词】 微笑 倾听 欣赏 赞美 宽容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180-020  
【摘要】加强美育教学是国家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学校美育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良倾向,在明晰相关概念、理清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课堂、课外等方面的美育活动空间,讨论师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方法途径,探析提升师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活动重点和方向,为各类学校通过开展美育活动提升师生人文素养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宇】美育活动 人文素养 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
【摘要】 在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包括小学、初中的道德与法制、高中思想政治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小学思政课堂产生低效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探索变革和转变目前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不科学、不合理的方法、策略,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力的目的。   【关键词】 思政课 课堂教学 低效 高效   【中图分类号】 G6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