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误区与矫正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in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写议论文、写好议论文是高中阶段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但是,要做到“会写”乃至“写好”又谈何容易,下面就议论文写作中一些常见的错误及矫正方法略述一二。
  误区一:思想偏激错误。
  先看下面这段文字: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清末,政府腐败无能,八国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痛恨那些所谓文明人的暴行,可仔细一想,若没有他们,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如何瓦解?中国人民的封建思想如何消除?也正是有了他们的暴行,才激起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才使残酷冷漠的社会变“暖”。他们在带给我们灾难、痛苦的同时,也带给我们一种信号——中国人民该打破封建枷锁,睁开眼睛看世界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侵略中国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的进步,这不正如水一般,可载舟,亦可覆舟吗?
  分析 这位同学要论证的观点是“凡事无绝对”,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例本来没有错,但他所举列强侵华史实来证明却让人瞠目结舌。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伤痛,它的正义与否也早已是历史上有定论的事情,不存在见仁见智的可能性,然而这位同学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挑战读者的情感底线。它看起来是个援例不当的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思想上、认识上的问题。
  矫正 议论文是阐述自己对人情世态和社会现象的观点看法的文章,出言须谨慎。如果上面这位同学的看法是他真实意愿的表示,说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问题;如果只是举例不慎,文章同样要被判为思想观点不正确,影响得分。所以,在立论或者举例时,一是不能为图新颖而“口无遮拦”,二是说话不能随心所欲,要“三思而后行”。
  误区二:论述中途易辙。
  请看这样一个材料作文题目:
  作家余秋雨在《为自己减刑》中记叙了一件事:“我见过一位年轻的公共汽车售票员,一眼就可以看出他非常不喜欢这个职业,懒洋洋地打招呼,爱理不理地售票,时不时地抬手看着手表,然后满目无聊地看着窗外。我想,这辆公共汽车就是他的监狱,他却不知刑期多久。其实他何不转身把售票当作棋谱和外语呢,满心欢喜地把自己释放出来。”你有一座心造的“监狱”吗?你想到怎样为自己“减刑”吗?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何感想与启示?请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这个材料的审题应该不难,当我们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要学会改变自己,就是要转变心态,学会适应。有个同学以“为自己减刑”为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用微笑来减刑”、“用知识来减刑”、“用爱来减刑”。第一个分论点应该还是扣住题目在论述的,遇到不如人意的事情又无法改变时要用微笑面对,但是后面的两个分论点,就偏离了材料,误入了歧途,学习知识、广施爱心,和面临的不如意环境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在作者的心中,这后面两个分论点要减的“刑”,已另有所指,不是材料中的“刑”了。
  矫正 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主体部分确立两到三个分论点来给予支撑是正确的,但是心中始终要有一根弦,就是每一个分论点的确立都要紧紧围绕命题者所给题目的主旨,要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你写的是“这一个”题目下的文章,而不是也可以用来应对另一个题目的文章。一篇好的议论文,从开头写到结尾,自始至终都不能偏离论点或转移论题。
  误区三:分论设置重复。
  还是上面这个题目,有个同学以“解放自己”为题,确立了三个分论点:“解放自己是一种生活的恣态”“解放自己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解放自己是一种生活的追求”。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哪里是三个分论点,实际就是一个问题的三种表述而已。当然像这样三个分论点完全重合的是个例,更多的是三个分论点中有两个是意思相同而表述不同的。
  矫正 知道议论文怎么写,却难以正确地安排分论点,成为初学议论文写作的一个难点。说理的过程所以要设置分论点,是为了让论证更加有力,每一个分论点的设立,角度都要各有不同,这样才能形成四面八方汇集中央的气势,所以不能简单地以为换个词语,就一定是变换了角度。议论文写作要有严密的思维,有流畅的思路,如此,方能取得酣畅淋漓的效果,所以,必须统一分论点设置的标准,可从现象、危害、根源、本质、措施等方面考虑,即通常所说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误区四:语言过分炫耀。
  2010年全国卷II中关于“深阅读与浅阅读”的作文,有个同学在开头这样写道:“盈盈月色,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我怀念那段深阅读的时光。”
  这位考生想在文章开头先声夺人,用排比写下一组看起来很有文采的句子,在视觉上“收买”阅卷者。实际上,这一组排比句放在这里和他怀念深阅读没有任何关系,除最后一句外,都是废话,结果弄巧反拙。这种着力打造美丽凤头以吸引阅卷者眼球的现象在议论文写作中非常普遍,许多同学动辄来几句排比、对偶,不管它和要写的文章有没有关系,有的甚至是死背的范文。不是说打造美丽凤头不对,而是要具体文章具体分析,不能这样一味炫耀美丽,为语言而语言。退一步说,就是排比得合适,当这样的开头一篇又一篇地反复呈现在阅卷者眼前时,他也会出现审美疲劳的。
  矫正 文无定法。语言表达有文采不一定非要在开头赶热闹,阅卷老师也不是那么容易糊弄的。新颖别致,与众不同,才是最好的;适合自己,适合文章的才是最好的。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可以由某个人或某件事引入……总之,不要堆砌自认为华美的词语或句子,让文章变得真诚实在些。
  
  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以“未加修饰的声音”为题,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大海的涛声,大地上拔节的脆响,天空的鸟鸣……人类社会也有多种多样的声音,有来自人生道路上的感喟,有面向未来世界的感言,有来自走基层的感慨,有来自民间的“原生态唱法”……这些真实、朴素、不做作、未加修饰的声音,值得我们去倾听,感悟。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力戒出现上述四种误区;③文体特征鲜明。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