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反思我们的作业布置,大多数的老师只把作业当成是巩固课内知识、技能的手段,致使学生的作业出现了机械性作业多、书写量大、耗时长等特点,提起作业,学生心烦,老师头疼。那么,如何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呢?怎样通过设计有效作业这一手段,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呢?
一、趣味性作业——妙趣横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我认为作业不应只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该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于是,我在布置作业时,精心设计,不仅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真正把静止不动的作业变成动的、活的、有用的。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真正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变换着布置写、贴、画、剪、演、唱、摄影等多种形式的作业,让学生的看、听、触、摸、嗅、想象等多种感官参与。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得到开发,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知识。
比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人教版)《绝招》一课时,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练一练自己的绝招,一个月以后分小组比试,看看哪个小组的绝招最厉害?孩子们听后欢呼雀跃,欣然接受这次作业。一个月后,孩子们有的转呼啦圈,有的踢毽子,有的翻跟头,有的倒立,还有的变魔术,个个都是有备而来,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赛完之后,赢了的同学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输了的同学决心下次一定要超过对手。孩子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明白课文中所蕴涵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
二、多样化作业——推陈出新
传统作业的形式呆板、内容枯燥、要求划一。学生完成得累,老师也抓得累。何不换种方式,解放学生?我在教学中尝试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换—个角度,换一种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我就带领学生一起到教室外,去寻找“爬山虎”的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头寻找,找到后带领学生观察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是什么样儿的,又是怎么爬的。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斜着小脑袋边观察边思考。当找到爬山虎的脚时,学生个个兴奋不已,还采集爬山虎的叶子做成了标本。
三、多层次作业——量身定做
长期以来,在很多老师的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和课后作业对每个学生的要求都是一致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一定会造成“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我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将作业具体分为三个等级,A级作业面对优秀生,他们在完成基本技能训练之后,再力争完成综合性广、概括性强、灵活性大的练习;B级作业面对中等生,在他们完成基本技能训练后,再练习一般综合题;C级作业面对学困生,重点布置与教材相关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训练,并适当减少数量,降低难度,对基本题进行强化训练。这样一来,学困生也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上增强了自信心,中等生减轻了心理压力,有了“跳一跳也能跃上龙门”的机会。同时也满足了优等生更高的求知欲。到学期末分别给三个层次的学生颁发“进步”奖、“优秀作业”奖、“语文小明星”等奖状,这样会使每一个学生产生成就感,会让所有学生更加喜欢做作业。
四、自设作业——尽心尽力
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布置作业,学生被动接受作业。我尝试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并让每个学生轮流布置一部分作业。在量上我作一定限制。对布置作业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这样他们就必须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否则就无法给同学留作业。同时,接受作业的同学也有更强的作业完成欲望。“自设作业”展现了孩子们多姿多彩的生活天地,正如陶行知先生说:“解放了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了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了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得以锻炼和培养。
五、合作作业——群策群力
新课程已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课程的开放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传统的“独立完成作业”的观念将受到挑战,而合作性作业将成为学生作业设计发展方向之一。如在学习《巨人花园》这样的童话故事的文章,因为它只局限于一个小小童话故事,学生往往不能全面掌握童话的特点。于是,我在教学完本课之后,布置学生4—5人一组,合作编写一张有关“童话”内容的小报。一周后,学生上交了九份小报。这些小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人物介绍”“安徒生童话”“童话续写”“精彩故事”“人物评说”等许多小栏目。这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把大家收集到的资料加以整理归类,共同编报,交流、共享了自己获取的信息,加深了对故事人物的认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同时,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语文素养,塑造健全人格。
作为语文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注意优化多样,精心设计,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和满足的心理体验。我相信只要充分尊重学生,就能激发出学生满腔的热情,挖掘出学生深藏的潜力,让学生阳光地学习,阳光地成长。正所谓阿基米德的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作者单位 新疆农四师六十八团中学)
一、趣味性作业——妙趣横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我认为作业不应只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该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于是,我在布置作业时,精心设计,不仅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真正把静止不动的作业变成动的、活的、有用的。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真正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变换着布置写、贴、画、剪、演、唱、摄影等多种形式的作业,让学生的看、听、触、摸、嗅、想象等多种感官参与。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得到开发,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知识。
比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人教版)《绝招》一课时,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练一练自己的绝招,一个月以后分小组比试,看看哪个小组的绝招最厉害?孩子们听后欢呼雀跃,欣然接受这次作业。一个月后,孩子们有的转呼啦圈,有的踢毽子,有的翻跟头,有的倒立,还有的变魔术,个个都是有备而来,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赛完之后,赢了的同学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输了的同学决心下次一定要超过对手。孩子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明白课文中所蕴涵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
二、多样化作业——推陈出新
传统作业的形式呆板、内容枯燥、要求划一。学生完成得累,老师也抓得累。何不换种方式,解放学生?我在教学中尝试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换—个角度,换一种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我就带领学生一起到教室外,去寻找“爬山虎”的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头寻找,找到后带领学生观察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是什么样儿的,又是怎么爬的。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斜着小脑袋边观察边思考。当找到爬山虎的脚时,学生个个兴奋不已,还采集爬山虎的叶子做成了标本。
三、多层次作业——量身定做
长期以来,在很多老师的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和课后作业对每个学生的要求都是一致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一定会造成“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我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将作业具体分为三个等级,A级作业面对优秀生,他们在完成基本技能训练之后,再力争完成综合性广、概括性强、灵活性大的练习;B级作业面对中等生,在他们完成基本技能训练后,再练习一般综合题;C级作业面对学困生,重点布置与教材相关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训练,并适当减少数量,降低难度,对基本题进行强化训练。这样一来,学困生也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上增强了自信心,中等生减轻了心理压力,有了“跳一跳也能跃上龙门”的机会。同时也满足了优等生更高的求知欲。到学期末分别给三个层次的学生颁发“进步”奖、“优秀作业”奖、“语文小明星”等奖状,这样会使每一个学生产生成就感,会让所有学生更加喜欢做作业。
四、自设作业——尽心尽力
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布置作业,学生被动接受作业。我尝试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并让每个学生轮流布置一部分作业。在量上我作一定限制。对布置作业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这样他们就必须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否则就无法给同学留作业。同时,接受作业的同学也有更强的作业完成欲望。“自设作业”展现了孩子们多姿多彩的生活天地,正如陶行知先生说:“解放了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了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了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得以锻炼和培养。
五、合作作业——群策群力
新课程已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课程的开放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传统的“独立完成作业”的观念将受到挑战,而合作性作业将成为学生作业设计发展方向之一。如在学习《巨人花园》这样的童话故事的文章,因为它只局限于一个小小童话故事,学生往往不能全面掌握童话的特点。于是,我在教学完本课之后,布置学生4—5人一组,合作编写一张有关“童话”内容的小报。一周后,学生上交了九份小报。这些小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人物介绍”“安徒生童话”“童话续写”“精彩故事”“人物评说”等许多小栏目。这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把大家收集到的资料加以整理归类,共同编报,交流、共享了自己获取的信息,加深了对故事人物的认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同时,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语文素养,塑造健全人格。
作为语文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注意优化多样,精心设计,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和满足的心理体验。我相信只要充分尊重学生,就能激发出学生满腔的热情,挖掘出学生深藏的潜力,让学生阳光地学习,阳光地成长。正所谓阿基米德的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作者单位 新疆农四师六十八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