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泥沙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uw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黄河泥沙具有二重性,寄存在有害的一面,也存在有利的一面。文章简述了泥沙的危害,从泥沙的资源性、天然造地功能、加固两岸堤防、改良土壤、发展第三产业、引水淤滩等多方面分析了泥沙资源的利用。采取多种措施积极防治泥沙的危害,合理利用泥沙资源,趋利避害,实现泥沙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黄河下游;泥沙资源;可持续利用
  1、概况
  黄河是著名的多泥沙河流,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泥沙的不断淤积,使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高,二级悬河的不利局面进一步加剧,对黄河下游的防汛极为不利。因此,减少泥沙入黄,采取多种途径治理黄河泥沙,确保黄河岁岁安澜。在治理黄河泥沙的同时,也应看到泥沙具有的二重性,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根据泥沙的成因,正确处理和利用泥沙,将泥沙的防治与防洪工程建设相结合,与防洪兴利相协调,防、治结合,实现泥沙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泥沙的危害
  黄河泥沙灾害是指因土壤侵蚀形成的泥沙在河道中年复一年的淤积使河床抬高,泄洪能力降低,在洪量不大的情况下,引发的漫滩、偎堤、溃决等灾害。河道中泥沙累积淤积达到一定程度,会显著抬高水位,加剧洪涝灾害的发生。人民治黄60年,黄河堤防经历了四次帮宽加高,险工、病险涵闸得到了加固改建,确保了黄河的安全度汛,但泥沙问题仍是黄河治理的难题,因泥沙持续淤积形成的地上悬河的不利局面依然长期存在。有效地治理黄河黄河泥沙,充分利用泥沙资源,趋利避害,对黄河的治理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泥沙的利用
  3.1泥沙的资源性
  泥沙作为一种物质,具有二重性,其有害的一面为泥沙灾害,有利的一面称之为泥沙资源。近年来,黄河水量持续偏枯,断流现象时有发生,水量的减少,使水流挟沙能力降低,水沙比例严重失调,引起河段沙量过多,部分泥沙沉积造成河床萎缩,采取一些积极措施,如进行淤背区加固、挖河、疏浚等,减少黄河淤积沙量,将部分泥沙加以利用,无疑是泥沙治理的积极而有效地措施。
  3.2天然造地功能
  黄河通过水流每年将9.12亿t的泥沙带入河口,黄河三角洲自1855年以来以26km2/a的速度扩大。黄河2002年-2004年,进行3次调水调沙,分别把0.664亿t、1.207亿t和0.6071亿t泥沙输送入海,2005年又进行了调水调沙生产运行,将大量泥沙冲刷到河口,增加了河口的陆地面积。泥沙在河口的造地作用,不仅可以增加国土面积,对防止岸线侵蚀、缓解海面上升的影响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可使胜利油田变海上开采为陆地开采,降低采油成本,利国利民。
  3.3加固两岸堤防
  结合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利用疏浚、放淤等手段,按照2000年设防标准进行机淤固堤,加固两岸堤防,可有效利用泥沙,减缓黄河河道淤积抬升的速度,大大提高堤防的抗洪能力。尤其是在标准化堤防建设土方量大,当地百姓可利用土地日益减少的情况下,采用挖泥船或泥浆泵挖取河道泥沙,输送到堤防背河侧进行帮宽、机淤等加固措施,延长了渗径长度,对防洪保安全极为重要,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也是堤防加固的主要手段。
  3.4改良土壤
  河口三角洲及沿黄地区土壤盐碱化较重,土地贫瘠,农业产值低。河流泥沙尤其是汛期泥沙极具肥效,含有生物生长所必须的多种元素,具有改良土壤、改碱、压盐、平整土地、改善土壤机构等多重功效,是改善所在流域土壤的优质原料。泥沙作为天然肥料,肥力持久,取之不尽,即节省了有机肥料,又避免了有机肥料所带来的污染。有计划地分滞泥沙,淤高两岸地面,可以提高汛期洪水的调蓄能力,实现对丰富泥沙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汛期堤防险情发生的可能性。
  3.5作为建筑材料,发展第三产业
  利用黄河河道中挖出的泥沙代替建筑材料,如烧制成砖、烧结石等,发展第三产业,可有效利用泥沙,减少天然资源的破坏,保护大量农田不受侵害,减缓河道淤积抬升的速度。淄博高青县用黄河泥沙烧结而成的多孔节能“黄河砖”项目2005年8月15日正式通过省级鉴定,该项目每年可为黄河清淤480万m3。“黄河砖”的物理力学性能、放射性核素比活度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热工性能优。烧结多孔砖重量轻、强度高、隔热保温性能好,是很好的粘土砖替代品,可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改善居住的热环境。利用黄河泥沙烧结固化成为人工石技术正在研究之中,烧结石可以代替天然石料用于防汛抢险和工程建设,大大降低成本,将起到挖沙降河的作用,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黄河泥沙有效利用起来,变有害的一面为有利的一面,为人类造福。
  3.6引水淤滩,减少河道淤积
  黄河下游两岸大堤之间的滩地面积约4600km2,为达到减少河道主槽淤积的目的,可利用黄河下游滩区,有计划地引水入滩,淤堵堤前串沟、潭坑,既抬高滩地,又冲刷河道主槽,增大了河槽的过流能力,减缓横河、斜河和顺堤行洪发生的可能性,减少各类险情发生的几率,确保黄河防洪安全。
  4、建议
  4.1充分利用泥沙资源
  作为黄河难以治理的症结所在的黄河泥沙,既要看到它的危害性,又要看到它的资源性。在采取治理水土流失、调水调沙等一系列措施,减少泥沙入黄、泥沙淤积的同时,也应想方设法利用黄河泥沙,有计划地引水沉沙、放淤固堤,合理调配泥沙,充分利用黄河泥沙,确保黄河泥沙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2采取得力措施,搞好沉沙放淤
  加快灌区工程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沉沙设施和管理措施全部到位。有计划地利用潭坑、洼地等进行放淤,既为处理泥沙找到了出路,又改变土壤沙质结构,改良土壤。根据防洪工程建设用地情况,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得力措施,有计划地进行还耕,使有限的土地既能为工程建设服务,又能满足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形成良性的土地循环利用。
  4.3实施综合治理,趋利避害
  对黄土高原进行综合治理,减少泥沙入黄;在灌区内实行集中与分级沉沙相结合,提高沉沙效率;有计划地进行挖河,适时进行河道疏浚;继续实施调水调沙,塑造协调的水沙关系,减缓河道淤积抬升的速度;采取多种措施,对泥沙资源有害的一面积极进行防治,对有利的一面积极加以利用,趋利避害,将泥沙处理与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泥沙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医学院校学生数量的逐年激增以及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医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开始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成为每个家庭的纠结之事。影响医学生就业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但起主导作用的是医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是否与当前的就业形势相协调,尤其是就业价值取向,更是直接影响到医学生的择业追求、择业态度、择业定位和选择。本文立足当前医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趋势的视角,着重对当前医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和概
【摘 要】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十分重要,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作用巨大。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利;可持续发展  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的主题,但是,目前人类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经济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迅速耗竭和环境恶化的基础上。在保护环境及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追求的目标,可持续发展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有效的途径。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
朱阿姨给我家送来了一对小苍鼠.rn小苍鼠长得真美丽.全身上下披着一件乳白色的绒毛外套,一段身体圆圆胖胖的;两只小尖小尖黑亮亮的眼睛,即使在漆黑的夜里,也能看得清楚东西;
1.创新背景塑造儿童就是塑造未来,道德教育必须从儿童抓起。在现代社会里,独生子女多,少年儿童不做家务、不善合作、不讲礼貌、不守秩序、不爱护环境、心理脆弱、自制力不强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让学生乐知、好知、学以致用的目的。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新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在现代社会,校长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如何打造一所特色学校,如何有效地实现对学校的领导和管理,如何更好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学校发展?这都是摆在校长面前而且困扰着广大校长们的现实问题。  一个人的任何行动都会受到价值判断的支配和行为策略的影响。作为校长,每天都会碰到不少事情,如何把事情处理得更好,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智慧管理能力,加强专业对话与实践行动,
期刊
物理教学过程中,既要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内在的兴趣,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才能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尽快提高教学
成功地办学管校,校长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尤其要取得管理的主动权,如何做?我认为校长要做到“八个一”,即:学、转、听、谈、找、议、看、想。“学”是提高校长的理论水平,“转、听、谈、找、议、看”是具体教育教学实践,“想”是反思、总结的过程。   学一学  实践证明,凡是有作为的领导者,既是果断的实干家,又是深刻的思想家。要想成为思想家,就必须大量阅读书籍。校长的教育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必须
期刊
最近,我读了这篇课文,受益匪浅.rn课文讲的是一位德国的小女孩--乌塔,14岁就自己挣钱.独自游历欧洲的真实故事.读完课文,我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在中国,孩子差不多都是家里的“
生物科学史因其的奇妙性,能够在教学中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能够在教学中有效的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主要研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