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具备的涵养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ndb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人要有涵养,做新时代的教师更应该具有涵养。涵养是指滋润养育,它最初出自李清照的《词论》:“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章作新声。”涵养是指修身养性,它出自朱熹的《答徐子融书》:“就平易明白切实处玩索涵养,使心地虚明。”涵养是指道德、学问等方面的修养,它出自罗大经《鹤林玉露》:“言少不更事之人,无所涵养,而骤膺拔擢,以当重任。”涵养是指善于控制情绪的功夫,它出自《红楼梦》第八十四回:“薛姨妈只是又悲又气:气的是金桂撒泼,悲的是宝钗见涵养,倒觉可怜。”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究竟应该具备哪些涵养呢?
  一、深厚的专业素养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想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涵养,就必须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工夫。
  (1)构建系统的专业知识。这里所讲的系统的专业知识,不仅仅指在象牙塔里所学的那些知识,还包括时代发展过程中该学科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新探究。作为语文老师,既要了解什么是“被”时代,也要知晓什么是“躲猫猫”;作为物理老师,既要掌握神舟系列所衍生出的新知识,也要了解嫦娥系列所派生出的新技术;作为地理老师,既要探究哥本哈根大会所提出的新问题,也要自省厄尔尼诺现象给人类敲响的警钟。如此,教师的知识结构才不至于出现断层,永远保持着系统而时新的状态。
  (2)磨合出课堂教学的新理念。课堂是知识和技能传授的主阵地。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同样,铁打的教室,流水的学生。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对象,是时尚、前卫、自负、乖张、感性的“90后”。群体在时代的巨变中变化,学生的心灵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裂变,这必然要求教师的教育思维和理念也在进行着嬗变,如果我们依然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势必会造成师生之间的心灵裂痕,也会背离新课改提出的人性化教学理念。
  可见,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涵养,才能涵养自己潜在的学识资源,才能涵养出学生良好的学识水平。
  二、淡定的情绪
  淡定的情绪,是一个教师从事教育事业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伴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新潮流随风而来,各种新思维、新观点随波而动,各种诱惑在潜滋暗长。作为“清水衙门”中的教师,如何做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无疑成了衡量一个教师涵养功夫的标杆。
  社会在变,观念在变,学生在变,当教育被社会染指为服务行业之时,教师即将走下“神坛”,摘下一串串金光闪闪的光环,还原成凡身肉体。随之而来,教师必须全面刷新自己的理念,以平等、合作、互动的教育思想去从事自己的教育教学,甚至,还得放下架子,摘下面罩,以服务生的心态去“礼遇”我们的花朵。
  淡定的情绪,才能涵养教师的职业操守,才能涵养出健康向上的学生人格,它理所当然是新时代教师不可或缺的涵养元素。
  三、良好的道德修养
  诚信经营是商人的行业准则,一心为公是公务员的职业操守,治病救人是白衣天使的职业使命,塑造灵魂是教师的心灵守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没有“带着一颗心来,捧着一根草走”的精神底气,没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献身精神,没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心灵涵养,就不可能树万世师表。因此,当好一个新时代的老师,必须蕴蓄出自己深厚的职业道德修养,担当起塑造灵魂、打磨个性内核的重任。
  默默耕耘,埋头伏案。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耕耘自己的学业,埋头伏案工作,才能涵养出自己高尚的道德修养。
  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在当今这个知识整合与更新快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个教师,若能紧握时代的脉搏,就能及时地了解社会的主流风向,就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内心需求,就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相反,若是固守循规蹈矩的教学方法,那么培养出的不是人才,而是“奴才”;若是坚守一成不变的教学观念,那么培养出的不是精品,而是次品;若是甘于现状,墨守教条,那么培养出的不是报春鸟,而是井底之蛙。
  上善若水,感怀天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对“无利不起早者”的形象刻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对淡泊名利者的勉励。作为教师,没有登临庙堂之上的平步青云;作为教师,没有挥金如土的洒脱;作为教师,没有车马啸啸的门庭若市。因此,甘于平凡,淡泊为教,是修养自身、涵养他人的最终人生态势。
  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长久地涵养教师的德行,它是新时代教师必须坚持不懈追求的涵养品质。
  一言以蔽之,教师的学识涵养、情绪涵养、道德涵养,如同三驾马车,能将我们的教育事业拉向未来的时空轨道;又如同三个夯入地层的有力支点,能撑起我们未来朗朗的教育天空。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1993-2004年安徽省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利用基尼系数分解法对安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来源构成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深入分析了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最后提出缩小差距的
本文立足新时期农民权益保障呈现的新特点.结合某区征地后失地农民的现状.分析农民在征地过程及失地后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新时期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提供参
摘 要:从综合性学习和课文的教学参考两个部分运用教师教学用书,可以解决备课的实际困难,全面精确地把握教材和大纲,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指导学生。  关键词:教师教学用书;综合性学习;教学参考    新课标实施以来,广大一线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总感觉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不足,从而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引导学生。而与初中语文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充分考虑初中语文特点,既有利于教师把握教科书的内容,解决备
摘要: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进行整合,实现学科整合的优势,让学生自主创新地去学习,从而推进素质教育,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如何才能有机整合进行了探究,以求抛砖引玉。  关键词:多媒体;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有机整合    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模式主要有三种:①运用多媒体技术作动画模拟。② 运用多媒体技术作分层显示。③运用多媒体技术作直观演
记得小时候,自己对“万世师表”孔子的崇拜,对“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的向往,还记得当有人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时,自己内心所产生的崇高之情无以言表。于是,在中学毕业时,自己毫不犹豫地在志愿表里写下“师范”。  带着重点大学的文凭,怀揣着青春与理想,骄傲、激动地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现在回首算来,竟已度过了九个春夏秋冬。  十年来,我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写下一次次的辉煌与荣誉:  承担省级课题并获市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