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中考,北京市朝阳区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有120人参加,以平均分530分、优秀率97%、及格率和合格率均为100%的优异成绩蝉联北京市朝阳区之首,被媒体称为“北京市最牛学校”,向嘉铭社区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为陈经纶中学赢得了荣誉,为朝阳教育竖起了一面旗帜。
中考是学校教学成果展示的重要一环,它折射出学校管理、师资能力、学生学力等方面的水平。嘉铭中学的中考硕果非一日之功,这是嘉铭办学十年的管理经验的凝结。
着力文化建设,落实精致管理,奠基学生发展
“老实、宜强、勤奋、创新、奉献、和谐”的嘉铭精神,营造了以学校管理体系和德育课程体系为支撑的最适合的、最有保障的、最有特色的教育氛围;构建了以经典诵读课程和德行教育月活动课程为支撑的“书香敦品,德行励学”的校园人文特色;确定了以“五四标准课程”为支撑的“学得踏实,玩得尽兴,行得方正,说得高雅”的学生发展目标;确立了以教师人文秩序“六个一”、 学科教研组建设、德行规范、教师考核为支撑的“严谨、尚德、优质”的教师建设目标;形成了以全员德育体系、教师、学生评价体系为支撑的“让优秀成为习惯,让榜样成为时尚”的价值取向;打造了以优化课堂模式和教师星级规划为支撑的常态优质、减负提质的施教特色。
致力教学管理,建设精当课堂,促进学生提升
机制保障,管理先行 围绕嘉铭“优化课堂模式”的教改,学校进行了教学管理的再思考,确定了新的管理机制和标准,保证“人人参与、人人提升”。首先,整合了新的教研组建设规划,即:
其次,精细了备课环节。在落实陈经纶中学框架式集体备课要求基础上,嘉铭分校结合校情提出三段式集体备课。即:框架式备课、因材施教备课、个性化备课,形成新的备课体系标准,即“四围绕、四确定、五备、五统一、六达标”:一围绕学科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二围绕学情,三围绕嘉铭优化课堂模式打造,四围绕嘉铭教学质量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内容;备学生、 备教材、备教法、 备计划、备考试;统一认识、统一目标、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检测;自主学习导纲达标,课堂导学案达标,教学课件达标,模块检测题达标,优生提升训练达标,学困生达标训练达标。
确定了嘉铭教师新的能力标准“七个一”:一个科研课题,一份校本教材,一节优化课堂,一份读后感,一次讲座,一次听课点评,一篇教学案例与反思。
完整流程,着力优化 嘉铭分校对优化课堂的解释为:教学目标的最明了,教学流程的最简洁,教师指导的最精辟,学生参与的最广泛,学习效果的最优化。优化课堂的基本要素为:当堂示标、自主先学、合作交流、成果展示、归纳提升、效果回收。优化课堂特别关注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并把它作为优化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致力于“围绕优化课堂‘三三三’标准,实现常态优质”的工作。
嘉铭分校优化课堂“三三三”标准
倾力学生发展,实施精细培养,实现全面优质
立足精心架构,实现精巧管理 嘉铭分校在优生培养工作中,疏通了优生培养的渠道,即:通过资源库提供配套训练,通过实践活动和课程给予个性成长的舞台和空间,通过课内外活动和比赛、评价展示个人魅力。建立了优生培养机制,精细了教学的关键环节,关注了以下几方面:培养优生的先决条件——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优生的基石——指导预习,培养优生的自主性学习;培养优生的关键——抓好课堂教学,发挥优生优势;提升优生的综合素质——引导优生自我反思,培养反思习惯。优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原来不很突出的学生变成了优生才是教育的强大威力和魅力。
实施精细备课,奠基精品课堂嘉铭分校三段式集体备课工作要求落实在九年级,突出体现为学案编写和学情分析,教师在上课之前,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个性化复备,结合学情对教材整合,突出了重点环节,如学习目标设立和学生提升探究等。同时,在尊重学科差异基础上,又对提出了共性的要求。
建立优生培养的学科优生档案,以利于准确分层 每位教师能够将自己的优生和潜优生熟记于心。
建立优生培养题库,拓展优生的学科视野,提升思维空间。优生题库每学期上交教学部,通过量化考核的方式评比。
在共性基础之上,各学科优生培养各有特色。比如语文学科把优生培养作为教研组重点工作立项;数学学科:以区级重点课题为切入点,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着眼精心施教,打造精锐团队嘉铭分校特别注重了教师素质的提升,因为学生的学习态度来自于教师严谨认真的施教行为和规范,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自于教师因材施教的方式和方法,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来自于教师施教的能力和水平,学生的学习质量来自于教师对教材和大纲的理解和把握。嘉铭分校的教学努力追求“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基础,以课堂为架构,以课程为砖石”的全面优化方式,我们坚信这才是学校提升办学品质的正路,这条路可以实现让学生在校园中学得更轻松、更幸福、更有兴趣、更有提升和发展的空间。
2012年暑假,九年级教师完成了全部教学内容的集体备课,提升了教师课堂设计和编写试题的能力。开学初“一人一模式”研究课、常态优质达标课、优质示范课等听评课活动使九年级教师“聚焦高效课堂,提升施教能力”成为习惯。在嘉铭分校,倡导用教师主观的努力改变学生客观的现实、没有学生等次、没有学生不足、每一个孩子都能发展和提升的工作作风。
立足课堂实效的教学探索抓住了学校发展的轴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2013年、2014年,嘉铭分校学生参加朝阳区科技创新大赛,分别有30项创新项目参赛,20多项获奖,多项荣获市创新大赛各类奖项,并晋级全国比赛。来自于自主实践的灵感,也是优化课堂的辉煌成果。
优化课堂模式提供了优生成长的沃土,促进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力提升,自信心增强,有了自我价值感。
嘉铭分校的教学探索就像它的旅程一样,刚刚摆脱稚气,我们将不断努力,把嘉铭分校建设成为人文和魅力并存的幸福家园。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
中考是学校教学成果展示的重要一环,它折射出学校管理、师资能力、学生学力等方面的水平。嘉铭中学的中考硕果非一日之功,这是嘉铭办学十年的管理经验的凝结。
着力文化建设,落实精致管理,奠基学生发展
“老实、宜强、勤奋、创新、奉献、和谐”的嘉铭精神,营造了以学校管理体系和德育课程体系为支撑的最适合的、最有保障的、最有特色的教育氛围;构建了以经典诵读课程和德行教育月活动课程为支撑的“书香敦品,德行励学”的校园人文特色;确定了以“五四标准课程”为支撑的“学得踏实,玩得尽兴,行得方正,说得高雅”的学生发展目标;确立了以教师人文秩序“六个一”、 学科教研组建设、德行规范、教师考核为支撑的“严谨、尚德、优质”的教师建设目标;形成了以全员德育体系、教师、学生评价体系为支撑的“让优秀成为习惯,让榜样成为时尚”的价值取向;打造了以优化课堂模式和教师星级规划为支撑的常态优质、减负提质的施教特色。
致力教学管理,建设精当课堂,促进学生提升
机制保障,管理先行 围绕嘉铭“优化课堂模式”的教改,学校进行了教学管理的再思考,确定了新的管理机制和标准,保证“人人参与、人人提升”。首先,整合了新的教研组建设规划,即:
其次,精细了备课环节。在落实陈经纶中学框架式集体备课要求基础上,嘉铭分校结合校情提出三段式集体备课。即:框架式备课、因材施教备课、个性化备课,形成新的备课体系标准,即“四围绕、四确定、五备、五统一、六达标”:一围绕学科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二围绕学情,三围绕嘉铭优化课堂模式打造,四围绕嘉铭教学质量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内容;备学生、 备教材、备教法、 备计划、备考试;统一认识、统一目标、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检测;自主学习导纲达标,课堂导学案达标,教学课件达标,模块检测题达标,优生提升训练达标,学困生达标训练达标。
确定了嘉铭教师新的能力标准“七个一”:一个科研课题,一份校本教材,一节优化课堂,一份读后感,一次讲座,一次听课点评,一篇教学案例与反思。
完整流程,着力优化 嘉铭分校对优化课堂的解释为:教学目标的最明了,教学流程的最简洁,教师指导的最精辟,学生参与的最广泛,学习效果的最优化。优化课堂的基本要素为:当堂示标、自主先学、合作交流、成果展示、归纳提升、效果回收。优化课堂特别关注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并把它作为优化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致力于“围绕优化课堂‘三三三’标准,实现常态优质”的工作。
嘉铭分校优化课堂“三三三”标准
倾力学生发展,实施精细培养,实现全面优质
立足精心架构,实现精巧管理 嘉铭分校在优生培养工作中,疏通了优生培养的渠道,即:通过资源库提供配套训练,通过实践活动和课程给予个性成长的舞台和空间,通过课内外活动和比赛、评价展示个人魅力。建立了优生培养机制,精细了教学的关键环节,关注了以下几方面:培养优生的先决条件——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优生的基石——指导预习,培养优生的自主性学习;培养优生的关键——抓好课堂教学,发挥优生优势;提升优生的综合素质——引导优生自我反思,培养反思习惯。优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原来不很突出的学生变成了优生才是教育的强大威力和魅力。
实施精细备课,奠基精品课堂嘉铭分校三段式集体备课工作要求落实在九年级,突出体现为学案编写和学情分析,教师在上课之前,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个性化复备,结合学情对教材整合,突出了重点环节,如学习目标设立和学生提升探究等。同时,在尊重学科差异基础上,又对提出了共性的要求。
建立优生培养的学科优生档案,以利于准确分层 每位教师能够将自己的优生和潜优生熟记于心。
建立优生培养题库,拓展优生的学科视野,提升思维空间。优生题库每学期上交教学部,通过量化考核的方式评比。
在共性基础之上,各学科优生培养各有特色。比如语文学科把优生培养作为教研组重点工作立项;数学学科:以区级重点课题为切入点,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着眼精心施教,打造精锐团队嘉铭分校特别注重了教师素质的提升,因为学生的学习态度来自于教师严谨认真的施教行为和规范,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自于教师因材施教的方式和方法,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来自于教师施教的能力和水平,学生的学习质量来自于教师对教材和大纲的理解和把握。嘉铭分校的教学努力追求“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基础,以课堂为架构,以课程为砖石”的全面优化方式,我们坚信这才是学校提升办学品质的正路,这条路可以实现让学生在校园中学得更轻松、更幸福、更有兴趣、更有提升和发展的空间。
2012年暑假,九年级教师完成了全部教学内容的集体备课,提升了教师课堂设计和编写试题的能力。开学初“一人一模式”研究课、常态优质达标课、优质示范课等听评课活动使九年级教师“聚焦高效课堂,提升施教能力”成为习惯。在嘉铭分校,倡导用教师主观的努力改变学生客观的现实、没有学生等次、没有学生不足、每一个孩子都能发展和提升的工作作风。
立足课堂实效的教学探索抓住了学校发展的轴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2013年、2014年,嘉铭分校学生参加朝阳区科技创新大赛,分别有30项创新项目参赛,20多项获奖,多项荣获市创新大赛各类奖项,并晋级全国比赛。来自于自主实践的灵感,也是优化课堂的辉煌成果。
优化课堂模式提供了优生成长的沃土,促进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力提升,自信心增强,有了自我价值感。
嘉铭分校的教学探索就像它的旅程一样,刚刚摆脱稚气,我们将不断努力,把嘉铭分校建设成为人文和魅力并存的幸福家园。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