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育的核心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gui198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味逐渐变多了,数学味却少了;形式热闹了,思维的碰撞却少了,忽略了数学教育最本质的内容——思维的训练与发展。实际上,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正如斯托利亚尔所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那么,思维是什么?思维是一个人在面对、认识、解决问题时所发生的心理活动,是一个人内隐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学生数学思维的推进主要靠启迪,而不是靠讲授。理想的课堂,是用层层递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和富有积极意义的操作活动,激活、引导、发展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从无序到有序、从归纳到推理。
  一、激活思维,点燃思维火花
  学生进入课堂,就像一把等待点燃的火把、一辆等待发动的汽车,教师的作用就是给学生一把钥匙,去开启自身的动力系统。教师给学生的钥匙是什么?这钥匙是指一个能触发人思维的问题,是一次有积极意义的操作,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次互动。正因为有了这些,才调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动机,激活、启动了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得出三角形根据三个角的不同,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类。然后我设计了“猜一猜”游戏:“用一本书遮住两个角,只露出一个角,你能根据一个角来判断是什么三角形吗?”如先出示一个直角,再出示一个钝角,学生一般都能很快判断出是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这时再出示一个锐角,大部分学生由于思维定式,都很快地说出是锐角三角形。“真的是锐角三角形吗?请再联系概念判断。”给学生时间思考,他们很快就醒悟:只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接着启发学生思考,探讨出三个结论:1.锐角三角形必须是三个角都是锐角才能判断;只知一个角是锐角,则三种三角形都有可能。2.每个三角形最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至少有两个锐角。3.为什么有以上结论?因为三角形三个角的和是180度,180°-直角=直角,直角÷2=锐角。 创设这样的游戏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
  二、引导思维,让学生学会有序地思考
  教学中,教师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就像橡皮带带动的两个齿轮,教师的思维是大齿轮,学生的思维是小齿轮,大齿轮连带小齿轮,教师的思维牵引着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方式称为连动式。这种方式下,教师是一个讲授者,是一个搀扶者,学生的思维缺乏自主性,缺乏目标,是低效的。正确的思维教育则是像开动汽车一样,教师给学生钥匙,让他们自己去开启自身的动力系统,我们把它称为激发式。这种方式下,教师是点火者,学生的思维是主动的、激奋的、高效的。
  例如,在教学“用18根1米长的圆木围成一个长方形鸡舍,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哪种围法的面积最大”一题时,我先让学生动手围一围,并把不同的围法记录在表格里。我发现学生有的将宽、长围得过长,有的则过短,完全是在拼凑中填写表格。于是我引导学生思考:“18根圆木全用上,一根长1米,18根就是18米,就是鸡舍的周长,所以不管怎么围法,这个鸡舍的长、宽之和都是9米。现在再按这个要求来围,看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然后汇报交流。如下:
  同时,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是100根圆木,要你围成长方形鸡舍,有几种围法?哪种围法的面积最大?还能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吗?”学生发现要围很多次,麻烦且容易遗漏、重复,所以就要寻找新的方法,寻找一些规律。探究发现长少1米,宽就多1米,所以要对表格重新进行排列。如下:
  从以上表格发现,不管怎么围,周长都是18米,面积是由小到大变化的。同时,还发现长与宽的差越小,长方形的面积就越大。这样,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不管数有多大,问题有多难,都可以通过科学计算的方法解决。如果是100根圆木,长 宽=100(米),100÷2=50(米),依次一一列举如下:
  由这一列举可以看出,宽度只能由1米到25米,当宽为25时,长也是25米,那就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可见,有25种不同的围法,最大的面积是25米×25米。
  这里把启发思考放在重要位置,凸现了有序思考,增强了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与微妙,以及有序思考的魅力,从中渗透函数变量的思想。
  三、发展思维,让思维进一步升华
  比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探索水平。例如,教学“加减法速算”时,我引入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教学例题:电脑出示4箱橘子,其中3箱每箱100个,另有一个箱子里有56个,从中取出198个,可以怎么取?通常的教法,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加减的速算上,讲解完例题后就进行大量的模仿性练习,但机械模仿的练习做得越多,学生的思维就会越僵硬,到最后加减法速算题综合在一起时学生就晕头转向了。所以,我改变教法,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上,不仅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自己发现加减法速算的算理,掌握速算方法,而且在练习设计中不断进行题目的变式。正当学生用“多减要加”的方法很快进行计算时,我出示“198-74”让学生计算,结果有好多学生囿于思维定式;也有学生将被减数198看作200,用200减去74再减;还有学生发现数位对齐直接相减反而简单,因为被减数的个位和十位都是够减的。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学生体会到要认真审题,根据具体题目的数字特点灵活地进行计算,防止形成思维定式。我想,进行这样的练习,虽然学生计算题目的量没有通常教法中的多,但其效果远胜于机械重复练习,因为学生的思维一直伴随着习题而深入展开。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责编蓝天)
其他文献
[摘要]“三角形面积”这节课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通过设计“探究小目标”和相应的练习,使学生充分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本质。  [關键词]三角形面积;本质;推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5-0061-02  【研究背景】  笔者对“三角形面积”做了前测,发现全班43
[摘 要]数学课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已成为常态。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只会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只有让学生主动质疑,并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才能促进其主动钻研知识,从而深刻理解知识,提升能力。  [关键词]提问;数学课;诱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9-0036-02  爱因斯
[摘 要]教材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媒介,学生只有读懂了教材,才能为主动掌握知识打下基础。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因势利导、适时点拨、故意设疑等一系列有效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课堂因此而灵动,因灵动而触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阅读 教材 自主学习 面积 面积单位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 要]感觉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最先通道,数学学习也离不开和数学的概念本质有关联的“感觉”参与。要在教学实践中将这种理解变成行动,唯有通过典型课例的分析来提供操作性的引导。  [关键词]感觉 数学学习方式 吴正宪 建立模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05  课堂教学的改革和诸多改革一样,不能太激进,只能在循序渐进中螺旋上升
[摘 要]教师只有读懂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教育资源,才能在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将学生所学的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紧密相连,并有意识地将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一个前后相连、左右逢源的良好的知识结构提供支撑,让我们的教学走向深入。  [关键词]读懂教材;数学思想;动态情境;超越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
[摘 要]微课是信息化背景下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它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可以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有利于学生展开个性化的学习。学生借助微课进行预习后的反馈有助于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微课对优化学生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微课;预习;小学数学;优化  [中圖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数学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水平为基础。因此,教师教学前应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学习起点,而前测正是摸清学生真实水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前测;指导意义;课堂教学;小数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9-0031-01  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前,为了摸清学生的学习起点和真实水平,笔者进行了如下前测设计。  一
[摘 要]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难度适宜的内容,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通过在教学中对这一理论的落实与研究,让学生的理解更逼近数学的本质,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 数对 数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3
[摘 要]实践与综合的应用,能拉近生活数学与课堂数学的距離,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综合实践意味着“数学 实践活动”。数学综合实践课应选择合适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探究;创新思维;源于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
[摘 要]面积的概念是抽象的,是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建构意义。因此,教师应合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将面积概念的教学最优化。  [关键词]面积 学情 教材 有效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5-022  [课前思考]  追问一:什么是角?  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