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级市本科院校的管理特点与管理创新

来源 :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12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级市本科院校的功能与使命,以及在管理体制,教师、学生构成上的独特性,决定了其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关键是创新管理理念,建立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地级市本科院校,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7)04-0326-04
  地级市本科院校主要是指那些地级市举办的、由专科升格为本科的院校。大致包括高职高专独立或合并升格的综合性地级市本科院校;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师范专科院校升格的本科院校;以工科、文科经济管理等学科为主的单科性专科院校升格的本科院校这样三类。这些学校是以本科教育为主,主要承担本科教育任务,以教学为中心。其办学理念的核心是培养应用人才的理念,这就决定了其行为方式不同于以追求学术水平为目标的大学。为此,创建一种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在大众高等教育轨道健康运行的管理方式,应当成为地级市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的自觉选择。
  
  1地级市本科院校的管理特点
  
  大学组织具有复杂性、松散性、多元化、异质化的特点,历来组织内部实行的都是一种松散的管理。传统大学实行的是“学院式”的管理模式,崇尚“学术至上”、“教授治校”。地级市本科院校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地方化和市场化,在我国本科教育重心下移的历史条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作为大学组织的组成部分,并没有形成传统大学所特有的文化机制和价值体系,那种缺乏市场经济体系所普遍具有的竞争精神和经济效益的学术管理模式,显而易见并不适合具有大众化特点、不以追求“学术至上”为理想的地级市本科院校。地级市本科院校主要通过人才培养实现其承担的服务社会的责任,这一理念体现了地级市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性质、地位,只有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地级市本科院校的使命与功能,才能正确确定其运行方式,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1.1管理体制
  地级市本科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普通高等学校结构布局调整的背景下建立的,是经济社会发展地方化趋势导致的高等教育办学和管理权限下移的产物。其管理体制是省市共建、以市为主。在我国,地级市参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办学和管理,这是体制上的创新。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地级市对高等教育的统筹与管理的权限将会进一步加强。目前,市级政府对学校的管理主要是在人事、财务、国有资产和常规运行保障等方面,以行政方式按事业单位进行管理。而省里负责校级干部配备和管理,学校专业设置与招生计划的确定、教学建设、学生工作、科研乃至后勤工作等业务指导管理与评估则归属省教育主管部门。省市共建的优势在于充分发挥了地级市举办本科教育的积极性和巨大潜力;但由于地级市举办本科教育的经验不足,相关管理体制尚不健全,一些分工省市职能界限不清,由此造成的管理缺位、重叠或矛盾时有显现。因此,尽快建立分级分工的管理制度刻不容缓。
  
  1.2办学经费来源
  对于地级市举办的本科院校,一般省里并无财政拨款。经费主要来源于学费收入和市财政拨款,科研校产收入及社会捐赠收入通常很有限,银行贷款成为必要的资金补充来源。许多高校学费收入占到总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由于近来对高教发展规模的宏观控制,使得学费收入这一最主要的收入增幅趋缓。为了合并升本以后校区及图书设备等教学资源的优化更新,不得不举债发展或采取校区土地置换的形式筹集建设资金。
  
  1.3生源特点
  地级市本科院校的生源,多为高中生里面学习成绩排于30%以后的学生,大学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相对欠缺。招生一般面向本省、本地区为主,个别专业也可面向数省招生,因此生源并不局限于本市,这对于本科办学比较有利。同时,生源的覆盖面与该市在省内的经济社会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较发达的城市容易吸引到省内外欠发达地区较好的生源。就业也有类似的特点。目前与区域内大学在生源上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质量上。但随着高考生源的逐年减少,地级市本科院校面临生源全面竞争的挑战。为此,必须在办好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
  
  1.4师资的构成
  地级市本科院校的师资构成一般有着较强的地域特征,教师的籍贯构成往往本市居多,教师的学缘构成往往本省居多。与办学历史较长的本科院校相比,地级市本科院校师资的年龄与学历结构相对偏低,教师以硕士、本科学历为主。多数教师在大学期间没有受过学术研究的系统训练,学术研究的能力比较欠缺,本科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普遍有待提高。学校缺乏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以教师文化为主的学术系统还没有形成,组织机制主要呈现的是一种以管理人员的管理、协调、控制为主的管理文化特征。
  
  2地级市本科院校的经营
  
  作为地级城市的大学,面临事关生存与发展的资金问题,也承受着质量和声誉的巨大压力。为了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运营效益,许多学校纷纷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以提高其效率,保持其质量。大学经营或经营大学的理念,正成为地级市本科院校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础。
  
  2.1引入经营管理理念
  经营学校的观念并不意味着把学校推向市场,而是通过观念创新,促使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地级城市大学办本科教育的历史普遍较短,面对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的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学校必须在较短时间内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学校在本地区的影响力,确确实实办成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家长、学生需要并向往的城市大学。按部就班或简单模仿都不可能有所突破。只有引进最新的管理理念,创新办学的思路,由过去单纯的管理向“管理 经营”的方式转换,也就是学校要用企业的精神学会经营,通过有效的经营,取长补短,后来居上,确立自身不可替代的地位。不断提高学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竞争力。
  
  2.2经营目标、内容与策略
  地级市本科院校的经营目标是提升大学品质,一是提高应用性人才培养能力,确立品牌经营的意识,树立以特色和品牌立校的办学理念;二是提高区域服务能力和教育科技文化影响力。它与企业经营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要追求质量第一、信誉第一;而与企业经营的不同之处在于办大学是公益事业,社会效益的地位更要重于经济效益。地级市本科院校与名牌大学经营相比,其相同处在于育人都是第一位的,而其差异之处则在于经营的重心不同,地级市本科院校的教育经营要重于学术经营。
  地级市本科院校的经营内容主要是面向城市或区域社会需求,充分获取资金、人才等大学发展所必需的有形与无形资源,以保障优质教育资源的充分供给,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因此,学校经营策略的制定要与学校特点对应,办学资源的经营要针对学校的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以市为主;教育事业的经营也要针对地域需求和师生特点,才能提高经营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3地级市本科院校的管理创新
  
  对地级市本科院校来讲,过去形成的专科学校的常规型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升格后的新学校。升格后,学校以举办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但生源、师资以及所拥有的资源都与传统大学相去甚远,显然照搬传统大学的管理模式是没有出路的。同时,地级市本科院校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学生构成的多样化,一定程度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学校面临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的双重压力,这就对其办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就是对其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依赖于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因此必须要有创新管理的思路。要在借鉴传统大学成功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充分体现地级市本科院校个性化的管理模式,大胆进行管理战略创新、管理制度创新,把创新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中。
  
  3.1管理的延伸与开放
  多年来的大学管理模式与惯性,使学校的管理相对封闭,特别是与市一级政府的联系不够紧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大学不应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孤立教育组织,大学的管理在面对新形势认真搞好内部管理改革的同时,必须加快开放步伐。地级市本科院校与所在城市可以说是一种形同鱼水的关系,因此在管理上更要注重向城市开放与延伸,使学校融入城市。要处理好学校与省市政府的关系,学校与市政府各级管理部门的关系,学校与市辖各区县间的关系;处理好学校与各类企业间的关系,以及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关系等等,形成学校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这些管理改革的探索都将是具有创新意义的。
  
  3.2更加注重战略管理
  纵观中外高等学校发展的历史,大学发展都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目前,地级市本科院校正是处在这样一个重要时期,学校面临规模进一步增长,教职工数量进一步增多,学科、专业和校区不断增加,加以缺乏办本科教育的经验,管理的难度明显增大是一个具有共性的问题。同时,学校的发展与所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休戚相关,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地级市本科院校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不平衡性。目前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还主要体现在硬件方面,如校区面积、设施、设备等方面。但硬件建设要与学校的发展定位、服务区域、面向以及发展方向相匹配,这就是软件建设的题中之义,很显然,这方面是地级市本科院校的软肋。因此,只有加强宏观战略管理,才能更好的应对竞争,促进学校尽快成长并健康发展。地级市本科院校的战略管理应当包括对学校发展的科学定位;制定近期和远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选准战略重点进行重点建设、重点突破;以人为本,培育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弘扬时代精神与高品位文化。这其中校长应当发挥重要作用,富于远见,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规划,集中大家智慧,凝炼学校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方向和办学指导思想。
  在战略管理中,既要超越现实、规划长远,又要求真务实、科学发展;既要考虑地级市本科院校的自身发展需要,又要紧密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与发展战略。
  
  3.3培育核心竞争力
  
  高等教育内部的竞争已经日益加强,而且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强。地级市本科院校竞争意识、竞争能力都相对较弱,竞争的机制也还没有形成。因此,树立竞争意识,蓄积力量,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并得到发展是每一所地级市本科院校面临的新课题。
  地级市本科院校的地位、功能和使命决定了构成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有其独特性。笔者认为:地级市本科院校构成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管理模式、应用性的人才培养和独具特色的专业建设。一般认为,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条件和高水平的管理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三个基本要素。对于以教学为中心的地级市本科院校来说,在三个基本要素中,管理是最基础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管理体制的创新是地级市本科院校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对于办学历史较短、办学条件不足的地级市本科院校,制度因素是其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率最基础的保障。对传统制度的改造和建设新的制度环境是其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这包括从管理理念到管理组织结构和具体工作制度等各个方面。地级市本科院校与重点大学相比,还不具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和一流的教学条件,但如果能对现有的师资、学科专业的发展,以制度设计创新为突破口和着力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创造出新的切合学校实际的管理架构,实施特色发展战略,走特色兴校之路,同样会拥有竞争的优势。
  地级市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突破口就是管理创新、制度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建立与地级市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相适应的管理运行机制,以更快地推进地级市本科院校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治凯勒.大学战略与规划[M].别敦荣,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2华玉,等.论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体系及其培育[J].唐山学院学报,2006,(2).
  
  Management Features and Innovation about Colleges of Prefecture-level Cities
  
  Hua Yu Zhao Guoying
  (Tangshan College,Tangshan,Hebei,063000)
  AbstractThe colleges of the prefecture-level cities have unique features in their functions,missions,management system,and the forma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which determined that the key to upgrade the teaching standard and quality is to innovate and to build the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Key wordscollege of the prefecture-level cities,management,innovation.
其他文献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材料系,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在探讨实质性教学改革阶段,工科院校的图学教学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如何才能将图学教育的新框架搭建得更好,如何利用这个新体系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这些,都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对全国性工程图学教育最新发展的调查研究后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工程图学,画法几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近年来传媒经济以其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创造了不少业界神话,也涌现了不少行业新锐:移动传媒、户外媒体、手机电视……列车传媒作为移动传媒的一个分支.因其先天优势而勃发生机,又因
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学校实验室配备的先进教学实验设备,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了。然而在“豪华”和“正规仪器”充足的今天,却忽视了自创性实验简约化的独特功能。本文就对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几种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编写理念和原则、教材内容编排异同点,指出有些教材编写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也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选用和修改教材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07)03-0249-03    0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建设发展很快,据不
目前,贫困生问题已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家长操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社会性问题。陕西地处西部,由于长期以来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水平较低,因此高校中贫困生问题相对来说比
[摘要] 本文在总结高校持续扩招后专业实习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本性原因,从学校、企业和政府三个层面探讨新形势下专业实习教学环节的保障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高校扩招,实习教学,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7)02-0155-04    实习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近年来由于观念意
在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争论中,个性教育成为人们视野中的新潮流。无论是通才还是专才,在知识经济时代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根据自身特点扬长避短,而这种选择就是个性教育。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