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CiteSpace软件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文献行可视化分析报告

来源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landa0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腹腔镜肝切除术研究领域的发文情况、研究热点以及研究趋势,为该领域相关人员开展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在Web of Science (WoS)中以“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为主题词,以“2021-08-20”为时间节点,以“论文或综述”为来源限定类型进行期刊检取;运用Excel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统计梳理,得到年度发文量、发文国家或地区、发文期刊、发文机构、发文作者等基本概况;运用CiteSpace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出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 检索获得2792篇文献,总发文量较少且年度发文量呈递增趋势;文献来源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或地区;3家期刊刊发该领域文章数>100篇;3家发文机构发文>100篇;10人发文>50篇;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于射频消融、肝脏手术、胆囊切除术、肝转移酶、手术管理;从2002-2021年的研究主题演化趋势来看,肝部分切除术、超声检查、癌细胞、恶性肿瘤、肝肿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射频消融肝转移、手术管理、诊断性腹腔镜、单中心、Meta分析、outcm是当前该领域研究的前沿主题,可能成为未来几年关注的重点.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已被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未来需要关注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在现有的基础上探索新术式.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胃袖状切除联合双通路手术(LSG-TB)治疗肥胖及相关合并症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41例实施LSG-TB手术的肥胖病人资料.记录病人术前一般资料及合并症情况,并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体重、糖代谢改变、血压、营养指标变化及消化道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满1、3、6、12个月随访分别为33例(80.5%)、22例(53.7%)、16例(39.0%)和5例(12.2%).41例病人围手术期发生腹腔出血1例保守治疗好转,体重指数与空腹血糖由术前平
影像学评估为结直肠癌病人精确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客观依据[1].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影像学检查临床适用性评价(evidence-based medical imaging clinical appropriateness,EB-MICA)理念,即:针对临床诊疗需求(某一特定疾病、综合征等诊断或评估),影像科医生与临床医生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专业技能和经验以及病人意愿,共同慎重评价某种影像学检查的必要性及选择的合理性[2].在此理念引导下,本指南通过回答“如何为结直肠癌病人选择合理的影像学
为适应新时代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国家对卫生健康事业和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长远规划.为积极推进模拟虚拟技术在专科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评价方面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受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委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于2017-2020年连续4年牵头组织开展基于模拟虚拟的腹腔镜技术考核评价实证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系统擘画“十四五”期间我国腹腔镜技术的规范化培训与考核评价工作,及时总结前期研究取得的宝贵经验,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并推广应用,按照国家医学考试中心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组建了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腹腔镜技术考
从范式创新的角度分析,直肠癌治疗历史经历了4次范式创新和螺旋式上升.直肠癌治疗范式创新的发展的底层逻辑是创新理论加适用性工业技术两条主链带来的共振,这种共振将带动一系列相关学科的持续改进和生产力的提高.当前,直肠癌第4次范式创新已经进入平台期,建议外科医师开拓视野,关注与直肠癌治疗相关的理论以及工业4.0和人工智能带来的进步,积极探索新的进展和可能的范式创新,鼓励我国年轻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外科医师能够更多地参与乃至主导创新.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总体疗效欠佳,目前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的传统治疗方法,疗效的改善已到了瓶颈.随着基因测序和多组学研究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信号通路和可作用靶点被发现,相应的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也越来越多,胰腺癌的治疗模式正在逐渐向靶向治疗方向发展,进入精准医疗时代.
目的 探讨术中行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对于腹茧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5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7例腹茧症病人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16例术中行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治疗组),21例同期未行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方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每日胃肠减压引流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每日胃肠减压引流量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多分布于0级和
日本胃癌学会组织撰写的第6版《胃癌治疗指南》(以下为指南)于2021年7月正式出版发行.第6版指南在充分论证、讨论基础上,吸纳了最新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规范充实了外科手术、内镜治疗、化疗、术后随诊等方面内容,更具时代特色和先进性,为今后临床医疗提供更为精确、科学的指导性意见和策略.
目的 探究接受肠内营养(EN)支持的重症病人中营养风险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高营养风险病人死亡相关因素.方法 二次分析一项中国多中心EN实施现状横断面观察性研究数据,根据改良营养获益评估(mNUTRIC)划分为高低营养风险组,比较两组病人28 d病死率差异,分析营养风险与28 d病死率的相关性,并在高营养风险人群中进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共纳入1095例接受EN支持的重症病人,其中高营养风险组为443例,其28d病死率为26.3% (114/443),显著高于低营养风险组12.7%(84/662,P<0
目的 比较不同栓塞材料的门静脉栓塞术(PVE)与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对剩余肝体积(FLR)增长速率的影响,比较各组FLR的增长速率,二期手术切除率、术中数据和术后并发症.方法 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的对比研究.2014年11月至2019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共126例因FLR不足导致无法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或肝内胆管癌(ICC)病人,将其分为4组:ALPPS组及分别采用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微球、明胶海绵作为栓塞材料的PVE组.主要终点为FL
胆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异质性高,早期诊断困难,一经确诊多为晚期.晚期胆道肿瘤病人临床治疗手段有限,预后差.以吉西他滨或氟脲类为基础的药物化疗是该类病人的基础化疗方案,国内外尚无针对胆道肿瘤标准的一、二线治疗方案的结论.近年来精准治疗和免疫治疗在多种恶性实体肿瘤中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在晚期胆道肿瘤中也显示了初步的疗效及较好的安全性,为晚期胆道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