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老夫聊发少年狂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愈早年是个如假包换的“唯物狂”,为了证明“佛骨”不过是块死人骨头、“佞佛”是寻死之道,连皇帝都得罪了。当然,对追求长生不老、白日飞升的道教,他也是嗤之以鼻的。
  道教是李唐王朝的“国教”,所以信道成了普通人踏上仕途的终南捷径。而且因为道教承认人的本能欲望,追求享乐,所以很合统治者的口味。于是整个唐代至少有五位皇帝因信道服药而死,韩愈所倾慕的“中兴之主”唐宪宗就是吃了方士柳泌的“仙丹”才挂掉的。
  官员们的情况也不乐观,韩愈的好友、工部尚书归登就是个虔诚的道教徒,有人自称曾试吃某种丹药,效果不错,他服用后却吐血不止,几乎丧命。找该人盘问,才知他根本没吃过什么丹药。
  韩愈哥哥的孙女婿因服食已伏诛的柳泌留下的“仙方”而死,膝下三子成为孤儿。韩愈自幼丧父,由兄嫂抚养长大,对哥哥家的第三代一向视如己出。他目睹家庭惨变,再也忍不住,写下了著名的控诉书-《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
  韩愈有条不紊地将所见的各位道教徒的丑态、病态、苦态公之于众。比如归登吃完长寿仙丹后剧痛不止,像个“人形肉串”;毒发时七窍流红,号呼求死;因为吃得太多,所以坐卧处常有不经意排出的水银残渍。令人吃惊的是,归登好了伤疤忘了疼,仍旧猛吃各类仙丹十余年,直到把自己毒死。
  襄阳节度使孟简是个有名的水利专家,也是个虔诚的道教徒。韩愈在袁州大兴仁政、被超拔回京时,他亲自赶到半路送行,还神神道道地对韩愈说:“我得到一种仙药,想和您一同飞升。现在就送给您,希望您能把它夾在枣肉里服下。”韩愈当时对这种“仙丹”并不感冒,所以转眼就忘了。一年后,孟简的家人到京办事时来访,韩愈才知孟简已病了一年,现在正千方百计地吃泻药,希望把丹毒拔去。不过很快孟简没这个机会了,因为第二年他就死了。
  韩愈最后慷慨激昂地发了通张悟本式的议论:五谷杂粮最养人,鸡鸭鱼肉也要吃,病不是从口入,而是由心生啊!那些求长生反丧其生的人真是可悲啊!
  然而,韩愈终年只有57岁,正是吃“仙药”而死,吃的还是所有丹药中最为燥烈的硫黄丹。连白居易都说:“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那么,促使理智的韩愈犯糊涂的诱因是什么呢?
  好友张籍在为韩愈写的悼亡诗中说:“中秋十六夜,魄圆天差晴。乃出二侍女,合弹琵琶筝。”看来韩愈晚年收了两个擅长音乐的侍妾,至于长得怎么样,且看他在中秋节如献宝般介绍给张籍就知应该不错。宋人蔡绦还据此抽丝剥茧般考据出二妾名叫柳枝,绛桃,从名字看一个纤腰善舞、一个杏脸桃腮。虽然以道学自命的韩愈没有过多流露对二人的感情,但蔡绦在他的《镇州初归诗》里还是看出了端倪,诗曰:“别来杨柳街头树,摆弄春风只欲飞。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发待郎归。”果然是一代文宗,把老夫对“少妻”的迷恋写得如此小清新。为了重获青春、讨得侍妾欢心,韩愈只能向他一直反感的仙丹举旗投降了。
  怪不得老子说“不见可欲”,强大的欲望真的可以让本来聪明无比的人变成案板上待宰的“呆头鹅”,真是可悲!
其他文献
西方中世纪史上,女性地位长期低下,可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的社会急剧转型,贫富矛盾空前激化,外加恐怖的瘟疫年复一年肆虐欧洲大地,宗教改革也顺势蜂起。高度紧张的空气下,“巫师”就成了统治阶层眼里的替罪羊,地位低下的女性正好背“巫师”的锅。  于是,从15世纪早期起,欧洲各国教会开始残忍抓捕并迫害“巫师”。1484年,教皇英诺森八世發布强硬的谕令,大骂“巫师”妖言惑众,给欧洲大陆带来危害。就这样,
一、合理布置场地器材  案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过杆着地”的辅助练习时,辅助器材放在跳高垫两侧。练习前,教师让学生将器材调整到垫子正前方,并将跳高垫打开成单层,学生从正面开始练习。调整器材位置共用时90s,学生练习时间为110s,每组共10名学生,2名学生同时练习,平均每人练习时间为22s,练习次数为5次。练习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将器材搬运回原处,耗时60s。  分析与建议:合理布置场地器材,不仅
[关键词]国民政府,历史作用,台湾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21—43032—03    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1943年1月相关外交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关系的新纪元”。这一评论指的是  A 中国与英、美等国签署宣言,保证团结一致打败法西斯  B 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署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  C 中国
提起二战时的意大利军队,对军史略有了解的人总会想到无数个令人捧腹的笑话:因为撬不开弹药箱,上千意大利军人被一名英军俘虏,士兵素质居然低到不会开枪……的确,作为希特勒的重要盟友之一,墨索里尼的这支军队无论从战斗意志还是能力上都只能算个相对较弱的二流部队。  然而也有这样一群意大利士兵,无论面对敌后的游击队,还是正面与盟军部队硬碰硬,都绝不退缩。他们就是武装党卫军中的意大利志愿军团。  1943年7月
李世民临死前把太子李治托付给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可以说,此时褚遂良的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褚遂良是在遇见李世民后才开始飞黄腾达的。此前他做过隋朝的小官,后来追随叛臣薛举;薛举被剿灭后,他又投降唐朝。一个降臣能混下去就算不错了,凭什么步步上位呢?这就跟他的斜杠技能——书法有关了。  褚遂良家学渊源,从小多才多艺,书法更是出色。但他一直以处理政务为主要工作,书法只是业余爱好。  褚遂良起初在
尼禄是罗马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纵情声色、挥霍无度,他的王后波蓓娅也过得很滋润,尤其在美白方面砸钱无数,足以让天下爱美的女人羡慕嫉妒恨。她常用蘸着驴奶的面包当面膜,出门旅行也不偷工减料,只是苦了她的隨从,必须赶着四百多头驴子一路跟随,还要好吃好喝地伺候它们,以求它们保质保量地按时产奶。  比起这位罗马王后,中国历代贵妇的美白大招也不遑多让。比如“不相信眼泪”的武则天也有爱惜皮肤的小女子心态, 《新唐书
永和九年(353年)的春天,王羲之很郁闷。身为会稽内史,他对朝廷有很多重要意见,但没人听。  去年,桓温与殷浩正以北伐为筹码钩心斗角,王羲之反战,认为“外攘必有内忧”,然而没人理他。他说,如果让他去做前锋收复关陇巴蜀,他万死不辞,然而区区吴越想要收复天下十分之九就是痴人说梦。他做会稽内史,正逢饥荒,他自作主张开仓赈灾,又奏请朝廷减轻徭役,但朝廷连年打仗正愁钱粮,也不理他。  到了王羲之的年代,魏晋
乱世初见   1949年4月,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钱穆告别妻儿只身南下,应广州私立华侨大学校长之邀前往教学,尽管国民政府对钱穆青睐有加,但他不愿从政。自15岁读了梁启超的《中国前途之希望与国民责任》,钱穆就立志深入中国历史,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经过多年奋斗,他终于从一个中学未毕业的乡村教师成为与胡适齐名的著名教授。抗战时,他的《国史大纲》更是横空出世,成为近代中国史学界的重要著作。   可是政治风
和很多老战友不同,陈平是有钱后才参加起义的。早年间,他很窮。   起初,当地一个阔人打算把自己的孙女嫁给陈平,其子坚决反对,说:“平(陈平)贫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独奈何予女乎?”意思是,谁嫁给他,谁倒霉。但阔人不这么想,他教训儿子:“陈平虽住在贫民窟,但你看他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这说明他社会关系复杂。这样的人,咱们家用得上。”儿子顿悟,决定将女儿嫁给陈平。   陈平年轻时“不视家生产”,
一个身材矮小的女孩,喜欢上了乒乓球,所有的人都因她自身的条件不看好她。但是,她的父亲坚持对她说:“你很优秀,真的。”这个女孩就是乒乓球国手邓亚萍。  一个女青年考了两次研究生都落榜了,而她已经28岁了。在她挣扎的时候,她的妈妈告诉她:“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这个女青年就是29岁考上北京广播学院的研究生敬一丹。  当一位父亲无奈地把全社区最坏的男孩介绍给孩子的继母时,这位继母却说:“你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