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有言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awei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和许许多多普通的家长一样,疼爱自己的子女,期望他们能够成才,将来有益于社会。所以,他十分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从目前公开的史料看,他一共给子女写过28封家书,封封书信饱含着挚爱,行行文字寄予着深情,其中凝聚着十分深刻而丰富的家教思想。毛泽东教子有着独特的风格。可以概括为:以爱为本。平等交流:激励为主,严格要求;立志立德,循循善诱;言传身教,授之以法。
  
  一
  
  毛泽东一共生育过10个子女。为革命先后献出了7个。作为一位父亲,他的内心是沉痛的,所以他对幸存下来的孩子的爱更为热烈、深沉,因此,“爱”是贯穿在他的教子思想中的红线。尽管他操持国计民生,日理万机,但是,他仍然时时牵挂着子女,大到他们的理想、前途、事业、婚姻,小到他们的身体状况、日常生活、人际关系,处处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指导。他始终以平等的态度与子女相处,像朋友一样与他们交流,言语不乏轻松、幽默,让爱如春雨般点点润入他们的心头。
  1938年4月,在妻子杨开慧牺牲后。已与毛岸英、毛岸青分别10年的毛泽东看到兄弟俩从苏联带回的信与照片,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即复信:“亲爱的岸英岸青:时常想念你们,并接到了你们的照片,十分的欢喜。……我是十分地盼望你们来信啊!”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毛泽东写给儿子的第一封家书,舐犊之情跃然纸上,是那么热切而真挚,令人动容。
  1951年1月4日,李讷生病了,毛泽东在百忙中写了封短信:“小李娃:你病了,我很念你。你好好养病,早日好了,大家欢喜。下大雪了,你看见了吗?”完全是一副好朋友的口气,寥寥数语,将一个父亲的关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文字浅近,适合一个11岁的孩子阅读。
  毛岸英牺牲后,毛泽东将儿媳刘思齐视为己出,格外关爱,经常给她写信,称呼她为“亲爱的思齐儿”、“娃”、“女儿”,鼓励她克服苦难,好好学习。1959年夏天,在北京大学俄语系学习的刘思齐生了一场大病,毛泽东此时正在庐山会议上,于8月6日抽空给她写信:“你身体是不是好些了?……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是李白的几句诗。你愁闷时可以看点古典文学,可起消愁破闷的作用。”文学作品可以娱心怡情,毛泽东深谙个中道理,专门写了李白的几句诗给刘思齐赏玩,可见他用意之深,爱意之切。
  毛岸英牺牲10年了。刘思齐毕业分配到解放军工程兵的科研部门从事翻译工作。毛泽东多次劝他找个男友重新结婚成家,1961年6月13日给她的信中又说:“还有总是要结婚,你怎么老是不听劝呢?下决心结婚吧,是时候了。五心不定,输得干净。高不成低不就,是你们这一类女孩子的通病。”一个公公一直将儿媳的改嫁当作未了的心愿,这种胸襟是常人难有的,这其中包孕的大爱更是感人至深,这不仅折射出了毛泽东的开明思想和伟大人格,更是给社会伦理提供了新的启示。后来刘思齐与空军干部杨茂之结婚,毛泽东手书自己的词《卜算子·咏梅》作为新婚贺礼,并给了300元钱叫刘思齐自己购置嫁妆。
  表达爱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包办式的,有放任式的,也有民主式的。毛泽东早年是反抗家长专制的,一生追求民主和自由,所以他在教育子女时非常注重态度平等,让深沉博大的慈父之爱融于民主的交流气氛之中,帮助子女自由成长。
  早在1941年1月31日,毛泽东给毛岸英、毛岸青写信:“你们有你们的前程,或好或坏,决定于你们自己及你们的直接环境,我不想干涉你们。我的意见,只当作建议,由你们自己考虑决定。”这既是父亲和师长的语气,也是朋友的口吻,平等而亲切,充满民主。充分地展示了一位政治家的博大胸襟和宽阔情怀。
  1957年8月4日,刘思齐在苏联水土不服,经常生病,再加上由文科改学理科,还要学俄文,学业感到十分吃力,就对毛泽东汇报,希望转回国内学习。毛泽东给她写信:“转学事是好的,自己作主,向组织申请,得允即可。如不得允,仍去苏联,转学文科,时间长一点也不要紧。”不指手画脚,不搞家长制,尊重子女的意愿,鼓励孩子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作为父亲,他只是起一个引导、参谋的作用。
  
  二
  
  “严”字是毛泽东家教思想的核心。他对子女的思想、工作、生活等要求非常严格,时时提醒他们不能有特权思想,哪怕只是发现问题的苗头,也会一针见血而又亲切坦率地指出;倘若子女们有了一点点进步,他马上就欣喜地给予充分的鼓励。
  1941年1月31日,毛泽东写信给毛岸英、毛岸青:“人家恭维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有不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危险。”他深知两个孩子因为身份特殊,容易被娇宠,所以他特别告诫他们不要因为被人恭维抬举就自以为是,一定要谦虚谨慎,脚踏实地。1946年1月,毛岸英回到延安,父子俩只在一起吃了两天饭。随后,毛泽东要求毛岸英去机关食堂吃大灶,提醒他说:延安虽土。但这里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到处都有“真人”,不要“显摆”自己。毛泽东还把他介绍给当时著名的劳动模范吴满有,让他到吴家去学习种地,上“劳动大学”。
  1957年8月4日,在给刘思齐回信谈到转学问题时,他写道:“无论怎样,都要自己作主,不要用家长的名义去申请,注意为盼。”他反复在信中强调自己的孩子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和影响,不能有高干子女的特权思想,不能搞特殊化,不能以为自己有个“好爸爸”,靠他的影响去为自己谋利益。他这样做是将人性与党性融为一体,既充满儿女亲情又不失组织原则,可谓山高水长,堪称楷模。
  1963年新年伊始,李讷给父亲写了封信,谈自己的思想变化,还谈了在大学里学习《庄子·秋水》后的感想。“秋水”是《庄子》中的一则著名寓言,记述的是自高自大的黄河水神河伯与虚怀若谷的北海神之间的对话。李讷感觉自己有的地方像鼠目寸光的河伯,在信中进行了自我批评。毛泽东于1月4日给她复信:“你痛苦、忧伤,是极好事,从此你就有希望了。痛苦、忧伤,表示你认真想事,争上游、鼓干劲,一定可以转到翘尾巴、自以为是、孤僻、看不起人的反面去,主动权就到了你的手里了。没人管你了,靠你自己管自己,这就好了,这是大学比中学的好处。中学也有两种人,有社会经验的孩子,有娇生惯养的所谓干部子弟,你就吃了这个亏。现在好了,干部子弟(翘尾巴的)吃不开了,尾巴翘不成了,痛苦来了,改变态度也就来了。这就好了。读了秋水篇,好,你不会做河伯了,为你祝贺!”李敏、李讷的名字出自《论语》中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他希望女儿少说空话,多做实事。他要求女儿不能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有特殊化的想法,必须要谦虚谨慎,夹着尾巴做人。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女儿的毛病,辩正地进行了分析,入木三分。而且开出了治病的药方。这对于孩子的成 长,显然是极为有益的。
  11天后,毛泽东在收到女儿的复信后又回了一封信:“信收到。极高兴。大有起色,大有壮志雄心,大有自我批评,大有痛苦、伤心,都是极好的。你从此站立起来了。因此我极为念你,为你祝贺。读浅,不急,合群,开朗,多与同学们多谈,交心,学人之长,克己之短,大有可为。”作为红墙中长大的孩子,自然与普通百姓的孩子不一样,作为父亲,毛泽东深知女儿的性格弱点,循循善诱,语重心长,教导女儿要平民化。而且,当女儿思想认识上有了提高,他马上给予表扬鼓励,使孩子对于改正错误更有信心。
  
  三
  
  和天下的父亲一样,毛泽东也常常和自己的子女谈做人的道理。在写给孩子们的家书中,他时时不忘叮咛,教他们树立远大志向,要懂得感恩,对感情要忠贞,要磨练意志,只言片语中往往饱含人生的哲理,浸透了一位父亲的殷殷之情。
  在毛泽东看来。做人首先要立志。1947年10月8日。他在给毛岸英的信中说:“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会有进步的。”在他写给毛岸英的所有家书中,这封最为毛岸英所珍爱。信的原件上这句话下画了两次记号,一条是曲线,一条是直线。不知道到底是谁画的,但是其强调的作用很明显。毛泽东这是在跟毛岸英强调,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不能忘记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要志存高远,不断提高自己,这也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这是一个大道理,但也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叮咛,一个领袖对党员的希望。毛岸英把这句话写在日记本和笔记本上,当作家训和“座右铭”。
  1955年8月6日,刘思齐准备去莫斯科大学深造,临行前,毛泽东给她写信:“最要紧是争一口气,学成为国效力。”1960年1月15日,毛泽东给在上海的刘思齐写信,又谈到立志的问题:“要立雄心壮志,注意政治、理论。要争一口气,为死者,为父亲,为人民,也为那些轻视、仇视的人们争这一口气。”“争口气”是父母教育儿女常说的话。俗话说: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毛泽东勉励子女所怀的同样是一颗天下父母都有的平常心,充满期望,却也简单平实。但是,他将这句话与“为国效力”“为人民”连在一起,就升华出了一种高远的境界,殷切而热烈,朴实而崇高。
  毛泽东自己是一个十分懂得感恩的人,他也提醒子女要对帮助自己的人心怀感恩之心。毛岸青幼年的时候因为父亲是“赤匪”,坐过牢,挨过警察的打,落下了病根,后来患了严重的精神和神经方面的疾病,长期在大连疗养,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关心和帮助。1960年,毛泽东给他写信,特别嘱咐:“对于帮助你的大连市委同志、医疗组织各位同志,一定要表示谢意。他们对你是很关怀的,很尽力的。此信你给他们看一看,我向他们表示衷诚的谢意。”无论父亲处在多么高的地位,也无论自己曾为革命付出了多大牺牲,毛泽东教导儿子要懂得理解别人的帮助,记住人家给予的关怀,要怀有一颗感恩之心。这既是做人的道德要求,也是处事的基本原则。
  毛泽东的婚姻充满坎坷,因此他在教育子女时。特别强调感情的忠贞。1962年6月3日,在得知邵华与毛岸青婚后闹起了矛盾后,毛泽东给邵华写了封信:“要好生养病,立志奔前程,女儿气要少些,加一点男儿气,为社会做一番事业,企予望之。《上邪》一篇,要多读。”因为毛岸青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毛泽东对他们的小家庭还是很担心的,因此希望邵华能够独当一面,勇挑家庭重担。小夫妻闹起别扭固然不对,但他没有就事论事做任何说教,只是对同样爱好古典文学的儿媳含蓄地讲了7个字,可谓字字千金,意味深长。《上邪》这首诗列举自然界不可能出现的5种现象,来象征女子对于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坚定不移。毛泽东借此巧妙地告诉邵华一个做人处事的道理。既要以事业为重,也要坚信美好的爱情可以战胜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毛泽东一生追求人类的解放。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磨练出了顽强的意志。他深知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因此希望子女在困难中得到锻炼,走向成熟。1958年1月下旬,李讷因急性阑尾炎住院开刀。毛泽东对女儿的病情十分牵挂,可又无法分身前往探望。2月3日,他写了封信给李讷,娓娓讲述了一个道理:“害病严重时,心襟摇摇,悲观袭来,信心动荡。这是意志不坚定,我也常常如此。病情好转,心情也好转,世界观又改观了,豁然开朗。意志可以克服病情。一定要锻炼意志。……诗一首:青海长云暗雪天,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这里有意志。”一连写了4个意志,教育孩子要有“意志”。他以平易的口吻,以自己作为例子,将心比心劝慰女儿要意志坚定,不屈服于眼前的困难。他还将意志的磨练上升到世界观的改变上来,以此强调其重要性。
  
  四
  
  曾国藩在家书中曾劝慰子孙要读书:“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毛泽东在给子女的家书中谈得最多的也是读书,而且总是言传身教,耐心地指点读书门径。
  1939年8月26日,毛泽东在写给毛岸英、毛岸青的信中说:“我还好,也看了一点书,但不多,心里觉得很不满足。不如你们是专门学习的时候。为你们及所有小同志,托林伯渠老同志买了一批书,寄给你们,……”此时周恩来因为坠马右手臂粉碎性骨折,从延安赴莫斯科治疗,毛泽东托他带信,并让林伯渠购买了一大批书邮寄过去,遗憾的是书在途中丢失。
  1941年1月31日,毛泽东在写给毛岸英、毛岸青的信中具体谈到读书的内容:“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青,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多习自然科学为宜,自然科学为主,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辅之。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48岁的毛泽东或许从自己的身上体会到经验,相对社会科学而言,对自然科学的了解显得贫乏,所以他结合自己的成长体会,放眼未来,对儿子提出忠告,这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科学的实践。随信所附书单有21种60册书,如《精忠岳传》、《官场现行记》、《三国志》、《高中外国史》、《高中本国史》、《中国经济地理》、《大众哲学》、《小五义》、《水浒传》、《薛刚反唐》、《儒林外史》、《何典》、《侠义江湖》等,涉及哲学、经济、文学、历史、地理,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1946年11月,在延安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的毛岸英写信向毛泽东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他为了了解中国历史,增加对现实的理解深度,制定了学习计划,系统地学习哲学、马列著作、中国历史,并且坚持做读书笔记。毛泽东于12月26日给他回信:“坚持读文章的计划,很有必要,再读一年也是好的。”强调了学习的持之以恒。
  1947年9月22日,毛泽东在给毛岸英的信中谈到读书的方向问题:“你要看历史小说。明清两朝人写的笔记小说(明以前笔记不必多看),……”毛泽东博古通今,强调读书要有用,能以史为鉴,因此,他直接告诉孩子哪些书可读,使其少走弯路,开卷有益。
  李讷在北大读历史系时,面对大部头的著作,阅读起来感觉有压力,就给父亲写了封信谈读书的苦恼。1959年12月30日,远在杭州的毛泽东耐心给她回信说:“要读浅近书,由浅入深,慢慢积累。大部头书少读一些,十年八年渐渐多读,学问就一定可以搞通了。我甚好。每天读书、爬山。读的是经济学。我下决心要搞通专门学问。”他这是给女儿传授读书的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他还以自己作为榜样劝勉女儿,亲切可感,便于女儿接受。
  毛泽东写给子女的家书中蕴涵的丰富教子思想。无疑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罗曼罗兰说过:“伟人的心灵就像那高山之巅,那里终年狂风大作,云雾漫天,但是呼吸却异常的顺畅。”阅读这些包含深情和哲理的文字,让我们一次次触摸到一颗平凡而伟大的心灵,体会到一种博大而崇高的父爱,并且从中得到深刻的启示。
其他文献
编者按语: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涌现出了许多英模人物,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无私奉献,我们共和国这座大厦才日益巍峨挺拔,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才真正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古人云:“善治鄂者先治水。”饶民太同志是湖北省的治水先驱,是共和国的有功之臣,是水利战线的一面鲜艳旗帜。今年恰逢饶民太同志诞辰100周年,我们特刊发一组文章,深深地怀念他。  早在1952年,我就已经
期刊
饶民太同志离开我们已有30个年头了,但他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特别是对荆州的水利建设功不可没,至今人们谈起他,都深深地怀念着他。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南有长江,北有汉水,加上东荆河、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等4水支流,水系十分复杂。北部属丘陵岗地怕旱,南部属湖沼洼地怕涝。新中国建立前,由于水患没有治理,堤防千疮百孔,内部没有一项像样的水利设施,荆州是三年两载发大水,旱涝交错是常事,加上血
期刊
1947年冬,解放战争进入难分难解的关键时刻。中原战场上,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陈(赓)谢(富治)3路大军转战于江淮河汉之间,调动和吸引了南线国民党兵力160个旅中的90多个旅于自己周围,迫使蒋军在战略上陷于被动地位。  毛泽东说:“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谁想统一中国,谁就要控制中原。今天中原逐鹿,就看鹿死谁手了。”怎样才能改变中原战局?如何尽快夺取解放战争和全国胜利?毛泽东在思考
期刊
1960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工农业生产出现巨大、恶性滑坡,事实证明挟持着沉重惯性的超速度经济巨轮必须急煞车,必须对实在高不可及的高指标进行调整。9月,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但是,到了1961年,在当时党内,尤其在高层领导人之间。在实际工作中对全国经济形势的认识,特别是对“八字方针”的贯彻执行是有明显分歧的。为了统一对“大跃进”的认识,认真规划经济建设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召
期刊
刘连昆案是上世纪90年代中共破获的最大一起台湾间谍案,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最大的一起涉台间谍案。  刘连昆曾是中共少将级军官,1992年,他在台湾“军情局”间谍的利诱下,开始为其卖命。当年11月,台湾方面派出“军情局”六处副处长王宝元(化名)到广州与刘连昆会面。身在北京的刘连昆为了“保险”,决定乘火车南下广州。因为,如果他搭乘飞机离京,就必须向上级请假。  经过周密安排,刘、王二人在广州越秀公园
期刊
抗日战争期间,陈毅同志任新四军代军长,是新四军的卓越组织者、领导者之一。李先念任新四军第五师师长,率部孤悬敌后,在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的领导下,第五师发展成为5万正规部队、30万民兵的强大兵团,完成了包围大武汉的战略意图,开创了地域辽阔的鄂豫皖湘赣抗日民主根据地。新四军第五师和鄂豫皖湘赣抗日民主根据地,是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中人枪最多、地域面积最大的,曾被陈毅、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誉为“发展第一”
期刊
2003年3月“两会”期间,军方人士证实肖怀枢因经济问题已被查办。同时被“雙规”的还有肖怀枢的儿子、司机等6人。肖怀枢涉及兰州多项大型招标工程受贿,并与当地黑帮分子来往密切。  肖怀枢,1941年生,浙江苍南人。1958年12月入伍,历任排长、干事、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师政委,陆军第13集团军政委。1994年12月任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1998年8月至2001年7月任兰州军区副政委。1988年9
期刊
2014年12月8日,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副院长兼上海分院院长、少将戴维民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关于戴维民被调查的原因说法不一,主要还是源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的土地及工程基建等问题。  戴维民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副院长兼上海分院院长,他的名字最后一次在媒体出现是几个月前。据《光明日报》报道,2014年10月21日,该报第一期党务工作者培训班在南京政治学院举行,作为副院长的戴维民和政治部主任马向
期刊
刘广智少将间谍案是刘连昆少将间谍案后,解放军涉案级别最高的台谍案,刘广智是在职少将,又是全国人大代表,因此在间谍案曝光后,影响非常大。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视此案为“建国以来最严重的间谍案”,亲自下令“严肃处理,绝不轻饶”。  刘广智,1947年3月生,山東招远人,汉族,研究生,毕业于西北大学。刘广智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他于1964年8月入伍,曾任飞行大队长、团长、副师长,空军训练部副部长,
期刊
韩练成既是国民党的中将,又是共产党的中将,他的经历最富有传奇。朱德总司令曾多次说:“韩练成有奇功,功不可没!”    安阳“救驾”蒋介石特许他为黄埔三期学生    祖籍山东的韩练成,1908年生于宁夏固原县,幼年只读过几年私塾,1925年投考马鸿逵陆军第7师教导队时借用了韩圭璋的中学毕业文凭。从戎后便以韩圭璋为名,直到1934年任镇江警备司令时才恢复本名。  1929年,蒋介石和冯玉祥这对结拜兄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