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感

来源 :现代妇女·爱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y7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她的头发很短,露出整个耳朵轮廓,可长得并不漂亮,有点黑,牙不太整齐,而且非常瘦。
  我看着她走进地铁车厢,斜背一个帆布包,拎着两个塑料袋,这些繁琐的行头令她举步维艰。
  我便给她让出了座位,说:“我马上到了。”
  她道一声“谢谢”,终于安稳坐下,一个塑料袋滚到脚边,我替她捡了起来,里面是好几本书,都很厚。
  她看起来并不像学生,年纪二十五是有的。
  可是过了一站又一站,我还是没有下车,眼神不小心与她对上,便看见她偷窥一般观察我。
  我也只好打量一下我自己,剪着平头,穿淡蓝色衬衣,举止坦荡。
  于是我再次笑一笑,说:“忽然想去东门大桥。”
  她迟疑一下,说:“我也在那里下。”
  “好巧。”我说。
  “你去那里干什么?”她问。
  “那里有个川剧社,每周五有一场清音大鼓,听腻了流行歌曲,偶尔换换口味也是不错的。”
  我们就这么攀谈起来。
  出了地铁口,和她道别,并交换了电话,然后一左一右地走远。
  我已经知道了她叫宁小桐,很安稳的名字,和她这个人很配。
  她说她有第六感,在和我对上眼神的第一眼,就知道我会向她要电话。我问她这样的第六感在过去是否也有过,她摇头说:“没有。你知道的,我并不漂亮。”
  这晚我花了半晚的时间在想着她。
  2
  宁小桐喜欢荡秋千。她瘦弱的身躯被荡在空中,简直像一片树叶似的快要飞出去。
  于是,我们的约会便是去免费的公园荡免费的秋千。荡累了就在秋千上坐着,她从塑料袋里拿出两本书,分给我一本,看几页,讲两句话,直到被后面想要荡秋千的人赶开。
  通常她递给我的书都是同一本,因为她知道我不会认真看,于是无论递给我多少次,好像都没什么关系。
  我只记得那本书的名字,它叫《绝爱》。
  这样的约会大约一周一次,别的时候,宁小桐很忙,她是做办公室文员的,收入不高,被老板压榨得很辛苦。
  而我很闲,宁小桐问过我为什么不去工作,我说以前是有工作的,但是生了一场病后,就提不起做任何事的兴致。
  她没有如我预料的那样鼓励我一番,如果她那样说,我立刻会从秋千上站起来,把书还给她,然后扬长而去。
  她说的是:“那你谈过恋爱吗?她叫什么名字?”
  我说:“谈过。她叫悠悠。”
  她说:“我没有。”
  看我不相信的样子,她柔弱地一笑,不好意思地说:“我二十五岁了,连接吻都没有。”
  于是我说:“那我们接吻吧?”
  “现在?”她看看四周,紧张得好像我是一个抢劫犯。
  “晚上,去你家。可好?”
  这句话,我分三段说出来,每说出一段,便看见她脸上的红色更深一层。
  这天我们在夕阳下分手,临走时宁小桐说:“你真该看看那本书,很好,真的。”
  这晚我去了宁小桐家,她住的地方居然不坏,家家都是那种明亮宽阔的落地大窗。
  屋里却连电视机都没有。宁小桐说:“有一阵子缺钱用,就把电视机卖掉了。”
  房子却不能卖掉,因为是她去世的父亲留给她唯一的财产。
  这晚我和宁小桐接吻了。不仅仅是接吻,我们把什么都做了。
  她的身体我很陌生,可是她到达颠峰时身体散发出来的气味,我似曾熟悉。
  然后宁小桐问我:“我让你想起她,是吗?”
  我说:“不是,你的联想真丰富。”
  她说:“我有第六感,你忘了?”
  我说:“你的第六感不准。”
  她的睫毛差一点就戳进我的眼睛里,然后她说:“准的,我还猜到你下一步就要离开。”
  “为什么?”我问。
  她说:“书里都这么写。”
  那本《绝爱》也这么写?我不服气。
  她顿了顿说:“知道我为什么喜欢那本书吗?因为它是我看过的唯一一本没有把爱情写死的书。”
  3
  我确定宁小桐在我之前,从来没有过男朋友。
  我还确定她想要这么一个男朋友,剪着寸头,穿淡蓝衬衣,和她在周末约会,荡秋千,看书,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她非常非常的寂寞。
  我似乎很了解她,可事实上,在地铁邂逅之前,我真的不认识她。
  但我认识她手上的那本书。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东门大桥的布克书店里。她穿着与地铁邂逅那天一模一样的外套,流连在一排排书架前。
  我看着她抽出了那本《绝爱》,翻了几页。就在我以为她很快会放回去的时候,她带着那本书去了收银台结账。
  我因此跟踪了她。
  那一周,我守在她家小区门口,看着她出出进进,有时候她很匆忙,头发都没梳理整齐。有时候又很悠闲,下班途中会经过一段坏掉的路面,她艰难地行走于此,试图挑拣出一块块确保不会溅出污水的砖块,俏皮地跳来跳去。
  她的外形一点都不引人注目,平淡到稍有点要求的男人都不会多看一眼。
  可事实上她的内心多么火热。我偷窥过她的博客,她写一篇篇絮絮叨叨的文章,把对爱情的渴望像金线一般密密织进文字里,打开任意一篇,都灼得人焦躁不安。
  就在那一刻,我决定给她她想要的。因为我知道寂寞是多么容易杀死一个人。
  还因为她买了那本《绝爱》。本来我以为那是一本绝对没有人要买的书。
  因为那本书是我写的。
  可惜我的才华并不多,写出书来也没有人给我出。于是自费出版,印了五百册,直到此刻,库存还剩下四百二十册。
  少掉的那八十本书,也多半是被送掉而不是卖掉的。于是我对自己发过誓,如果碰上任何一个买我书的人,我都会尽我所能地报答他(她)。为此我花了很多时间守在那个书店里,眼睁睁地看着人们从我的书面前掠过,目不斜视,任它落满灰尘。
  悠悠因此嘲笑了我。当初她努力阻止我自费出书,说不如去找个正经工作。
  那天她说了很难听的话,伤害到了我的自尊,于是我打了她一个耳光。
  那天悠悠彻夜不归,我也一直没有从怒气中解脱出来。我想她怎么可以嘲笑我,那本书写的是我和她的爱情故事啊!   我以为我们的爱情永远都在,可惜现实比我给悠悠的那记耳光还要残酷一百倍。
  第二天悠悠的遗体被人从护城河里捞起来。有目击者说她是失足掉下去的,可我永远都没办法让自己接受这个理由。
  我知道悠悠是怎么死的,那一个耳光把她活下去的勇气打碎了。
  我大病一场,出院后就写不出一个字了。悠悠生前的担心成了现实,我真的成了一个废物。
  除了去死,我别无他法。
  宁小桐是个美好的女孩子,除了不漂亮。没有人给她爱情简直不应该。我想我可以给她一段回忆,即使不真实,可总比从来没有拥有过的好。
  我们的相识和交往,简直是按照脚本演练的。我刻意让自己和她想要的那个男人一模一样。
  我以为我仅是给予者。可是,在这个离开的清晨,我忽然觉得很沮丧,还没下楼,就差一点要嚎啕大哭。
  4
  我不知道宁小桐找不到我会怎么样。我想她会很快回到过去的平淡中去,因为她是如此的相信自己的第六感,那就是我迟早会离开。
  只是与她的预感稍有不同的是,我将一张银行卡留在了她的茶几上。里面有大约四万元,是悠悠和我的共同财产,也是我最后的一点钱。我想我就要见到悠悠了,她看在我不顾一切也要和她相聚的分上,大约也不会计较我把钱留给另一个女人。
  有了这笔钱,宁小桐是否会去买一台电视机呢?
  这天的天气好得不寻常,从窗户看出去,一大块的蓝就压在我的眉心上,让人想不喜悦都不行。
  在喜悦的日子去死,总比哭哭啼啼去死好。
  我关闭了所有的门窗,点燃了去年冬天积攒下来的一小袋木炭。当室内空气开始变得稀薄又难闻时,我忽然想最后看一次宁小桐的博客。
  我猜她会在博客里骂我一顿。
  我替她高兴,至少在她二十五年的人生里,还从没有机会用文字骂一个曾经具体存在的男人。
  然而我在她的博客里却看到这么一段,她说:“爸爸,我来找你了。我知道你会因此失望,可是我的爱情死了,撑不下去,对不起。”
  空气持续稀薄和难闻,我头的某个部位已经有些木。
  我长久地瞪着电脑屏幕,然后窗外那块透明的蓝再度压上我的眉心,身体里那些茫然无辜的细胞便不可控制地悸动起来。
  我的灵魂飘在空中,看见自己艰难地在地板上爬行,拼命去够门的把手,够不着,就用脑袋一下一下撞到门上。
  我终于将门打开,奋力爬出去,当呼吸到第一口新鲜空气时,差一点昏厥。
  我跌跌撞撞跑下楼道,拦了一辆出租车。街上车很多,堵得几乎寸步难行。
  最终到达宁小桐的家门口时,我却仿佛消失了所有的勇气,甚至不敢去敲她的门。
  然而门自己开了,宁小桐站在眼前,头发短到耳朵之上,黑黑的皮肤,尖尖的脸,瘦得像一片树叶。可是眼睛里的光茫柔软而热烈,像雪山顶上的第一抹朝阳。
  我们彼此沉默对视。我讲不出一句话,是因为我还没有从惊恐中恢复过来。而宁小桐,很显然她成竹在胸。
  因为她说:“我一直站在门后,数着秒,就是看你什么时候会来敲门。”
  不是只有我会偷窥宁小桐的博客,其实宁小桐也会偷窥我的,况且她一直就知道我是《绝爱》的作者,因为书的内页里,有一张我的照片。
  她一直不能明白的是,为什么有些人会以死去证明爱情的存在。
  她已经决定好,如果我看了她在博客上留的那句话,还是决意自己死自己的而不管她的话,那么她将不会为我掉一滴眼泪。
  我自认给过她一些东西,却不知道自己从她这里得到过更多。比如那些在夕阳里荡秋千的日子,时光被拉得很长,一切变得安静而柔软。甚至会一不小心忘记悔恨和悲伤。
  这天是周五,宁小桐拉着我的手,一一跃过那些随时会溅出污水的方砖街面,去川剧社听了一场清音大鼓。宁小桐紧紧握着我的手,嘴角噙着笑,可是眼泪流了满脸。
  (责编 子衿)
其他文献
和女人在一起,最好不要提她的孩子——一个家庭组合十年,爱情就老了,剩下的只是日子,日子里只是孩子,把鸡毛当令箭,不该激动的事激动,别人不夸自家夸——全不顾你的厌烦和疲劳,没句号地要说下去。我曾经问过许多人:“你知道你娘的名字吗?”回答是必然的。“知道你奶奶的名字吗?”一半人点头。“知道你老奶奶的名字吗?”几乎无人肯定。我就想,真可怜,人过四代,就不清楚根在何处,世上多少夫妇为续香火费了天大的周折,
你长得真像售货员  ——朝鲜人这样夸女人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位中国留学生到朝鲜后,得到的第一句赞美是“你长得真像售货员”。在朝鲜,售货员是女性最向往的一种职业,相当于我们国家的高级女白领。那里80%的售货员都是大学毕业,长得也特别俊。朝鲜女大学生对中国留学生说,她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售货员。所以,说谁长得像售货员,是在夸谁漂亮。  另外,在朝鲜还有一种令人羡慕的职业——交警。平壤交警可能算是世
1  郑建民有个外号——二先生。开始他很得意,二先生,不知道的以为他这人有多二。其实不是他多二,他长相英俊,像八十年代的三浦友和,他有钱多金,还有自己的建筑公司,而且会三国语言,早年留学德国,回国后自己开了建筑公司,成为最早的那批有钱人,所以,他不二。  但二先生有来头。  他北京和上海都有二套房子,有二个老婆,有二个孩子。所以,叫他“二先生”又正确无比。  所以他的哥们都羡慕地说:“看人家郑建民
2012年3月的一天,巴西维多利亚市的一个贫民窟,41岁的艾西莉亚正在厨房忙碌。邮差在门口高声叫道:“艾西莉亚,你的信。”看到寄信人的地址,艾西莉亚瞬间激动起来,她用颤抖的手小心翼翼撕开信封,竟是圣埃斯皮里图联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我终于考上了!”艾西莉亚捧着录取通知书,喜极而泣。  31年前,艾西莉亚只有10岁,她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妈妈生下一个男婴,小艾西莉亚高兴地抱着弟弟逗乐着。爸爸的脸
我上小学时,父亲才三十开外,仍很有生活的情趣。每年元宵节,他会亲手制作一只精致的走马灯,在纸屏的各面绘上不同的水彩画,挂在屋子里。电灯一亮,纸屏旋转起来,令我惊喜不已。他还喜欢养小白鼠,我们叫洋老鼠,也是自己动手制作鼠箱,里面有楼梯、跳板、转轮等,宛如一个小小游乐场。鼠箱的一面是玻璃,孩子们聚在前面看小鼠玩闹,笑声不断。我心中暗暗佩服父亲,真觉得他那一双巧手无所不能。  然而,上初中时,有一件事使
男人常常弄不懂女人的奇怪逻辑,比如她们一方面崇尚自然美,一方面又对整形手术津津乐道。明明对流行不倦追求,却又要求彰显个性。就连整形手术免不了动刀见血,女人们还是一厢情愿地提出无痛无痕的主张。  女人是上帝最完美的杰作,因此也受到了上帝更多的眷顾和偏爱。随着整形手术的完善,现在就连女人这样任性的要求也变得不那么遥不可及。关注2009年“华美整形美容”专栏,原来,你可以变得跟以前不一样!原来,你可以更
结婚那年,她18岁,他20岁。婚前他们只见了一面,一个在炕沿东边垂首,一个在炕沿西边脸红,半天都没说上一句话,而且还有一個媒人一直挡在中间,所以,她连他是单眼皮这件事都是在婚礼上才发现的,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她因为没能嫁给一个浓眉大眼的男人而感到懊悔。  没有爱情做基础的婚姻很像一场艰难的孕育,身边忽然就多了一个不熟悉的人,难免出现了强烈排斥反应,可能也要持续10个月或者更久,才能生下一个名叫爱情的
她是一个能干的女人,做事麻利、决断,从不拖泥带水,再棘手的问题,到了她的手里都会办得一清二楚,再大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在公司里,她独挡一面,把一个部门管理得有条不紊。在家里,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家里家外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  别人都羡慕他好福气,找了一个能干的老婆,他却叹气不语。是不知足吗?衬衫、领带、袜子分门别类地装在触手可及的抽屉里,想换的时候,第一时间就会找到。早餐讲究营养,晚餐讲究素淡,科
人的生理功能是不断变化的,有些变化在分秒之间便显而易见,比如心脏跳动的速度和节律;有些变化却显得十分漫长,往往以10年为周期才见分晓。了解这种“10年一变”的人体变化,对养生和保健是十分重要的。  30岁是人一生健康状况的顶峰,此后各种生理功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走下坡路”。因此,可把30岁视为从健康到衰老的“分水岭”。从30岁起,个子不再长高了,细细的皱纹开始从额头显现,听力有轻微的下降,骨密度测
朋友的童年,苦难相随。  黑暗一点点将他吞噬,朋友的世界终从五彩斑斓变成模糊不清,再变成漆黑一片。那是注定无法医治的眼疾,朋友的父亲却仍然带他四处求医问药。三年以后,朋友和父亲终于开始试着接受现实,那时候,可怜并且倔强的朋友不过九岁。  朋友无数次摔倒又无数次爬起,常常摔破胳膊又磕破了脸。后来他终于可以独自去客厅、洗手间、阳台、厨房,甚至独自洗衣服、洗袜子。朋友终于可以面对黑暗,他表现出与年龄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