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水共生视角下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

来源 :人民黄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h82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河流水系密切相关.受城市蔓延与人口扩张影响,水质恶化、生态受损、生境退化等成为城市河流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人们对河流在安全、生态、景观等方面的需求,探讨了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策略与技术措施.以临汾涝洰河和兰州黄河沟道为例,探讨了弹性型和紧缩型河流的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策略.临汾涝洰河作为弹性型河流,重点聚焦河堤结构调整、河道平面形态重塑、河岸缓冲带修复及休闲活动空间营造.兰州黄河沟道作为紧缩型河流,在堤岸沿线及河道内部寻求机会,在保证行洪安全和堤坝稳固的前提下,结合海绵设施、生态浮岛等进行生态化改造及多级景观平台营造,以期实现人水共生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纳米铝粉的长储稳定性,采用原位包覆法制备了端羟基叠氮缩水甘油醚(GAP)包覆纳米铝粉;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能谱仪(EDS)、粉末X-射线衍射仪(PXRD)和红外光谱仪(FTIR)对产物的微观形貌、组分和结构等进行了表征,并结合微机全自动量热仪、真空安定性试验仪和光学接触角测量仪等对产物的燃烧热、真空安定性及与水的接触角和吸湿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GAP包覆纳米铝粉呈球形,中位粒径为110nm,GAP均匀包覆在铝粉表面;包覆后GAP的红外特征峰未发生偏移,表明包覆过程
为改善纳米铝粉的燃烧放热性能,采用静电喷雾法制备了 n-Al@PVDF(聚偏氟乙烯)核壳结构复合材料,以最大燃烧压力(Pmax)和升压速率(pmax/△t)为评价指标,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针头内径、推进速率、接收距离和外加电压4个条件对复合粒子形貌特征及燃烧性能的影响,并与机械混合法制备的样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PVDF通过静电喷雾法对纳米铝粉进行改性,所制得的样品形貌规整,核壳结构清晰可见,其升压速率及压力峰值均高于机械混合法制备的
为系统分析和精准量化地级市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匹配特征,选取水资源总量、用水量和人口、GDP、耕地面积等典型要素,提出同时运用基于基尼系数和基于数列的匹配度计算方法进行量化研究的思路,以沙颍河沿线10个地级市为例,定量分析了其2009-2018年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匹配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能够同时从整体时间/空间和单个地级市/时段的角度对水资源和经济社会两系统要素的匹配问题进行全面研究;各地级市时间基尼系数存在些许差异,但不同要素匹配程度基本一致且结果均较好;除水资源总量-GDP、用水量-GDP
村庄规划立足实际,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明确村庄规划任务,分析规划工作要点,优化村庄整体布局,合理应用乡村持有的优势资源,提高村庄规划工作的合理性.本文聚焦我国村庄规划工作,研究村庄规划与实施在当下面临的问题,结合国家对相关工作给出的指示,提出提高村庄规划实用性的策略.
为提高苯并三氧化呋咱(BTF)的安全性能,通过静电喷雾技术制备了纳米BTF炸药,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粒度仪观察其形貌和粒度;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TG-DSC)、5s爆发点实验和撞击感度测试分析了原料BTF和细化BTF的性能.结果表明,BTF炸药呈类球形,粒径在300~500nm之间,中值粒径为388.7nm;经静电喷雾后,细化BTF的表观活化能(141.27kJ/mol)比原料BTF(191.13kJ/mol)降低了 49.86kJ/mol,热爆炸临界温度提高了 14.06K,热稳定性
为研究东平湖沉积物酶活性与水体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018年9月布设23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沉积物和表层水样品,分析沉积物中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采用顶空法和双层扩散模型估算水气界面N2O、CO2排放通量;采用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法探讨影响酶活性与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沉积物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 1.379 mg/(g·d)、22.633 μg/(g·d)和0.307 mg/(g·d),N2O、CO2排放通量分别为 1.18 μmol/(m2·h)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赖于丰富的乡村传统文化遗产,乡土建筑是乡村文化元素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本文着重论述了乡土建筑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发展差距明显.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需要立足更高的视野,优化村庄规划,提升乡村宜居指数与幸福指数.本文基于此,以张胡村为例,探究实用性村庄的规划.
为了改善纳米氧化铜(CuO)的分散性,提高高氯酸铵(AP)的热分解性能,采用溶剂-非溶剂重结晶法制备球形纳米CuO@AP核壳粒子;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TG-DSC同步热分析仪、撞击感度仪对所制备样品的形貌、晶体结构、热分解性能和撞击感度进行表征,并与原料AP、纳米CuO/AP混合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纳米CuO@AP以纳米CuO为核,AP为壳,球形度较好;相比于原料AP和纳米CuO/AP混合物,纳米CuO@AP的高温分解峰温分别降低100.33℃和19.27℃,速率常数提高1
为探究黄河流域水资源压力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导因素,对流域内生产、生活用水管理以及协同管理的政策制定提供支撑,基于2000-2019年时间序列数据,测算了黄河流域除四川省外的八省(区)水资源压力变化趋势,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对水资源压力变化的7个驱动因素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八省(区)整体水资源压力值在0.25上下波动,生产用水对水资源的压力明显大于生活用水的;产业用水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调整为水资源压力减小的主导因素,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是导致水资源压力增大的主要原因,人口数量增加、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