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扔掉耳挖勺 戒掉电话煲粥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可您知道吗,这保护耳朵可得从日常生活做起。甭管是使劲擤鼻涕、长时间听耳机还是习惯性掏耳朵,这些都是不健康的小习惯,一个不注意没准儿就让耳朵“很受伤”。
特邀专家 徐金操
第二炮兵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耳朵的结构
耳朵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人的耳朵就像盘子一样收集声波,声波在传到耳道的过程中被放大,引起中耳细小的听骨产生振动,这种振动进而传给充满液体的内耳耳蜗,耳蜗内毛状细胞的振动变为电信号传到大脑,然后在大脑里被译成有意义的声音。外耳声波经过外耳、中耳传入内耳后,经过听神经纤维传入脑干以及更高的听觉中枢。可以说在“漫长的”听觉传导路径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病变,都会引起不同性质的耳聋。
擤鼻涕 小心擤出中耳炎
小李感冒了,每天鼻涕眼泪一起流,只能纸巾不离手地使劲擤,连上班都得顶着红鼻头儿。几天以后,她发现自己的感冒症状虽说有点儿缓解,可耳朵又开始不舒服了,经常有闷闷的感觉,去医院检查之后,医生告诉她,这是由于感冒后擤鼻涕方法不当而造成的中耳炎。
感冒最难受的就是鼻塞、流鼻涕了,想想看,您在擤鼻涕的时候,是不是也会用手指使劲捏住鼻孔,然后不遗余力的将鼻涕擤出。好家伙,您这一下儿倒是痛快了,可这大错特错的“痛快”方法也会让您患上中耳炎的风险大大提高。
这是因为成年人咽鼓管有两个口,一个位于中耳,另一个就在鼻咽部。咽鼓管平时的作用就是保持中耳内外的气压平衡,如果擤鼻涕过于用力的话,就会使鼻腔内压力骤然提高,鼻涕等分泌物就会通过咽鼓管逆行至耳部造成感染。而且,与成人相比,儿童的咽鼓管相对较短、鼓口和咽口落差较小,所以感冒后患上中耳炎的可能性大大增高。
应该这样做
1、感冒期间不要用力擤鼻涕,轻轻擦拭即可。
2、可先吸一口气,用手指轻轻压一侧鼻孔,然后慢慢擤出另一侧鼻孔的分泌物。两边鼻孔交替,千万不可将两侧鼻翼同时捏住使劲擤。
3、可以摁住一侧鼻孔向后吸,然后从口部吐出。
4、如果感冒期间,有耳朵疼的症状出现,也要及时进行就诊,以防引发突发性耳聋。
掏耳朵 耳鼓膜易穿孔
“上个星期,我看儿子耳朵里面有好多耳屎,就拿棉签帮他掏了一下。”刘女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小小的举动竟然导致了儿子鼓膜受伤,当时儿子嚷嚷不舒服,她只是哄了哄了事。
结果,两天后,她发现,儿子的耳朵内有分泌物流了出来,她这才慌了。 “医生说是鼓膜穿孔了……”
很多人都有掏耳朵的习惯,即便耳朵很干净,也会用细纸卷或者卡子捅一圈儿才踏实,殊不知这样很容易造成外耳道黏膜损伤、感染而影响听力,甚至可以造成耳鼓膜穿孔。
其实耵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垢,是一种耳朵的分泌物,对耳道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大可不必为了卫生完完全全把它从耳道内清除。
应该这样做:
1、首先确定的是不要将“掏耳朵”变成日常行为,要刻意控制这种不良的习惯。
2、如果耳朵发痒,可以用棉签蘸取75%的酒精溶液轻轻擦拭,切忌使用尖锐的耳挖勺等工具,以免对耳道造成伤害。
3、如果耵聍实在很硬,建议不要自行处理,一定要到专业医院取出。
4、建议洗完澡后用质量好一点的棉签轻轻擦干耳廓、耳道内的水渍。
感冒或睡觉 易得航空性中耳炎
刚放寒假的时候,牛牛跟着爸妈去杭州玩儿了一圈,由于返程前患上了感冒,飞机票又早已定好,牛牛没等好利索就上了飞机。
途中,他就一直吵着说耳朵不舒服,爸妈以为是孩子坐飞机的正常反应,也就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结果下飞机之后的几天,父母发现,跟牛牛说话总是要很大声才行,这时他们才发现出了问题,急忙带他来到了医院。一检查才知道,孩子就是由于感冒期间坐飞机患上了“航空性中耳炎”。
或许你会在飞机上用睡觉打发时间,或许你在感冒时觉得坐飞机无所谓,专家告诉您,就是这两个“或许”,会让你患上“航空性中耳炎”。
我们都知道,飞机在起降时,耳内气压与地面不同,如果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动作进行调整,但感冒时,鼻咽部充血就会影响咽鼓管的功能,而且,人在睡眠时,嘴巴紧闭,耳部也不能及时对中耳内外气压的异常进行随时调整,如果飞机在起降过程中处于睡眠状态,就会造成中耳腔黏膜的充血,引发航空性中耳炎。
应该这样做:
1、感冒期间最好避免坐飞机。
2、飞机起降过程中不要睡觉。
3、如果出现耳压异常,可以嚼嚼口香糖、打哈欠、多做一些咀嚼或吞咽的动作,减轻耳部不适的感觉。此外也可以进行一些用力捏鼻子鼓气的动作,但这个方法不适合感冒患者。
长时间大音量 留神噪声性耳聋
在某高校上大二的小武是个不折不扣的音乐爱好者,MP3是必备的随身之物,无论什么时候看见他,基本都戴着耳机,而且还每次都都把音量开到最大。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小武经常会感觉头晕目眩,耳朵还嗡嗡作响。到医院检查后得知,竟然患上了噪声性耳聋。“早知道会造成这么大伤害,就不开那么大声儿了!”
进入电子时代,随身听音乐是不少人的消遣方式,不过如果超长时间听音乐的话,也会对耳朵造成严重的影响。另外,对于喜欢去夜店的年轻人们来说,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嘈杂环境下,也会对耳朵造成伤害。
一般情况下,人耳听到的音量达到100分贝,如果持续时间较长的话,就可对耳朵造成不可恢复性的听力损伤,当音量达到110分贝时,就足以使耳蜗内专门感受声音的毛细胞死亡,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听力的丧失。
应该这样做: 1、连续用耳机听音乐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60分钟。
2、随身听的音量最好控制在最高音量的6成。
3、最好使用高品质的耳机,建议选择头戴款,因为这种款式的设计可以扩大听觉空间,对耳蜗内的毛细胞相对刺激较小。
4、不要在嘈杂和危险的环境中使用耳机听音乐,一来不会因为外界嘈杂而调高音量,二来也不会专心听音乐而感知不到外界出现的危险情况。
5、用手机“煲电话”粥的时候,也别忘了控制时间哦,长时间的打电话对耳朵也会有同样的损伤。
耳洞发炎 小心耳廓软骨坏死
不久前,小赵在右耳打了3个耳洞,没等长好就急着戴上了时髦的耳钉。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几天之后,打耳洞的部位就出现发红、发痒甚至肿胀的情况,他以为是伤口发炎,就自己买了点消炎药吃。结果,肿胀不但没消退,反而越来越严重。
直到到了医院小赵才知道,自己的耳洞周围长出了好几个肿块,耳廓已经畸形,需要进行手术整形。
不少爱漂亮的年轻人都会打几个耳洞,买一些花里胡哨的耳钉耳环来进行装饰,但如果打完耳洞没有好好护理,引发炎症的话,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其实,与耳洞引发严重炎症影响听力相比,打耳洞最大的风险还是在于感染之后导致的耳廓软骨坏死,因为耳廓软骨的供血功能本身就不是很好,一旦坏死是不能再生的,这也就造成了耳部的畸形。而且一旦炎症发展严重之后,也会影响听力。
应该这样做:
1、打耳洞一定要到正规专业的医院,不要随便选择路边的小摊,后者消毒没有保障,很容易造成感染。同时提醒疤痕体质的人群最好不要打耳洞。
2、一旦耳环、耳钉佩戴出现不适,要及时进行更换或者彻底拿下,发现耳朵红肿发炎,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要自己进行处置。
乱吃药 耳朵也会“伤不起”
不久前,60多岁的林大爷去社区旁边的小诊所看感冒,医生开了一些感冒药之后,还建议注射几天庆大霉素。
第一天注射后,林大爷就感觉听力有点不对劲,以为是感冒的原因,也就没有当回事儿,没想到连续3天之后耳朵听不见了。这时林大爷赶紧到大医院就诊,医生明确表示,他属于药物中毒性耳聋,是使用了庆大霉素造成的。
很多人在用药时,不会在意是否含有耳毒性药物,临床显示,药物性耳聋也在病患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别等到造成严重后果了,才后悔莫及。
我们常说的耳毒性药物,指的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主要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如果服食了这种药物,会造成耳鸣、听力下降,而且有时是不可恢复的伤害,尤其是在儿童期使用更是如此。
应该这样做:
这类药物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耳病患者要更加谨慎。
生活不规律 当心突发性耳聋找上你
33岁的小杨是某广告公司职员,一篇广告设计方案折磨了他将近两个礼拜,起早贪黑地改稿无数次,都没法令客户满意,加上领导也给了很大的压力,小杨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睡不了几个小时,早晨7点半就又要起床上班了。
“这几天耳朵经常嗡嗡响,我也没太当回事儿。”没想到在不久前,小杨在起床之后,突然觉得左耳的听力出现严重问题,几乎听不到声音了……医生说,这是作息不规律引发的突发性耳聋。
如今,不少年轻人的生活作息都很不规律,无论是工作压力大导致的睡眠不足,还是昼伏夜出的“夜猫子”作息,别以为只会加重你的眼袋、黑眼圈,如果长时间这样下去,小心“突发性耳聋”找上你。
年轻人患上突发性耳聋的原因大多是情绪紧张、压力大、睡眠不足,长期熬夜造成血管收缩,导致内耳供血出现问题。有不少患者都会突然感到听力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甚至一侧听力完全丧失。
应该这样做:
一旦出现突发性耳聋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同时建议“上班族”“夜猫子”们要尽可能保证规律的睡眠,不要过度劳累。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可您知道吗,这保护耳朵可得从日常生活做起。甭管是使劲擤鼻涕、长时间听耳机还是习惯性掏耳朵,这些都是不健康的小习惯,一个不注意没准儿就让耳朵“很受伤”。
特邀专家 徐金操
第二炮兵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耳朵的结构
耳朵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人的耳朵就像盘子一样收集声波,声波在传到耳道的过程中被放大,引起中耳细小的听骨产生振动,这种振动进而传给充满液体的内耳耳蜗,耳蜗内毛状细胞的振动变为电信号传到大脑,然后在大脑里被译成有意义的声音。外耳声波经过外耳、中耳传入内耳后,经过听神经纤维传入脑干以及更高的听觉中枢。可以说在“漫长的”听觉传导路径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病变,都会引起不同性质的耳聋。
擤鼻涕 小心擤出中耳炎
小李感冒了,每天鼻涕眼泪一起流,只能纸巾不离手地使劲擤,连上班都得顶着红鼻头儿。几天以后,她发现自己的感冒症状虽说有点儿缓解,可耳朵又开始不舒服了,经常有闷闷的感觉,去医院检查之后,医生告诉她,这是由于感冒后擤鼻涕方法不当而造成的中耳炎。
感冒最难受的就是鼻塞、流鼻涕了,想想看,您在擤鼻涕的时候,是不是也会用手指使劲捏住鼻孔,然后不遗余力的将鼻涕擤出。好家伙,您这一下儿倒是痛快了,可这大错特错的“痛快”方法也会让您患上中耳炎的风险大大提高。
这是因为成年人咽鼓管有两个口,一个位于中耳,另一个就在鼻咽部。咽鼓管平时的作用就是保持中耳内外的气压平衡,如果擤鼻涕过于用力的话,就会使鼻腔内压力骤然提高,鼻涕等分泌物就会通过咽鼓管逆行至耳部造成感染。而且,与成人相比,儿童的咽鼓管相对较短、鼓口和咽口落差较小,所以感冒后患上中耳炎的可能性大大增高。
应该这样做
1、感冒期间不要用力擤鼻涕,轻轻擦拭即可。
2、可先吸一口气,用手指轻轻压一侧鼻孔,然后慢慢擤出另一侧鼻孔的分泌物。两边鼻孔交替,千万不可将两侧鼻翼同时捏住使劲擤。
3、可以摁住一侧鼻孔向后吸,然后从口部吐出。
4、如果感冒期间,有耳朵疼的症状出现,也要及时进行就诊,以防引发突发性耳聋。
掏耳朵 耳鼓膜易穿孔
“上个星期,我看儿子耳朵里面有好多耳屎,就拿棉签帮他掏了一下。”刘女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小小的举动竟然导致了儿子鼓膜受伤,当时儿子嚷嚷不舒服,她只是哄了哄了事。
结果,两天后,她发现,儿子的耳朵内有分泌物流了出来,她这才慌了。 “医生说是鼓膜穿孔了……”
很多人都有掏耳朵的习惯,即便耳朵很干净,也会用细纸卷或者卡子捅一圈儿才踏实,殊不知这样很容易造成外耳道黏膜损伤、感染而影响听力,甚至可以造成耳鼓膜穿孔。
其实耵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垢,是一种耳朵的分泌物,对耳道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大可不必为了卫生完完全全把它从耳道内清除。
应该这样做:
1、首先确定的是不要将“掏耳朵”变成日常行为,要刻意控制这种不良的习惯。
2、如果耳朵发痒,可以用棉签蘸取75%的酒精溶液轻轻擦拭,切忌使用尖锐的耳挖勺等工具,以免对耳道造成伤害。
3、如果耵聍实在很硬,建议不要自行处理,一定要到专业医院取出。
4、建议洗完澡后用质量好一点的棉签轻轻擦干耳廓、耳道内的水渍。
感冒或睡觉 易得航空性中耳炎
刚放寒假的时候,牛牛跟着爸妈去杭州玩儿了一圈,由于返程前患上了感冒,飞机票又早已定好,牛牛没等好利索就上了飞机。
途中,他就一直吵着说耳朵不舒服,爸妈以为是孩子坐飞机的正常反应,也就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结果下飞机之后的几天,父母发现,跟牛牛说话总是要很大声才行,这时他们才发现出了问题,急忙带他来到了医院。一检查才知道,孩子就是由于感冒期间坐飞机患上了“航空性中耳炎”。
或许你会在飞机上用睡觉打发时间,或许你在感冒时觉得坐飞机无所谓,专家告诉您,就是这两个“或许”,会让你患上“航空性中耳炎”。
我们都知道,飞机在起降时,耳内气压与地面不同,如果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动作进行调整,但感冒时,鼻咽部充血就会影响咽鼓管的功能,而且,人在睡眠时,嘴巴紧闭,耳部也不能及时对中耳内外气压的异常进行随时调整,如果飞机在起降过程中处于睡眠状态,就会造成中耳腔黏膜的充血,引发航空性中耳炎。
应该这样做:
1、感冒期间最好避免坐飞机。
2、飞机起降过程中不要睡觉。
3、如果出现耳压异常,可以嚼嚼口香糖、打哈欠、多做一些咀嚼或吞咽的动作,减轻耳部不适的感觉。此外也可以进行一些用力捏鼻子鼓气的动作,但这个方法不适合感冒患者。
长时间大音量 留神噪声性耳聋
在某高校上大二的小武是个不折不扣的音乐爱好者,MP3是必备的随身之物,无论什么时候看见他,基本都戴着耳机,而且还每次都都把音量开到最大。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小武经常会感觉头晕目眩,耳朵还嗡嗡作响。到医院检查后得知,竟然患上了噪声性耳聋。“早知道会造成这么大伤害,就不开那么大声儿了!”
进入电子时代,随身听音乐是不少人的消遣方式,不过如果超长时间听音乐的话,也会对耳朵造成严重的影响。另外,对于喜欢去夜店的年轻人们来说,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嘈杂环境下,也会对耳朵造成伤害。
一般情况下,人耳听到的音量达到100分贝,如果持续时间较长的话,就可对耳朵造成不可恢复性的听力损伤,当音量达到110分贝时,就足以使耳蜗内专门感受声音的毛细胞死亡,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听力的丧失。
应该这样做: 1、连续用耳机听音乐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60分钟。
2、随身听的音量最好控制在最高音量的6成。
3、最好使用高品质的耳机,建议选择头戴款,因为这种款式的设计可以扩大听觉空间,对耳蜗内的毛细胞相对刺激较小。
4、不要在嘈杂和危险的环境中使用耳机听音乐,一来不会因为外界嘈杂而调高音量,二来也不会专心听音乐而感知不到外界出现的危险情况。
5、用手机“煲电话”粥的时候,也别忘了控制时间哦,长时间的打电话对耳朵也会有同样的损伤。
耳洞发炎 小心耳廓软骨坏死
不久前,小赵在右耳打了3个耳洞,没等长好就急着戴上了时髦的耳钉。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几天之后,打耳洞的部位就出现发红、发痒甚至肿胀的情况,他以为是伤口发炎,就自己买了点消炎药吃。结果,肿胀不但没消退,反而越来越严重。
直到到了医院小赵才知道,自己的耳洞周围长出了好几个肿块,耳廓已经畸形,需要进行手术整形。
不少爱漂亮的年轻人都会打几个耳洞,买一些花里胡哨的耳钉耳环来进行装饰,但如果打完耳洞没有好好护理,引发炎症的话,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其实,与耳洞引发严重炎症影响听力相比,打耳洞最大的风险还是在于感染之后导致的耳廓软骨坏死,因为耳廓软骨的供血功能本身就不是很好,一旦坏死是不能再生的,这也就造成了耳部的畸形。而且一旦炎症发展严重之后,也会影响听力。
应该这样做:
1、打耳洞一定要到正规专业的医院,不要随便选择路边的小摊,后者消毒没有保障,很容易造成感染。同时提醒疤痕体质的人群最好不要打耳洞。
2、一旦耳环、耳钉佩戴出现不适,要及时进行更换或者彻底拿下,发现耳朵红肿发炎,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要自己进行处置。
乱吃药 耳朵也会“伤不起”
不久前,60多岁的林大爷去社区旁边的小诊所看感冒,医生开了一些感冒药之后,还建议注射几天庆大霉素。
第一天注射后,林大爷就感觉听力有点不对劲,以为是感冒的原因,也就没有当回事儿,没想到连续3天之后耳朵听不见了。这时林大爷赶紧到大医院就诊,医生明确表示,他属于药物中毒性耳聋,是使用了庆大霉素造成的。
很多人在用药时,不会在意是否含有耳毒性药物,临床显示,药物性耳聋也在病患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别等到造成严重后果了,才后悔莫及。
我们常说的耳毒性药物,指的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主要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如果服食了这种药物,会造成耳鸣、听力下降,而且有时是不可恢复的伤害,尤其是在儿童期使用更是如此。
应该这样做:
这类药物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耳病患者要更加谨慎。
生活不规律 当心突发性耳聋找上你
33岁的小杨是某广告公司职员,一篇广告设计方案折磨了他将近两个礼拜,起早贪黑地改稿无数次,都没法令客户满意,加上领导也给了很大的压力,小杨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睡不了几个小时,早晨7点半就又要起床上班了。
“这几天耳朵经常嗡嗡响,我也没太当回事儿。”没想到在不久前,小杨在起床之后,突然觉得左耳的听力出现严重问题,几乎听不到声音了……医生说,这是作息不规律引发的突发性耳聋。
如今,不少年轻人的生活作息都很不规律,无论是工作压力大导致的睡眠不足,还是昼伏夜出的“夜猫子”作息,别以为只会加重你的眼袋、黑眼圈,如果长时间这样下去,小心“突发性耳聋”找上你。
年轻人患上突发性耳聋的原因大多是情绪紧张、压力大、睡眠不足,长期熬夜造成血管收缩,导致内耳供血出现问题。有不少患者都会突然感到听力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甚至一侧听力完全丧失。
应该这样做:
一旦出现突发性耳聋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同时建议“上班族”“夜猫子”们要尽可能保证规律的睡眠,不要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