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效果

来源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456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大学于2008年成立"八年制创新班",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了了解创新班的培养效果,为相关改革提供依据,本文对改革近十年创新班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业兴趣等进行分析。相较于传统培养模式,创新班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加优异,且学生在专业兴趣、自我规划、专业信心和自我评价等方面都有更好的表现,创新班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索。

其他文献
在人膳食营养价值评定中,氨基酸消化率是评价氨基酸生物利用率的敏感指标。近年来,膳食的制定基于可消化氨基酸而不是总氨基酸,回肠氨基酸消化率被用来测定膳食组成的可消化
为了培养具备"专业精英、社会栋梁"特质的卓越医学人才,同济大学医学院进行了医教研协同的拔尖创新型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在教学上,实行基于器官系统的课程体系改革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加强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基础医学的学习,实施"早期临床、全程临床"训练体系。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上,实行全程导师制和基础—临床双导师制,建立创新基地和三级科学创新体系。同时,为医教研协同的拔尖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学生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中国医学史知识融入中医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是积极推进这一"结合"的有益尝试,有利于增强中医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中医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中国医学史知识要有效地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审慎凝练中国医学史知识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