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睫毛蠕形螨感染治疗的相关研究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vf43g43g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的睫毛蠕形螨感染情况及睑板腺功能治疗对蠕形螨感染状态的影响。

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MGD患者44例(88只眼)(MGD组)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48名(96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中MGD组男性21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6±12)岁,对照组男性26名,女性22名平均年龄(53±15)岁。对MGD患者进行主观症状评分,两组患者均进行睫毛采样及蠕形螨计数并记录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和泪液分泌试验(SⅠaT),并在MGD患者接受睑板腺功能治疗4周后再次重复上述检查。主观症状评分、BUT、Fl和SIaT的数值符合正态分布,以均值±标准差表示,蠕形螨数量不符合正态分布,以中位数(P25,P75)表示,

结果

MGD组和对照组的蠕形螨感染数量分别为3.5 (2, 7)和0 (0, 5)(Z=-4.912,P=0.000),蠕形螨阳性率分别为86.4%和39.6% (χ2=35.957 ,P=0.000),BUT分别为(3.57±2.09)和(10.17±3.25)s (t=-5.154,P=0.000),Fl分别为(2.73±1.23)和(0.85±0.33)分(t=4.583,P=0.000),SⅠaT分别为(8.75±5.61)和(14.51±5.29) mm(t=-2.278,P= 0.028)。MGD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观症状评分分别为(4.77±3.01)和(2.79±2.01)分(t=6.224,P= 0.000)。治疗后MGD组患者BUT为(5.43±2.37 )s ,Fl为(1.91±0.66),蠕形螨数量下降为2 (0, 3),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UT,t=-4.705 ,P =0.000;Fl,t =3.902,P =0.000;蠕形螨数量,Z=-4.623,P=0.000);而MGD组患者治疗后的SⅠaT为(8.86±6.76 )mm,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7,P=0.833)。

结论

MGD患者睫毛蠕形螨感染率及感染数量较高。蠕形螨感染可能在MGD的起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热敷按摩及睑缘清洁等MGD治疗措施有助于减少蠕形螨数量,改善患者眼部不适症状。(中华眼科杂志,2017,53:193-197)

其他文献
期刊
G蛋白偶联受体LGR4又名GPR48,是富含亮氨酸的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成员,调控Wnt/β-catenin、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诱导细胞因子11及其受体、上皮生长因子受体等多种信号通路。LGR4在机体多个器官的发育以及正常的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也有着密切的联系。LGR4在眼部有着广泛的表达,基因敲除小鼠会出现眼睑发育异常、眼前节发育不良以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等多种眼部缺陷。
期刊
在临床工作中角膜上皮病变十分常见,但由于引起角膜上皮病变的原因很多,故其易被误诊、误治,导致上皮病变加重,角膜瘢痕形成,最终造成不可逆性视力损伤。正确区分可能引起角膜上皮病变的先天性和继发性病因,全面掌握角膜上皮病变的病程分级、诊断和治疗原则,充分重视角膜上皮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才能避免出现不良后果,提高临床工作水平。(中华眼科杂志,2017,53:161-163)
期刊
目的探讨结膜病灶切除联合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角膜缘上皮细胞移植治疗多种大范围结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青岛眼科医院行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角膜缘上皮细胞移植治疗大范围结膜病变患者11例(12只眼)的治疗效果。患者平均年龄(46±23)岁,男性5例,女性6例。平均随访时间(24.8±12.4)个月。手术方法:取新鲜供体角膜缘上皮组织进行细胞消化分离,将细胞置于去
期刊
目的分析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上皮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临床诊断为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上皮功能障碍患者15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59~86岁,平均(65.2±4.2)岁。单眼发病9例。对所有患者一般情况、眼部症状和体征特点、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图像特点、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3
目前局部抗炎治疗已成为临床治疗干眼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常规抗炎药物的不良反应,使干眼长期药物治疗受到限制,因此探寻更加安全有效的通过抗炎作用治疗干眼的新手段成为必然。必需脂肪酸具有全身抗炎作用,这使该药物用于干眼治疗成为可能。临床研究证实无论单一补充ω-3或ω-6必需脂肪酸,还是两者联合使用,均显示出多方面的干眼治疗效果,即改善患者主观症状、减轻眼表与睑缘炎性反应、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增加泪液分泌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