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来源 :读与写·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高中物理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审题能力不足突出问题现状,进而导致学习主动探究意识不浓,很难融入物理知识现象探究理解状态。极大影响了物理知识现象的深入理解,对于学生知识问题理解探究能力发展提高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研究,阐述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培養有效建议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审题;培养
  引言
  虽然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开展多年,但是当前仍然有一些物理教师教学理念相对保守,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的物理知识现象学习体验主观感受。而且比较注重知识内容挖掘深化,而对学生物理知识审题能力培养策略却缺乏实践创新,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枯燥,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逐渐降低。特别一些学生审题能力本身就存在不足,由于课堂缺乏教师审题环节有效引导,导致学生很难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对物理知识深入研究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高中物理知识内容具有很强严密性,不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体验良好习惯,更需要具备自主性的问题理解能力。但由于很多教师受到高考复习教学观念影响,普遍希望在短期内提高物理教学成绩,因此很多教师普遍采用题海战术,对于学生审题能力培养和主动进行问题演绎推理过程训练则往往忽视,长此以往学生主动学习探究能力就得不到培养激发,物理知识基础较弱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提高兴趣。导致物理知识学习难度增大,影响了学习成绩均衡发展提高。因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研究进行以下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建议策略。
  一、注重常规知识引导 做好审题能力铺设
  为有效促学生对物理知识问题深入理解能力,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涵盖的物理知识学习重难点内容。做好知识问题线索的归纳提炼,为学提供明晰的物理知识体系,促使他们在常规性的问题解决归类训练中。积极进入教师营造的审题情境,加深问题现象解决规律认识。从而更加透彻、清晰地感受知识问题中解决思路,为探索出最佳问题解决方案,打下良好基础。比如,高一物理知识内容中占用较大比例的“力学”知识,这部分知识问题又细化分直线运动、力、力和运动、曲线运动、天体运动、机械能问题。教师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线索,提高他们相关问题的辨析理解能力。
  二、突出学生问题理解核心 激发培养审题意识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学生审题能力培养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主动思维意识。积极营造轻松自如问题分析探究情境,课堂上努力创设出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乐于展开想象,分析理解问题本质的学习情境。并采取有效方式调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方式来获取更加广泛的知识问题信息,进而形成更加全面透彻理解。因此课堂教学中要突出核心问题的提炼和引领,为学生提供更加清晰的问题解决思路。促使他们在最短时间投入到问题现象的辨析理解情境中。进而促进问题现象的有效理解提高。比如训练题中会经常出现“家庭电压”这个字样。为有效提高学生问题理解能力,教师就要把这个关键词汇加以提炼并重点强调:其实问题就表明了电路的电压为220V,并且提示学生在审题过程中,要强关键字样的推敲理解,就能或取到重要的问题信息。
  三、展开深入挖掘 促进隐藏条件理解
  物理学科知识问题涵盖非常广泛问题现象,学生通过物理知识问题学习理解,可以更加全面了解自然现象和当今社会发展变化历程、原因以及规律。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调动学生,对知识问题隐含条件进行挖掘,从而更有利与知识问题的深化理解。为提高学生对问题内容深入理解能力,老师精心进行问题展开设计,激发学生形成强烈的知识探究意识,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物理问题现象深入理解探究环节中。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出现方式,并为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展开问题思考空间,并激励他们去亲自参与问题深入理解体验。同时要在充分考虑物理知识学习现状基础上,调控问题难度,真正使问题形式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和知识问题蕴含哲理深化理解。比如,在《机械能和能源》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明确: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即为内能,温度和体积是内能最重要的两个决定因素。并采用问题讨论式探究的模式,通过精心创设情景,与学生一起摸索,相互讨论,得出结论,再引发新的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内能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使学生熟悉分子的动能势能和内能,使学生从中了解概念,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既传授了新内容,让学生得到了提高,积累了知识,同时还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消除了对学习的厌烦情绪,增强了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正确理解题意,探寻出最佳的问题解决思路。
  四、激发想象思维 拓展审题空间
  为有效提高学生物理知识审题能力,教师在课堂要改变传统的讨论分析形式。要对学生心理特点和实际学情进行透彻了解分析,然后选择有利于拓展学生有效思维发教学方式,并能要深入分析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对本部分物理知识现象已有的生活体验现状,根据学生思维特点,促使学生积极高效地对知识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理解,最终探寻到有效的问题解决途径。比如,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教学中,利用打点纸带来计算时间、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或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这样问题内容出现的频次较多,而且比较枯燥,学生单凭字面理解很难实现透彻理解。因此需要教师积极激发学生思维,展开大胆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直观问题描述场景,进而拓展审题空间,促进问题难点解决。
  结语
  总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培养中,教师要注重常规知识引导做好审题能力铺设,并突出学生问题理解核心,激发培养审题意识。同时要展开深入挖掘景来促进隐藏条件理解,更好激发想象思维拓展审题空间。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旭阳.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6.
  [2] 袁顺东.高中物理学习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内固定加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青壮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闭合复位螺纹加压空心钉内固定,经皮骨髓移植治疗青壮年陈旧股骨颈骨折13例。
摘要:古诗词是古代文学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它体现了古人用诗歌探索世界、表现世界、感悟世界的活动过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古诗词成为了古人抒发情感、表达志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依托。在现代社会,广泛学习古诗词,深入探究古诗词的内涵,是了解古代生活,体会古人思想,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经过近两年的高中学习,笔者从教材中的古诗词中感觉收获良多,获益匪浅,对于古诗词也有了个人独特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冠脉)损害(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15例KD患儿按开始治疗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发热10d内进行治疗者)和延迟治疗组(发热10d,后进行治疗者);按发病年龄分为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彩超)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 567例输尿管结石的彩超及二维超声的表现,以临床表现、螺旋CT及超声引导下体外碎石治疗作为金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补阳组、康复组、补阳+康复组,分别给予补阳还五汤口服、康复训练治疗、补阳还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