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 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的劳动力结构也随之调整,越来越多的领域要求其从业人员不仅具有操作技能,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因而两者兼具的“灰领”人才成为企业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也带动了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
那么,职业教育如何适应市场、如何适应“灰领”时代的需求呢?就此问题,本刊记者与浙江省海宁市技工学校校长洪惠明进行了一次对话。
职业教育怎样与市场接轨
记者(以下简称记):我国的职业教育由前几年的不太被重视到这几年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其中还直接影响到了职业教育的模式,洪校长您认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应当是什么样的?
洪惠明(以下简称洪):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许多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中国社会越来越融入整个社会的市场中,也就是经济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需要教育为整个社会培养国际化的人才。职业教育归纳起来主要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学习能力、职业能力、财务能力,每一方面都环环衔接。目前国内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教育对前两者都比较重视,因为“灰领”是指既能动脑又能动手而且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熟练掌握高技能的人才。这类人才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集中在新型制造业,如汽车、电子等行业的汽车维修师、高级电焊工等;一部分在新兴服务行业,如网络管理师、形象设计师、动漫制作人员等;而学生财务能力的培养目前在职业教育领域刚刚被提及,有待于进一步摸索。
记:现在很多学校都提出学生培养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那么我国的职业教育与西方国家的职业教育有哪些不同和差距呢?
洪: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与西方国家,比如与德国的职业教育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这个差距包括学校的设备、师资等方面,但最核心的是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差距。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脱胎于普通教育,所以它现在总体上还是一个以学科为本位的教育。而这个本位教育比较强调理论知识,轻视技能,导致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而西方国家有一整套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课程及专业设计的出发点不是学科,而是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非常适合于市场的需要。我们可以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模式,不断地完善我们的体制、模式,不断结合国情和实际进行创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的路子,满足劳动力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要。
记:没有鲜明的职教特色很难满足市场需要。要满足市场的需要,就必须培养能“销”出去的人才。在这方面,很多职业学校都进行了探索,比如校企联合办学、定单式培养等,这给学校和教师提出了什么要求呢?
洪:现在,职业学校面临着市场选择,这种选择的直接结果就是按需培养,学校首先要争取到企业的定单,按照“产品”的“品种”“规格”要求调整生产能力、生产工艺和生产人员。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
我们知道,教育是一种服务,教育服务就是一种“课程”。在我们传统的职业学校教育中,教师只负责教,课程是上面的专家给你编写好的,你就管教。但是在未来市场经济日益竞争的情况下,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越来越需要个性化的服务,那么这种制式化的教材就远远满足不了个性化的需要了,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如果企业的核心创新能力是技术,那么学校的核心创新能力就是课程开发,只有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地开发课程,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学校才会有生命力。
职业院校的学生也不可以缺少理论深度
记:职业教育在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同时,是不是也要防止另一种偏颇:轻视理论教学?
洪:职业教育是个统称,它既包括技术教育也包括技术培训,既包括职业教育也包括职业培训。不能说现在的职业教育轻视了理论教学,而是说职业教育有它的特殊性和特定培养目标,因此更重视培养社会需要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较强的人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主要有两个途径。第一个途径就是我们目前所说的强调通用技能的培养,或者叫核心技能的培养。在很多职业教育中,确实将一些非技能的能力培养抽出或淡化了,比如交际能力,主要强调核心技能的培养。第二个途径就是职业教育层次的高低,如果前些年职业教育主要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可能过几年职业教育的层次主要是高中后的教育,这里面就有一部分是职业教育,或者是接受短期的培训获得一个证书。总而言之,一个人的知识更新不能寄托于某一个时段的教育,而是通过整个社会不断地给他(她)提供的教育机会来满足不断的需要。
记:目前职业教育发展速度比较快,同时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度地增加,您觉得职业教育应如何适应社会对“灰领”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的实际状况?洪:(笑)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实用方面。因为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最直接的地方,市场是千变万化的,因此,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人才必须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第二,够用方面。因本世纪头20 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这就意味着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人才要对市场发展具有足够用的一面;第三,持续发展方面。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看,用人单位往往不是注重技术,而是注重学生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及是否具有再学习的能力,如果只会一项技术,而不会学习,就会“死”读书,那么这样的人企业也不会欢迎,所以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具有在岗竞争的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及不断进修的能力。
记:您觉得职业教育的学生成为“灰领”之前,他们(她们)应该给自己怎样定位?
洪: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来说,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从这些需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性,他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技术能力,还要有宽广的知识面。所以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确立一个目标定位——不仅在技术上过关,而且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决定着在未来的职业中你是否具有竞争力。
那么,职业教育如何适应市场、如何适应“灰领”时代的需求呢?就此问题,本刊记者与浙江省海宁市技工学校校长洪惠明进行了一次对话。
职业教育怎样与市场接轨
记者(以下简称记):我国的职业教育由前几年的不太被重视到这几年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其中还直接影响到了职业教育的模式,洪校长您认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应当是什么样的?
洪惠明(以下简称洪):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许多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中国社会越来越融入整个社会的市场中,也就是经济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需要教育为整个社会培养国际化的人才。职业教育归纳起来主要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学习能力、职业能力、财务能力,每一方面都环环衔接。目前国内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教育对前两者都比较重视,因为“灰领”是指既能动脑又能动手而且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熟练掌握高技能的人才。这类人才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集中在新型制造业,如汽车、电子等行业的汽车维修师、高级电焊工等;一部分在新兴服务行业,如网络管理师、形象设计师、动漫制作人员等;而学生财务能力的培养目前在职业教育领域刚刚被提及,有待于进一步摸索。
记:现在很多学校都提出学生培养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那么我国的职业教育与西方国家的职业教育有哪些不同和差距呢?
洪: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与西方国家,比如与德国的职业教育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这个差距包括学校的设备、师资等方面,但最核心的是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差距。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脱胎于普通教育,所以它现在总体上还是一个以学科为本位的教育。而这个本位教育比较强调理论知识,轻视技能,导致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而西方国家有一整套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课程及专业设计的出发点不是学科,而是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非常适合于市场的需要。我们可以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模式,不断地完善我们的体制、模式,不断结合国情和实际进行创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的路子,满足劳动力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要。
记:没有鲜明的职教特色很难满足市场需要。要满足市场的需要,就必须培养能“销”出去的人才。在这方面,很多职业学校都进行了探索,比如校企联合办学、定单式培养等,这给学校和教师提出了什么要求呢?
洪:现在,职业学校面临着市场选择,这种选择的直接结果就是按需培养,学校首先要争取到企业的定单,按照“产品”的“品种”“规格”要求调整生产能力、生产工艺和生产人员。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
我们知道,教育是一种服务,教育服务就是一种“课程”。在我们传统的职业学校教育中,教师只负责教,课程是上面的专家给你编写好的,你就管教。但是在未来市场经济日益竞争的情况下,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越来越需要个性化的服务,那么这种制式化的教材就远远满足不了个性化的需要了,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如果企业的核心创新能力是技术,那么学校的核心创新能力就是课程开发,只有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地开发课程,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学校才会有生命力。
职业院校的学生也不可以缺少理论深度
记:职业教育在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同时,是不是也要防止另一种偏颇:轻视理论教学?
洪:职业教育是个统称,它既包括技术教育也包括技术培训,既包括职业教育也包括职业培训。不能说现在的职业教育轻视了理论教学,而是说职业教育有它的特殊性和特定培养目标,因此更重视培养社会需要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较强的人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主要有两个途径。第一个途径就是我们目前所说的强调通用技能的培养,或者叫核心技能的培养。在很多职业教育中,确实将一些非技能的能力培养抽出或淡化了,比如交际能力,主要强调核心技能的培养。第二个途径就是职业教育层次的高低,如果前些年职业教育主要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可能过几年职业教育的层次主要是高中后的教育,这里面就有一部分是职业教育,或者是接受短期的培训获得一个证书。总而言之,一个人的知识更新不能寄托于某一个时段的教育,而是通过整个社会不断地给他(她)提供的教育机会来满足不断的需要。
记:目前职业教育发展速度比较快,同时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度地增加,您觉得职业教育应如何适应社会对“灰领”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的实际状况?洪:(笑)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实用方面。因为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最直接的地方,市场是千变万化的,因此,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人才必须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第二,够用方面。因本世纪头20 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这就意味着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人才要对市场发展具有足够用的一面;第三,持续发展方面。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看,用人单位往往不是注重技术,而是注重学生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及是否具有再学习的能力,如果只会一项技术,而不会学习,就会“死”读书,那么这样的人企业也不会欢迎,所以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具有在岗竞争的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及不断进修的能力。
记:您觉得职业教育的学生成为“灰领”之前,他们(她们)应该给自己怎样定位?
洪: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来说,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从这些需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性,他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技术能力,还要有宽广的知识面。所以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确立一个目标定位——不仅在技术上过关,而且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决定着在未来的职业中你是否具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