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在城乡流动起来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akk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决定因素。
  作为教育部首批19个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之一,武穴市将编制总量、岗位结构、教师身份、交流统筹和考核标准制定交到了政府手上,学校则相应地按需配编、设岗、聘用、择优选派以及执行考评,让教育资源科学地流动起来。
  目前,全市成立了5所教育集团、24所联校、36个学区,每年参加交流的教师达到20%以上,近三年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率达到90%以上,初中及中心学校校长交流率达100%。
  集团化办学的力量
  集团化办学,是武穴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一大特点。以“名校 郊校”为途径,鼓励城区名校兼并城郊薄弱学校,组建以名校为总校的教育集团,推行一所学校、一个法人、多个校区的管理模式。武穴市在巩固武穴实验小学、武穴师范附小两个集团化学校改革基础上,新建立了5个“一校制”教育集团,集团内各校区领导和教师均由总校统一聘用,统筹设岗,打通了教师在城区和城郊之间交流的通道,促进了名校“借壳”壮大,弱校“贴牌”发展。
  一校制运行模式下,武穴实验小学采取横向联合,通过校区之间教师的循环交流实现共赢。
  吕克俭是2004年第一批流动到武穴实验小学大桥分校的教师,并承担了分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在他的带领下,学校不仅开发了校本教材《经典诵读》,还在每周二开设《阅读指导课》,在学校社团新增了“诗词兴趣班”,班里的指导教师都师从吕克俭,并录制视频公开课供学生们学习。
  在武穴实验小学有一道硬指标,本部校区和分校每年必须交流10名教师,人才引进的新教师必须先到分校锻炼3年、本部再“缺一补一”。目前,分校80名教师100%与本部校区交流过,实现了“3年小循环、6年大循环”的全新教师管理格局。
  从最初的不到500名学生,到如今的1800名学生,实验小学大桥分校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以前从来没有考虑过‘教育理想’什么的,就想着按时上班、下班,把学生安全送到家长手上。经历交流轮岗后,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孩子们先成人再成才。”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实验小学副校长、大桥分校负责人的苏永红回忆道,“交流轮岗后,我最大的变化是教育观念改变了!”
  和苏永红一样,武穴实验二小的姜娟老师主动申报交流回家乡龙坪镇牛车村小,立志改变家乡学校面貌;武穴市直屬幼儿园副园长张宝红交流到花桥镇连山小学,得知学校缺少计算机教师后,动员其爱人、育才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师翟晓华参加交流;田镇小学副校长吴加云主动交流到武穴最西部的教学点韩垸教学点任普通教师。
  名优经验的快速辐射
  六年前,邻近的5个生源极少的教学点撤并为全新的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下称“武师附小”)官桥明德分校,成立了由武师附小副校长项文浩和其他4名骨干教师组成的校领导团队。他们将附小的一整套办学理念、体制、课堂模式直接移植过来,办了一所在农村的附小。
  同项文浩一样,明德分校现任校长吴存明办公桌上仍然摆放着一本《武师附小管理制度汇编》,里边的135条细则他已背得滚瓜烂熟。“从领导班子分工、岗位职责划定、精细化管理方式,再具体到每门学科的教研活动安排,辐射理念,套用模式,”吴存明风趣地说,“我脑袋里装的是武师附小管理的芯片!我来官桥明德分校的目标,就是要让这里的孩子享受与城里本部校区孩子一样的教育!”
  同明德分校一样,武师附小江林分校也是采用加盟集团的方式,将优质的学校管理方式移植过来,学校生源从不到百人增加到几百人。
  通过这种“一校制”管理,武穴市5个教育集团将成熟的办学经验快速传播和复制,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也能读名校。
  2002年9月,时任武师附小副校长的涂玉霞,带着8名教师来到大法寺镇翟畈小学交流。当她拿着手绘的课件走上讲台讲成语故事时,孩子们听得入神了。要知道,在那个没有多媒体的时代,每一幅动画课件都要画上一两个小时。
  当年,涂玉霞接手翟畈小学毕业班教数学,全班65名学生,有的连乘法口诀都记不全,还有4个“0”分。她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当年期中统考,全镇六年级数学拿了第一名,期末考试更是实现了全班及格的目标。涂玉霞说:“教育不应该有阳光照不到的角落,村小的孩子也应该享受优质的教育。”正是这样,武师附小对翟畈小学的援教从未间断,她们每年选派5名教师组成团队接力交流。
  武穴市实验小学则通过建立支教援教点,尝试优质资源辐射,开展支教援教、跟岗学习等活动,实现了将单一的“输血”方式变为双方互动“活血”和“造血”方式,从简单的“人﹢人”结对帮扶模式扩大为综合性的“校﹢校”结对帮扶模式。
  促城乡教育一体化
  在“县管校聘”新机制下,这样的案例在武穴市已经形成新常态,全县教育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譬如,武穴实验小学从以前的“粗放式支教”梅川石牛小学、刊江办事处团山小学,升级到“包校支教”花桥镇兰杰小学,再到“点对点帮扶援教”梅川绿林教学点,优质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正在一间间乡村教室落地生根。
  武穴梅川教学点绿林小学文娟老师在参与跟岗学习后的汇报中深有感触地说:“一年的交流跟岗学习使我经历了完美的蜕变,无论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行为;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教育教学能力,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将把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与农村教学点实际有机结合,根植在农村教育广袤的土地上,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且具有自己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
  为更好引导城镇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武穴市教育局设立了农村教师津贴,将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分为三个圈层,分别每人每月发放津贴75元、100元和125元。建立了农村偏远学校教师补贴制度,对在偏远学校任教的教师,每人每年发放专项补贴2000元。建立了交流教师交通补贴制度,对由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的教师,每人每月发放500元补助;对由镇政府所在地学校交流到偏远学校或教学点的教师,允许其享受偏远学校教师补贴。
  武穴市还实行了农村教师荣誉表彰制度。2016年教师节,武穴市政府单设“优秀农村教师”奖项,表彰了20名在农村偏远学校任教10年以上的教师,教育局、人社部门联合表彰农村学校校长和教师126人,占表彰总人数的63%。
  在职称评定考核上,武穴市对已有农村工作经历、再次由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的教师给予加分奖励。在岗位聘用上,武穴市对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在岗位空缺时,优先聘用。在保障教师生活方面,推进农村学校网络资源全覆盖工程,满足教师用网需求;加强教师周转房建设,优先满足交流到农村的教师住宿需求。在约束机制方面,武穴市严格落实教师申报评审高级教师职称,严格要求必须具备有农村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条件。
  随着“县管校聘”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管理改革的深入推进,武穴市结合地方实际,大胆创新实施“三个计划”,拓宽交流轮岗途径。
  农村学校启明星计划。受湖北省教育厅“农村学校启明星计划”的启发,该市教育局启动了“武穴市启明星计划”,选拔了城区学校优秀干部和骨干教师共25人,组建9个启明星团队,交流到9所乡村学校任职任教,每个团队包括一名第一校长和若干名骨干教师,每年分别给予2万元和1.5万元的补助。第一校长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设岗学校原校长配合第一校长的工作。
  “影子教师”计划。选派乡村学校教师交流到城区优质学校或农村启明星设岗学校跟岗学习,由教学名师实行一对一指导,每次跟岗周期为一年;跟岗期满后再回原学区重新聘用。
  退休名师常青树计划。对于具有高级职称的退休名校长、名教师,征求本人同意后,聘请到农村学校任职任教。优秀校长直接聘为农村学校校长,优秀教师聘为学科教师或教学导师。
  武穴市委、市政府把教育作为百年大计,重视教育、支持教育,依法落实各项教育投入政策和教师的各项待遇,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打造特色鲜明的名牌学校。
  (责任编辑 徐世兵)
其他文献
蕲春是中国三大教授县之一,但因为人口多、底子薄,教育发展曾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2011年11月,“有困难,可更要发展”的现实问题摆在了新任蕲春县教育局局长田辉霞的面前。他勇于担当,经过4年多的艰苦努力,一步步把蕲春教育引入快车道。  2015年8月,黄冈市“全面改薄”工作现场推进会在蕲春召开,后该县“改薄”经验在全省推广;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速;教育质量提升显现“连锁反应
“请各班同学分场地活动……”大课间时,随着广播里老师的一声号令,孩子们迅速找到各自的运动场地,有的滚铁环,有的打陀螺,有的跳绳……玩得不亦乐乎。这是一所乡村小学——宜都市大堰堤小学的大课间活动。校长章世芬介绍,在集体韵律操之后,各班都会有自己的特色活动,这些特色活动被纳入校本课程。  作为一所乡村小学,与城区学校相比,大堰堤小学规模小、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相对薄弱。虽然条件有限,但学校努力为每个孩子
湖北是我国近代教育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崇文重教的传统。70年来,历经恢复新办、调整巩固、拨乱反正、改革发展,湖北基础教育实现了从解放初的文盲充斥、積贫积弱,到如今的全面普及、学有良教的历史性跨越,进入了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  教育规模跨越发展,实现了从“推动普及”向“全面普及”的飞跃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大力实施科教兴鄂战略,推动湖北教
竹溪,周属庸国,西汉置为武陵县,东汉武陵入上庸(今竹山县),三国时复置武陵县,南朝梁置为新丰县,北朝西魏改新丰为上庸(今竹溪县),北朝周改上庸为孔阳。隋复改孔阳为上庸。宋开宝元年(968年),上庸入竹山县。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复置为县,以境内竹溪河命名为“竹溪县”。  竹溪县经济底子薄,属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然而,“穷县办富教育,小县办大教育”,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
城镇化进程引发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动,给乡村教育发展带来严重冲击,特别是农村学龄人口流失严重、撤点并校等一系列問题,使得乡村学校的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功能大大削弱。  针对乡村学校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2018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为乡村教育振兴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是利国利民、造福人民的战略工程。  乡村教育是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
清江之畔,守敬故里,有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以国学大师杨守敬先生冠名的宜都市杨守敬小学。学校以包容的情怀、开放的胸襟、历史的担当拆除了有形和无形的“围墙”,面向校内外各方开放教育资源,育人效果显著提升。  向学生开放,个性之舟驶向美好未来  学校充分挖掘和培植校内外教育资源,并全面开放教学资源,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努力把服务做好,把管理做细,全心全意服务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各取所
调整结构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依靠制度和会议  行政会上,学校总务主任求助:有的班级财务损耗率很高,提醒多次不见好转。于是请求政教处帮助,对班主任和学生加强教育。会议主持人问及如何加强教育,总务处建议:加强对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对班主任可以实施财物保管的考核。主持人接着问:为什么总务处不去考核,而非要政教處去做呢?总务处回应:学生行为习惯和教师的教育,应该是政教处的事。  与会人员都笑了,教师和
2016年9月,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加入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夏循藻副院长主持的省级课题《构建区域“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为了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学校设立子课题《基于“和乐教育”的“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在“和乐文化”大氛围下搭建“教学研究”“校本培训”“课堂教学”三位一体研修平台。在一年的研究中,结合区教发院的安排,组织教师参加了全国性赛课、市级赛课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实施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2016年,罗田县理工中专入选湖北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根据学校专业建设现状,结合罗田区域经济发展实际,重点选择在数控、汽修、旅游三个专业开展试点工作,明确了“实现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学生与学徒深融合,深化‘双主体、全过程、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双导师教学运行机制,加强试点学校与
每到下午最后一节课,黄梅县小池镇第一小学便热闹非凡:三十多个活动教室里,孩子们有的学唱黄梅戏,有的拉二胡,有的吹响葫芦丝,热爱舞蹈的同学则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全校2100多名学生分散在48個活动小组,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拓展兴趣,发展特长。  从2015年5月全面启动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以来,无论晴天还是下雨,小池一小的校园里总是充满了蓬勃的生命活力。“坚持就是特色,积淀方显成果。三年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