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理论在新时代的发展研究——评《汉语言文学概论》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uan2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言文学实际上涵盖了汉语言和中国文学两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从文字到文章,进而上升到民族思想文化发展规律的系统性范畴。进入互联网时代,跨文化交流的频繁对当代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诸多专家和学者积极投入到对于汉语言文学的重新梳理和审视中,以响应时代的新需求和新使命。由王旗编写的、吉林文史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的《汉语言文学概论》一书,便是从动态发展的视角来解释文学的本质,审视理论的发展,对于研究当下汉语言文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基于形象或概念的分析、综合、联想和感悟、判断和推理,都是思维活动。语文教育中的思维历练,要关注思维的语言形式,通过语言形式的分析和运用促成思维品质的提升。驾驭阅读材料,要在对概念或形象的甄别中,借由相关判断或陈述,在演绎或归纳中实现思维跟进。写作中思维形式、思维路径的突破,可以由写作要求和写作评价配合形成指导建议,通过语言形式的组织展现认识的变化与发展,实现对思维品质的全面呈现。
法国文学,于国内读者而言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一方面,法国文学的历史地位与影响力是为文学爱好者所熟知的。另一方面,若谈起法国文学的现状,即便是近现代颇具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仍然是知者寥寥。但作为西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文学对世界文学发展的贡献丝毫不亚于英美文学。当代国人对法国文化的了解,更多的来自于影视艺术。而文学这一载体,可以带领读者更好地去体会不同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与差异,进而把握不同语言文化的特征,感知不同语言文化的魅力,提升跨文化交际的理解力和包容度。
交际语境写作,是指为达到特定交际目的,针对某个话题、面向明确或潜在的读者进行的意义建构和交流活动。基于交际语境写作理论推进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教学实践,可以尝试以下三条路径:第一,创设任务情境,激发表达动机;第二,树立读者意识,明确表达内容;第三,依据单元特点,培养表达能力。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质量显著提升,对于精神建设也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文学作品作为现代文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丰富居民日常文化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矛盾冲突,以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意义深远。随着时代发展,文学作品在作品形式、主旨立意以及修辞手法等方面也产生了诸多变化,并与传统专项著作形成了本质化的差异。目前,“当代文学作品”一般是指通过对社会生活、自然和人性等主题的思考,借助文学语言描述工具,相对客观形象地反映生活,寄托了作者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和特定情感,从而唤起读者对特定主旨的认
整本书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再造性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为更好地发挥整本书阅读对小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的作用,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阶段性。本文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课文《芦花鞋》为例,具体探讨如何结合整本书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语文要素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核心概念。聚焦单元语文要素进行精准教学设计,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前提。其基本策略包括四个方面:把握语文要素的编排要旨,把握年级之间的训练梯度,处理好单元要素与课文间的关系,设计基于学情的支架。
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改、大语文、核心素养……每一个新理念都预示着新时代对于语文教育的新要求和新期待。由陈海亮所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的《语文教学不难》一书,从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写作教学等语文教学的细微处入手,以学生为主体,一一化解语文教学中的诸多难题,极具参考性与实用性。
现代汉语有着宏大的语言体系,其中值得研究与探讨的内容数不胜数。众多专家学者通过对现代汉语的深入探索,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为现代汉语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实际上,现代汉语中的许多内容目前尚未达成共识,这值得我们展开更深入的研究。词类系统是现代汉语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现代汉语语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近年来,学界陆续出版了一系列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的书籍,填补了之前研究的空白。
在新课标、新教材、大语文的背景下,传统的识字、读写课堂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要求了。新时代背景下的语文课堂需要贯彻“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呼唤丰富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创新性。而创设这样的语文课堂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大胆革新方法。其中,教学设计无疑是重中之重,它引领着语文课堂整体教学活动的实施,也关乎着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厚的观世哲学和修身之道,如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内圣外王的人生观、仁义礼智的道德观、和谐宽厚的社会观、知行合一的实践观,等等。历经千年,这些思想智慧早已沉淀在了语言文字、建筑器物、医学艺术、饮食服饰、节庆风俗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生生不息,影响深远。在这个倡导文化多元化、文化全球化的时代,梳理并提炼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粹,更新大众,尤其是青年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是当代文化传承的挑战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