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感恩是一种情怀,它会让我们快乐生活,感恩是一种行为,它会让我们体会父母的亲情、老师的恩情、同学的友情,学会感恩对每个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我立足学生感恩教育,通过体验式教育,结合职业体验、节日、课堂教学等让学生体验感恩、践行感恩。
一、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感恩”传统美德,感恩也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要求,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学校红色教育的开展也离不开感恩教育,在学校里教师要教会学生感恩父母、老师、同学、集体、社会、国家,对于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助推器,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就会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化解一些矛盾,形成“心怀集体”的和谐氛围。
二、开展感恩教育研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感恩情怀。
1、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要让学生真正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就要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活动,通过体验式教育,为学生确定不同的感恩主题让学生参与,在体验中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感恩方式和施恩心态。首先要制定一个方案,这是整个活动的纲领和基础,教师在策划活动的时候,要明确活动目标,以什么样的方式展开,在过程中需要关注哪些实质性的问题,对于活动应该有什么样的总结,这些问题都是教师需要在活动开始前准备的。
在研究感恩教育课题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家长工作的辛苦,懂得感恩父母,我采用了调查法、制定方案和体验的方式开展了体验活动。首先在我所任教的高一学年对学生生活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孩子受家长宠爱,爱攀比,还有一些孩子因为父母在外工作,变成了留守儿童,另有一部分孩子因为单亲家庭而缺少父母的爱,因为没有被爱,所以也不懂得爱别人,对亲情漠视。针对以上情况,感恩团队制定了《体验式德育实施方案》,让学生在五一假期跟随家长到单位去进行一天的岗位体验,让学生体会家长工作的辛苦,在家长的协助和支持下,学生们体验顺利。五一期间学生们体验了火车司机、保姆、医生、售货员、卫生员、务农等职业,并撰写了体验反思。开学后,开展了以“岗位体验,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班会,学生反思情真意切,表达了体验感受和家长工作的辛苦,同时也表达出对家长的感恩之情。通过体验,孩子们都体会了家长的养育之恩,感受真切,入脑入心。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我更深入理解了体验式活动的内涵,理念支撑、活动体验、细节渗透让我的研究能力进一步提高。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感恩之情。
体验即成长,在学生体验活动中,他们如果能够获得思想品质的发展,那么这就是学生最大的成长。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把感恩变为常态化,感恩团队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意在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树立责任感。如何开展有效的感恩教学活动呢?在研究时,我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理论作为研究的支撑,在教研组的研讨和交流中,汲取更多的思想,积极听课、评课、反思,让自己不断成长。创设情境是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母亲节主题班会时,我给学生创设情境:“假如你是家长,你会如何分配家里的收入?”学生通过分配家中收入发现,原来家长每个月需要把钱分成这么多份,原来家长的经济壓力这么大,在这样的情境体验和交流中,学生才会懂得感恩父母。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要以情动情,以情感人,潜移默化中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感恩和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可以通过“一句话感恩”、演讲、感恩书信、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感恩之情。
3、结合教学,挖掘学生报恩之意。
作为教师要有感恩意识,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做好示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感恩环境。教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用自己的情感和言行起到“润物无声”的感染作用。为升华学生的感恩教育和家国情怀,我利用政治教学中“中国共产党”的相关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革命烈士故事等,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意。我搜集了在新冠疫情发生后援鄂医疗队、小区志愿者、公安干警、我校教师坚守卡点执勤、火车站执勤、助力核酸检测等图片和资料,给学生讲述那个不平凡的2020年,特别是我校教师在抗疫过程中的图片,深深地打动了学生,震撼了学生,很多学生都热泪盈眶,学生真正体会到平安的生活原来也有自己的老师在守护、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这一切都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种情境式感恩教育,将学生置于一种大爱之中,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对祖国、对身边人的感恩之情,将自己的情感化做深层次的报答之意。
4、结合节日,调动师生感恩之心。
日常教学中要有研究创新能力,善于总结经验并形成反思,通过研究,我的科研知识、思维判定等方面不断提高,在资料处理中,运用集中法,从中发现新问题、新规律,在解决问题、提出方案时,通过扩散发现法,诱发新设想、新方案。研究活动提倡团结协作精神,要有团队意识,同舟共济,共同成长。今年我校感恩团队就结合节日创新了感恩方法,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例如:今年的母亲节,学年开展了以“老师妈妈,我爱您”的活动,学生在心形的卡片上写上对自己喜爱的老师的祝福,在祝福中流露出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意。今年的教师节,则过成了“爱生节”,老师提前收集学生的“微心愿”,在教师节那天帮学生实现,体现老师对学生的感恩,让学生明白感恩是一种情怀,是一种互相的爱。其实感恩不需要感天动地,一个微笑,一件小礼物,一封贺卡永远是受欢迎的,让学生学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
实施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在心,感恩有行,用自己的行动来回馈同学、老师、父母、社会、国家,要引导学生做力的能及的事去施恩和报恩,同时,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学生。感恩教育要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始终,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做一个知恩、感恩、会施恩的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感恩意识和健全的人格。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感恩是一种情怀,它会让我们快乐生活,感恩是一种行为,它会让我们体会父母的亲情、老师的恩情、同学的友情,学会感恩对每个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我立足学生感恩教育,通过体验式教育,结合职业体验、节日、课堂教学等让学生体验感恩、践行感恩。
一、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感恩”传统美德,感恩也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要求,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学校红色教育的开展也离不开感恩教育,在学校里教师要教会学生感恩父母、老师、同学、集体、社会、国家,对于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助推器,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就会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化解一些矛盾,形成“心怀集体”的和谐氛围。
二、开展感恩教育研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感恩情怀。
1、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要让学生真正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就要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活动,通过体验式教育,为学生确定不同的感恩主题让学生参与,在体验中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感恩方式和施恩心态。首先要制定一个方案,这是整个活动的纲领和基础,教师在策划活动的时候,要明确活动目标,以什么样的方式展开,在过程中需要关注哪些实质性的问题,对于活动应该有什么样的总结,这些问题都是教师需要在活动开始前准备的。
在研究感恩教育课题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家长工作的辛苦,懂得感恩父母,我采用了调查法、制定方案和体验的方式开展了体验活动。首先在我所任教的高一学年对学生生活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孩子受家长宠爱,爱攀比,还有一些孩子因为父母在外工作,变成了留守儿童,另有一部分孩子因为单亲家庭而缺少父母的爱,因为没有被爱,所以也不懂得爱别人,对亲情漠视。针对以上情况,感恩团队制定了《体验式德育实施方案》,让学生在五一假期跟随家长到单位去进行一天的岗位体验,让学生体会家长工作的辛苦,在家长的协助和支持下,学生们体验顺利。五一期间学生们体验了火车司机、保姆、医生、售货员、卫生员、务农等职业,并撰写了体验反思。开学后,开展了以“岗位体验,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班会,学生反思情真意切,表达了体验感受和家长工作的辛苦,同时也表达出对家长的感恩之情。通过体验,孩子们都体会了家长的养育之恩,感受真切,入脑入心。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我更深入理解了体验式活动的内涵,理念支撑、活动体验、细节渗透让我的研究能力进一步提高。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感恩之情。
体验即成长,在学生体验活动中,他们如果能够获得思想品质的发展,那么这就是学生最大的成长。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把感恩变为常态化,感恩团队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意在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树立责任感。如何开展有效的感恩教学活动呢?在研究时,我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理论作为研究的支撑,在教研组的研讨和交流中,汲取更多的思想,积极听课、评课、反思,让自己不断成长。创设情境是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母亲节主题班会时,我给学生创设情境:“假如你是家长,你会如何分配家里的收入?”学生通过分配家中收入发现,原来家长每个月需要把钱分成这么多份,原来家长的经济壓力这么大,在这样的情境体验和交流中,学生才会懂得感恩父母。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要以情动情,以情感人,潜移默化中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感恩和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可以通过“一句话感恩”、演讲、感恩书信、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感恩之情。
3、结合教学,挖掘学生报恩之意。
作为教师要有感恩意识,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做好示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感恩环境。教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用自己的情感和言行起到“润物无声”的感染作用。为升华学生的感恩教育和家国情怀,我利用政治教学中“中国共产党”的相关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革命烈士故事等,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意。我搜集了在新冠疫情发生后援鄂医疗队、小区志愿者、公安干警、我校教师坚守卡点执勤、火车站执勤、助力核酸检测等图片和资料,给学生讲述那个不平凡的2020年,特别是我校教师在抗疫过程中的图片,深深地打动了学生,震撼了学生,很多学生都热泪盈眶,学生真正体会到平安的生活原来也有自己的老师在守护、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这一切都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种情境式感恩教育,将学生置于一种大爱之中,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对祖国、对身边人的感恩之情,将自己的情感化做深层次的报答之意。
4、结合节日,调动师生感恩之心。
日常教学中要有研究创新能力,善于总结经验并形成反思,通过研究,我的科研知识、思维判定等方面不断提高,在资料处理中,运用集中法,从中发现新问题、新规律,在解决问题、提出方案时,通过扩散发现法,诱发新设想、新方案。研究活动提倡团结协作精神,要有团队意识,同舟共济,共同成长。今年我校感恩团队就结合节日创新了感恩方法,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例如:今年的母亲节,学年开展了以“老师妈妈,我爱您”的活动,学生在心形的卡片上写上对自己喜爱的老师的祝福,在祝福中流露出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意。今年的教师节,则过成了“爱生节”,老师提前收集学生的“微心愿”,在教师节那天帮学生实现,体现老师对学生的感恩,让学生明白感恩是一种情怀,是一种互相的爱。其实感恩不需要感天动地,一个微笑,一件小礼物,一封贺卡永远是受欢迎的,让学生学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
实施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在心,感恩有行,用自己的行动来回馈同学、老师、父母、社会、国家,要引导学生做力的能及的事去施恩和报恩,同时,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学生。感恩教育要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始终,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做一个知恩、感恩、会施恩的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感恩意识和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