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I/Q正交采样时,I/Q正交性幅相误差需要补偿。经幅相误差建模,提出利用全相位FFT(all-phaseFFT,apFFT)简单、有效地校正I/Q正交性幅相误差的新方法。在分析apFFT输入数据形
【机 构】
:
航天工程大学研究生管理大队,航天工程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系
【基金项目】
:
CEMEE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CEMEE2018Z0202B).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I/Q正交采样时,I/Q正交性幅相误差需要补偿。经幅相误差建模,提出利用全相位FFT(all-phaseFFT,apFFT)简单、有效地校正I/Q正交性幅相误差的新方法。在分析apFFT输入数据形式的基础上,与以往仿真直接设置-(N-1)~N-1点数据作为apFFT输入不同,提出利用矩阵束前向外推得到apFFT的输入数据。经apFFT处理后,求取I/Q通道信号的初相位误差即为相位误差,求传统FFT谱峰之比即为幅度误差。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前向外推的可靠性以及apFFT求I/Q正交性幅相误差的精度,在3d
其他文献
针对雷达信号被截获问题,为了实现先敌发现的目的,通过搜索和跟踪状态的功率控制,实现了雷达的低截获概率(LPI)探测技术。论述了雷达LPI探测的原理,推导了临界功率和LPI探测
在协同通信中,针对多跳中继通信传输网络,在单向传输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双向通信模式下基于维特比算法的双向中继选择算法(BRSVA)。根据各传输中继节点间的瞬时信噪比,
对年龄跨度具有鲁棒性的人脸识别系统在实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年龄的变化对人脸面部特征具有显著的影响,会导致人脸识别的准确率下降。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跨年龄人脸识别系统,包含人脸检测、人脸预处理、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特征、期望最大化(EM)算法和余弦距离等部分。采用EM算法计算出身份特征,使得人脸识别系统对年龄变化具有鲁棒性。在MORPH-II和FG-NET跨年龄数据库中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人脸识别
为解决IP报文传输过程中存在的丢包和时延抖动超限问题,在讨论协议转换器对QoS的影响及分析QoS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对其QoS指标及其动态范围进行定量测试的方法,测试
据SLAC官方网站报道,美国能源部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开发出一种口袋大小的新型天线,能够在传统无线电设备无法胜任的水下、穿地及极远距离通信场景下实现移动通信。该设备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