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内部动因分析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p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内部生成动因出发,分析了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内部核心因素,以深入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来探讨有效的职业能力培养对策,以此来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吸引力 职业能力 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内涵及内部生成动因分析
  一种类型的教育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对相关受教育者的吸附能力,如余祖光的“价值说”认为职业教育吸引力主要指职业教育受社会关注、学生和家长出于某种需求有意向或事实上选择职业教育;石伟平等人的“特征说”认为“让人们满意的职业教育”、个体性和历史性等构成了有吸引力的职业教育特征等;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主要表现在民众接受职业教育的热情不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场上对(高级)技工的需求依然旺盛。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学生走进职业教育的课堂,但是这只仅仅解决了人们 “上得起学”的问题,至于能否“学得好”继而“想上学”则是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制度的保障和经费的支持等只是外在因素,不具有可持续性。职业教育最终能否为广大民众所认可关键取决于其内在吸引力。职业教育产品的质量如何最终要在劳动力市场上得以检验,围绕这一目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内部生成动因归结到一点就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上。
  二、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
  “随着我们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对于从业者来说,雇用安全(employment security )(拥有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愿意支付薪水的各种技术)显得比工作安全(job security)(个体在同一个组织中工作直到退休的信念)更为重要。”在职业教育领域,这种趋势则更为明显,即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受市场“青睐”的程度如何主要来自于劳动者职业能力的高低,这继而会影响到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评价和认可。
  金融危机以来劳动力市场上一方面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却出现了“用工荒”,尤其是一些高级技工更是“一将难求”。究其原因不是职业学校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而是我们的职业教育在教学环节上出了问题。当前的课程、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编排专业设置陈旧落后;课程教学与专业实践之间脱钩;考核方式单一、教法刻板,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所以进行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是有效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也是增进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所在。
  三、课程和教学改革是实现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職业教育的中心任务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职业能力最终的养成需要将教学常规落到实处,职业教育的课程和教学能在何种程度上进行改革直接决定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成败。
  (一)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原则
  1. 重能力和发展性素质培养原则
  所谓“发展性素质”是对人的质量而言的,在工业品质量管理中称为产品的“耐用性”质量。耐用性质量是耐用产品的使用特性,它指产品经过维护与修理可以长时间地多次反复使用的性质,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人口质量具有耐用性。“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应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努力的价值取向。
  2. 面向就业、兼顾升学原则
  当前职业教育吸引力还不够强,“职业教育是那些在学术教育中失败的人的无奈选择,职业教育先天的在地位上低于普通教育”,在教改中要建立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培养体系,协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学会“两条腿(升学、就业)走路”。
  3. 创造条件、利用条件原则
  职业能力的养成除了书本理论的学习外,更多还是要通过深入社会、进入企业不断地实习来实现。职业学校要做好公关工作,想方设法争取一切社会资源的支持,真正实现“教产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二)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实施的相关对策思考
  1. 构建可持续的激励机制
  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成效取决于广大教师的认可度和参与热情,要与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因势利导”让教师积极投身课改实践。同时对课改的过程进行跟踪反馈,促使教师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同时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2. 实施绩效管理和目标管理
  在实施绩效管理和目标管理时还要加以适当的修正,以更有效地适应职业教育的特征。对于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行绩效管理,要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合适的目标(“跳一跳够得着”),以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主要是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来作为衡量教师工作绩效的标准。
  
  【参考文献】
  [1]李名梁. 职业教育吸引力研究述评[J]. 职教通讯, 2010(10).
  [2]石伟平,唐智彬.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与对策[J]. 教育发展研究,2009(13).
  [3](美)卡西欧,阿基尼斯著,吕厚超等译.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心理学(第6版)[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陈孝彬,高洪源. 教育管理学(第三版)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63).
  [5]Phillip Hughes.为什么人人可接受TVET对达到全民教育目标是必需的[J]. 教育展望,2005(3).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下,教育界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教育教学改革。“创造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发展教育”“能力教育”等教学理念方式应时应运而生、层出不穷,整个教育领域可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语文教改亦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形势相当喜人。然而笔者和同事们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总有一些困惑,甚至迷茫。现将一些思考及浅见提出,诚作抛砖引玉,企盼大方之家予以共解。  【关键词】教改热 冷思考 达共识  课堂
即使新课改已经全面展开,我们教师仍存在着只讲字词句式而使课堂枯燥乏味的情况,学生中厌学、怕学文言文的情绪还是很浓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基本理念时已经明确指出:“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如何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实现这些新的要求呢?我以为从教师到学生都需要改变。 
【摘要】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和困难。现就如何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统筹兼顾 新农村建设 筹资筹劳 农民素质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  2006年云南全面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了并力争通过15年左右实现建设小康、文明、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
“少教多学”中的“少教”实则是包含启发性、针对性、创造性和发展性的教学模式;“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积极学习、独立学习、深度学习。具体到语文学科上来讲,就是在指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能够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通过教师较少而又精练的教学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自主学习,并达成教学目标且效果较好、效率较高并取得语文教学深层作用的教学模式。  显而易见,“少教多学”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少教
【摘要】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优惠政策是我国对民族教育实行“优先发展” “重点扶持” 政策的具体体现之一。随着民族高等教育优惠政策实施的进一步深入, 其中的不足之处也逐渐显现出来, 少数民族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以往只注重优惠和补偿政策的不良习惯, 要努力壮大自身实力, 增强自身的“造血” 功能。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前提下, 提高应用性, 使民族教育能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一、我国现行的少
这是一堂数学复习课,黑板上写有这样一道计算题:56×8 88×4。  学生算得的结果都是800,这是正确的答案。教师要求他们说说思考的过程,可能认为简单了吧,手立刻举起了一大片,一些学生骄傲的脸上还表现出一种不屑的表情,教师请一名学生回答。  生1:我根据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原式=448 352=800  对生1的回答教师表示满意,并给予充分肯定。看来其说法也颇得大多数同学的赞同。或者说,
在我们正式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先引用中国前辈油画家梁锡鸿在他的《中国洋画运动》中的一段叙述。  “西洋画渐入中国,虽是早在一千年前,而画家采用西洋画法,远在明万历年间,但是用西洋画材作西洋画的,并不甚早。大约至今只五十年的历史。那个时候,香港,上海及各大商埠,常有欧洲画家来中国游历,西洋画的印刷刊物逐渐输入。由于好奇的心理,对西洋画便从鉴赏而习作起来。”  由上面此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西洋画——油画,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课文的教学,轻视甚至忽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从而导致了学生积累贫乏,综合素质低下,创新能力薄弱。当前的教学中,语文综合性学习逐渐得到重视,但语文综合性学习又因其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容易产生教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语文学习的内容可谓是海纳百川,凡是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语文老师也应博学识广,灵活开发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使学生在不同
当金融危机在全球肆虐的时候, 中国的经济一枝独秀,仍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但沉下心来冷静思考之余, 我不禁联想: 我们的教育这些年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学校越办越多, 规模越来越大, 校园越来越美, 许多发达地区的校园设施等教学硬件, 即使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 也毫不逊色, 甚至还更豪华。但扪心自问, 我们的教育尤其是我们教师的素质与经济发展相匹配吗? 老百姓对我们满意吗?  国家发展需要高素质
【摘 要】学生作文,存在着在字数要求上和文学内涵上两方面欠缺,指导学生写作文要一波三折,注意能把语言提示语写具体,培养一种多方面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思考、联想的意识;善于借鉴,善于学习书籍中的优美词句,指导他们能有意识地用一些有文学性的词句来替代枯燥无味的词句。  【关键词】多角度 更换 练习  观学生写的作文,发现存在字数不足和词句枯燥两个较显著的问题。针对此,笔者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供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