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改变“口味重”的饮食习惯呢

来源 :烹调知识·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读者:
  过量饮酒会危害健康,这个道理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盐就不一样了,很大一部分人不知道盐的摄入量过多会有害健康。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人均每天固定食盐摄入量不得超过6 g。盐中有钠元素,食用腌制或过咸的食品会使钠摄入过量,让人体的血容量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增加。
  据了解,目前不少高血压患者,都属于“口味重”,他们中有很多人不了解或不相信吃得过咸对血压和心血管有害,同时还会引起胃癌、肾脏疾病、骨质疏松、肥胖等。
  迄今,减少食盐摄入量被认为是防治心血管疾病最廉价、最有效的干预方式,对部分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和较贫困人群尤为有效。心血管病专家认为,从治疗的角度上看,限盐的效果相当于一种降压药,甚至更大。
  据调查,我国居民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的盐量为12 g(北方地区约为12~16 g,南方地区约8~12 g),有些人甚至高达20 g。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成年人每天盐摄入量建议在5 g以下。中国高血压联盟和中国营养学会根据我国国情,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盐(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中的盐)摄入量为6 g。
  一般瓷勺一平勺盐量约为18 g,瓷勺一平勺酱油相当于食盐3 g,一啤酒瓶盖(平)食盐为4 g左右,一牙膏盖食盐为1.5~2.0 g,一小撮(用三个手指尖)食盐为2~3 g。所以,凭多变的感觉来判断放盐量,是很难做到准确的。如果家里没有控盐勺,也可以掌握进行一下估算的方法。比如,盛满一个啤酒瓶盖,相当于4 g盐。盛满一个可乐瓶盖或矿泉水瓶盖,相当于10 g盐。6 g盐就大约装半个可乐瓶盖多一点。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口味重”的饮食习惯,少吃盐呢?首先要自愿,有意识地进行改变。而在减少盐摄入的过程中,不能采取一下子就不吃或减量大的方法,因为对于几年甚至几十年高盐饮食的人来说,一下子阻断吃盐,适应不了。因此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一点一点地减,适应后再进一步减。具体为第一阶段减10%,第二阶段再减10%,依此类推直至尽量减到靠近标准(6 g)的量。一般四周内可戒“盐瘾” ,最长为六周。
  由于在短期之内,让人们盐摄入量每日限制在6 g以内不太现实,但至少大家应该有这个意识,慢慢地接近这个目标。如尽量少吃或不吃现买的熟食;使用定量的小勺子;不进或少进高盐的食物。在吃饭时,先吃蔬菜,并且要细嚼慢咽。尽量少在外就餐,平时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喝汤,特别是火锅汤。坚持四周后,口味就会调节过来,并习惯清淡的饮食。
  应强调的是限盐应逐步平缓地减少盐的摄入,不主张釜底抽薪式的一次性大幅度减到目标。建议每次先减少1/3,慢慢逐步过渡到每日6 g甚至5 g以下的摄盐水平。过快、过大幅度地减盐,不仅会使食欲下降,还会过度激活体内的代偿系统,反而可能造成血压升高、血脂紊乱、应激反应能力减退等不良后果。
其他文献
2019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疫情为在线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文中以测绘类课程为例对当前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总结疫情之下在线教学存在的问题,从线上教学模式、线
对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的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精度因素进行分析,给出了一些测试过程中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万华化学(600309):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化工品产量增速大幅下滑,四季度亚洲地区MDI供应一度出现真空,而终端消费快速提前复苏,导致20H2化工品出现阶段性和区域性供需错配,
伴随互联网的出现,在大学英语教学方式上出现了新的转变,大学英语教学从过去的听说读写教学模式过渡到多媒体教学。网络和计算机的应用使得教师授课模式更加便捷,内容更加丰
美国《健康》网站刊登了医学专家就身体排毒所作出的最新诠释。  1. 身体的解毒机制 一般说来,解毒就是清洗血液,即将滞留在肝脏中的不纯物除去。此外,人体还可通过肾、肠、肺、淋巴和皮肤排毒。当这一运行机制不能完全运转时,身体的杂物便不能有效地被滤出,身体的细胞便会受到负面的影响。排毒机制是通过以下方式帮助人体完成清扫过程的:禁食让器官休息,刺激肝脏将毒素从体内排出,通过肠、肾和皮肤进一步促进毒素的排
低碳饮食,与荤素有关。当人们知道生产每千克牛肉排放36 kg二氧化碳之后,称牛肉是“排碳冠军”。肉类食品排碳量由高到低的次序为:牛、羊、猪、鸡、鱼。肉食者一年吃掉的食物,碳排放量约等于驾车行驶4758 Km;素食者一年吃掉的食物,碳排放量约等于驾车行驶2 427 km。相比之下,低碳饮食更应关注素食。于是,有人提出“每月少吃一天肉”的倡议,得到了积极的回应。  低碳饮食,与烹饪技法有关。四季不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