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后肉禽蛋价格或大幅走高

来源 :农村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z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H7N9禽流感疫情影响,今年4月以来,家禽养殖业陷入困境,活禽交易直线下降,禽苗基本停止交易,部分企业开始淘汰种禽,养殖企业和养殖户亏损严重。5月初以来,新增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出现下降趋势,但家禽养殖业遭受的冲击仍在加重,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资金链吃紧迹象明显。
  专家认为,受禽流感事件冲击,未来一段时间禽产品会出现“断档期”,加之生猪市场持续低迷,6月或7月开始,禽蛋及猪肉价格可能大幅走高。
  重创:价格大跌,畜禽业全线亏损
  4月初以来,全国禽肉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5月份第1周,全国白条鸡平均价格15.24元/公斤,同比下降9.6%,鸡蛋价格跌幅达到30%~40%。山东省肉雏鸡价格从3元/只迅速下降至0.24元,降幅高达92%。养殖户出栏每只2.5公斤体重的肉鸡,要亏损4~5元,一体化企业按合同价收购,每只要亏损3元左右。每公斤鸡蛋直接亏损在1.2元以上,万只鸡场月度亏损在3万元左右。
  除了家禽行业,持续低迷的生猪市场也仍未从谷底走出。截止到5月,生猪市场已经亏损了3个月,亏损程度高于2010年的深度亏损期,几乎没有企业出现盈利,而且亏损期还极有可能会延长。
  影响:资金链吃紧,部分养殖户退出
  由于销售不畅而库存高企,不少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资金链吃紧迹象明显。一般农户家庭中养殖资金的民间借贷保守估计可以达到养殖农户资金量的20%,这些资金的月度利率为1.5%~2%,如果是通过担保公司的民间借贷,月度利率则可能超过2.5%。持续的养殖亏损有可能会导致民间资金链出现断裂。
  由于资金链紧绷,一些养殖户不得不选择退出市场。现在有些养殖户的流动资金已经完全没有了,据粗略统计,有一半的养殖户已经将蛋鸡当作淘汰鸡出售,出售之后或转做其他行业。
  生猪养殖户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南方地区的一些300头以下中小规模养殖户的资金链已经出现吃紧迹象,开始淘汰母猪,一些中小散户也开始选择退出市场。
  不过,现在养殖户大规模退出市场的迹象并不明显,很多养殖户都想扛一扛,等待价格好转后,希望能将亏损的钱赚回来。
  对策:扶持政策出台,缓解后期涨价压力
  针对畜禽业面临的困境,日前国务院、农业部、商务部及多省市相继出台了应对政策措施,一方面保护养殖户的利益和积极性,另一方面缓解后期畜禽产品供给紧缺和价格大幅上涨的压力。
  “现在禽产品卖不出去,导致源头的鸡苗直接受到影响,未来一段时间禽肉、禽蛋可能会出现‘断档期’,从而引发价格大幅波动。”专家说。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崔治中表示:现在禽肉价格深度影响山东种禽业,而山东禽肉在全国市场占有份额很重。现在山东养殖市场的种鸡被扔掉,没有人搞养殖,几个生产周期后,大概6、7月开始禽肉价格将会大幅走高。
  伴随禽流感影响的消散,特别是下半年消费旺季到来,鉴于肉禽蛋在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较高,将会对国内物价产生较大的冲击,到中秋节时可能推动CPI上涨1.5~2.5个百分点。
  为了稳定家禽业发展,国务院5月8日召开的常务会议专门提出,在全力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工作的同时,实施稳定发展家禽业的措施,保护种禽生产能力。中央财政对家禽加工重点龙头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给予短期贴息,发挥农信社等地方金融机构的作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农业部随即召开会议,要求抓紧落实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密切监测生产和市场形势,加强疫病风险防控,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努力做到稳生猪、保家禽、促牛羊,保障畜产品供应,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并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将对祖代种鸡企业生产救助补贴资金和对重点禽加工企业贷款贴息落实到位,切实保护禽产业。
  (来源:《经济参考报》)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