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美育探究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古诗对孩子来说具有提高文化修养,充实精神世界的功能,也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发扬与创新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古诗教学中审美教育缺失的现状,并针对古诗教学审美教育的缺失这一现象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强调美育在古诗教学中的地位,呼吁社会、学校、教师及家庭注重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以完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成长。
  关键词:美;审美;审美教育;古诗教学;问题;实践策略
  一、小学古诗教学中“美”的缺失表现
  (一)教师讲,学生听
  小学古诗教学课堂中常出现这样的状况:教师在一整节课中常常在唱“独角戏”,无论是对古诗内容的分析还是总结,总是教师在滔滔不绝的讲,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将现成的知识编程好输入给学生,已然成为了知识的复制者,搬运工,但是学生作为课堂的参与者却体会、思考、讨论的很少。
  (二)教师讲,学生记
  在古诗教学中还存在這样一种现象:教师总结,学生照搬。就现状而言,小学古诗的学习过程就是重点字词的认写,古诗的背诵默写,诗意的背诵默写,中心思想的背诵默写,教师的教学活动总是围绕这些内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偏重知识识记,不注重学习迁移。
  (三)重字词,轻体验
  这一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教师将字词单列出来作为教学目标。将字词与诗句本身分割,通常会造成学习信息碎片化,不能形成完整的系统,且文字的古今意义不同,会给学生的古诗理解造成困扰;②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诗句(主要是重点字词)的识记上,而轻视或忽视培养学生体验诗歌中的审美意趣。古诗课堂变成识字,背诵课,缺少情感体验经历的古诗课又美在哪里呢?
  (四)重背记,轻吟诵
  一部分小学教师并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古诗吟诵指导,而将注意力放到古诗背记上,以学生古诗背诵量的大小,复述的效果为重点。更令人注意的一个现象是许多教师虽注意到了吟诵的重要性,但在引导上有些欠缺,比如有些教师喜欢让全班同学齐读,经常以声音洪亮,整齐划一为评价标准,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感情的抒发的,也有抹杀学生个性之嫌。
  (五)重知识,轻情感
  许多教师在制定古诗教学目标时,将重点放到识字,古诗背诵,诗意理解上,对情感目标的设计往往局限于“总结中心思想”上,学生从文本到情感的过渡显得生硬不自然,教师的总结大多也是照本宣科。在这种状态下,教师还常常要求学生将总结出的中心思想熟悉牢记。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学生自身的思考感悟和探索发现,情感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审美教育的实施更是不可及。
  二、小学古诗教学美育实践策略
  (一)古诗教学审美教育的基本保障——提升教师的素养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代理人,是传授文化与本领的向导,是学生行为的规范者,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学生的思想行为就代表了教师的素质。就古诗审美教育这一话题而言,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学生对古诗这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程度。那么,要实现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教师就需要“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两手抓。
  (二)古诗教学审美教育的提升发展——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育者在教学设计中也应不断改进设计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使小学语文教学不但实现教育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还带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最大化的促进小学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课本语言转化为课堂语言
  古诗的语言简练精悍,常常是一个字包罗万象,涵盖了许多内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要准确的理解诗意,贴切的表达诗意是有些困难的。因此“扩充古诗”就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这里的扩充并非单纯的将古诗的字词句逐一翻译,还包括诗之意境的延伸,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到位的课堂语言使课本语言饱含情意,生动具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前提下被诗情感染,真正获得古诗美的真谛。在组织课堂语言的时候教师应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情感的自然流露,态度的平易近人,语句的直白简洁。
  2.课本语言转化为感官盛宴
  之前本文已经提到过,要获得审美体验的前提是审美主体的感觉器官接受信息,那么在古诗教学实践中要使学生达到审美的学习目标就要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这种刺激的来源就是教学资源。有智慧的教师懂得借用各种形式的资源来丰富课堂以增强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以增进教学成效。在古诗课堂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丰富的感官刺激,让古诗具体呈现,生动演绎;让学生轻松理解,萌发情意;让课堂自然活泼,生机盎然。
  有一位小学教师在引出《所见》这一首古诗时是这样做的:教师问:“蝉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呀?”在学生回忆了蝉的形象并发言后,教师说:“蝉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动物,夏天的时候,他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热啊热啊!你看,这只蝉飞呀飞呀,飞到了大树上。“(教师将图片贴到黑板的大树上)教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自然地将蝉的形象展示给学生,体现的是教学资源对学生的视觉刺激,这一教学环节将诗中蝉的形象明朗化,蝉的具体意象便出现在学生的脑中,为后文理解古诗的情节发展做铺垫,同时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陈吉庆.教育美学[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97.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35.
  [4]朱光潜.美学论文集(第三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5]周凤丽.叶嘉莹“兴发感动”说与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其他文献
从信贷的供给效率、配置效率和产出效率等三个层面系统研究河北省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问题,结果发现,信贷的增长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融资率的提高有助于经济结构
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相继加大了实践环节的重视,为实践教学提供指导的理论教学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了当下需要研究的重点,同时作为理论教学的主要途径的课堂教学也应得到相应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文通过对窦娥悲苦一生的系统归纳和人物分析,对作品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进而对窦娥悲剧的成因,以及作者由于受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思想的影响和其阶级、历史的局限性,进行了阐述
摘 要:古诗词教学是小學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情感教育的实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情感教育难以或缺的重要环节。可是,在当前古诗词实际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系统阐述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问题,利用音乐、绘画、故事等手段将情感教育有效融入到古诗词教学当中。  关键词:情感教育;古诗词教学;渗透  情感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在推动人们的非智力因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促使当今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具有了极大的创新与变革,其中基于“大思政”理念下的教学改革使得素质教育得到有效落实,因此该教学理念受到了社会各
期刊
小朋友,你面前有三种配好的溶液:黄色溶液-1份盐,红色溶液-2份盐,蓝色溶液-3份盐。如果将它们两两组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你需要:七个用透明塑料吸管剪成的7.5cm长的小短管,
期刊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处理错题的能力是决定化学考试成绩优异的重要条件之一.目前我国高中化学教材根据实际内容进行改编,对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起到了积极作用.其核心不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