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相对于普通学校学生,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智力障碍学生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记忆能力差、学习能力弱,我们称之為特殊儿童。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力求形式多样,引导特殊儿童识字,做到精彩纷呈,帮助特殊儿童识记,加强生活运用,强化特殊儿童记忆,让他们学得轻松,习得快乐,记得深刻。
关键词: 特殊儿童 快乐识字 识字方法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提出识字与写字目标:“能认读和书写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例如:个人姓名、家庭住址、小区名、医院、车站站牌、超市、商场等公共场所常用文字)。”[1]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智力障碍学生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记忆能力差、学习能力弱,我们称为特殊儿童。在识字教学中让他们掌握这些抽象的文字犹如脚跛者登山,难上加难,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个挑战,怎样才能让他们快乐、自主、牢牢地记住汉字?笔者认为需要教师用智慧引导并帮助特殊儿童识字。
一、形式多样,趣味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特殊儿童没有经过学前教育,对课堂教学还很陌生,加之枯燥的课堂识字教学,识字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激发特殊儿童的识字兴趣,我们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充分调动特殊儿童各方面的感官,让学生在新、奇、特的情境中学习,使学生爱上识字,从而有效提高识字效率。
1.“变魔术”巧识字。
特殊儿童意识散漫,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直观、形象、鲜艳的图片和实物能直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木”时,我结合汉字的演变过程故弄玄虚: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变个魔术给你们看,学生立刻精神抖擞。我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一棵树,接着我说开始变了,同时课件抖落叶子,留下枝干,这时的“木”变成了象形文字,接着再变,变成现在的文字“木”,结合文字告诉孩子一竖就是粗壮的枝干,一横是树杈,下面的撇和捺是树根。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很快就记住了这个字。
后来在“木”的基础上继续变一变,学生在轻松、巧妙的氛围中认识了“禾”、“林”、“森”,以及一些木字旁的字。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显著。
2.“做动作”巧识字。
在教学一些动词时,动作演示是最好的方法,也符合特殊儿童的行为与思维习惯。比如学习生字“笑”,我让同学们看我的脸,学生说老师笑了,继续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的眼睛就是文字“笑”的哪个部分,很快学生发现了竹字头就是眼睛,继续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的嘴,做出夸张的动作,嘴角上扬,指导他们看字的下面,撇、捺就像老师的嘴角向上翘。继而同学们做出笑的表情,互相观察,在嘻嘻哈哈中“笑”印在了孩子的心里。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哭”,两个“口”代表眼睛,一点是哭流下的泪滴,下面部分代表嘴。诸如此类的字,学生从直观到抽象,虽难却变得不难了。
3.“读儿歌”巧识字。
儿歌语言通俗、结构整齐、节奏明快、朗朗上口,适合特殊儿童吟诵。我常把生字编成儿歌:两人坐地上。(丛);小丁丁,开电灯。(灯);火字旁边一个包,鬼子来了放大炮。(炮);上面小,下面大,不是尖,是什么?(尖)……这些儿歌简短、浅显、好读易记,已经成为孩子的口头禅,常听到孩子有意无意地挂在嘴边。
4.“扮角色”巧识字。
“角色扮演”是特殊儿童百玩不厌的游戏。为了让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生活,与社会生活类相关字的教学,我设计了“扮角色”的教学方法。如:准备“警察”、“医生”、“消防员”、“营业员”、“司机”等服装、道具,在每件物品上贴上相应的文字,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职业,穿上衣服,拿好道具,先识字再游戏。再次玩游戏时,学生必须先在词语卡片中准确地挑中所要扮演角色的卡片才能获得表演资格,因为儿童心中存有强烈的游戏渴望,所以就有了自主识字的意欲,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
二、精彩纷呈,帮助记忆
特殊儿童对于所学的知识记得慢,忘得快,刚刚说过的一句话,不一定能完全重复,刚刚做过的事,或立马就忘掉了,昨天学过的生字,也许今天就完全记不起来。因此,识字教学更要适应他们的记忆特点,一遍又一遍,反复出现,帮助他们记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打破了枯燥的周而复始,精心设计了精彩纷呈的活动,让特殊儿童把学过的生字牢记心中。
1.创造识字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识记生字。
班级是儿童学习、生活的主阵地,应当充分发挥它的主体作用,我让教室的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在教室里相应的地方贴上了“黑板”、“门”、“电脑”、“桌子”、“椅子”、“日光灯”等诸如此类的生字卡片,字与实物一一对应。在他们的课桌上贴上自己的姓名,让学生天天、时时刻刻和它们抬头不见低头见,并要求学生天天跟这些生字宝宝打招呼。
此外,黑板报上还设置了一棵识字树,树上长满了红红的果子(生字),每天下课跟孩子一起玩摘果子的游戏,通过反复摘取果子,强化生字的作用自然水到渠成。
2.妙趣横生的汉字游戏,让孩子在嬉戏中帮助记忆生字。
小猫钓鱼:给孩子带上小猫头饰,手拿鱼竿,老师读哪个字,孩子必须钓哪条鱼(鱼竿、鱼钩上有磁铁),比一比,谁钓的鱼多,多的赢。
送宝宝回家:创设情境,一天某生字宝宝迷路了,他伤心得大哭起来,你能帮他找到家吗?(把生字送到相对应的拼音或示意图下面)。
捉迷藏:生字宝宝们可调皮了,你看,某字宝宝又跟我们捉迷藏了,他躲在哪里呢?快点捉住他!(在一堆生字卡片中找出规定的生字卡片)。
打字牌:把生字卡片当作牌,2个一组,把牌平均分2份。一次出一张,交替出牌,一边出牌一遍读出字音,读错了收回去,先出完牌的赢。
踩地雷:在生字卡片中任意抽取2张做地雷,后混入众多卡片中,扔在地上,不能踩到地雷,踩到了取消游戏资格。
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学生学习生字更感兴趣了,通过游戏的开展不但加深了对字的识记,而且提高了语言能力、合作能力和游戏能力。 三、生活运用,强化记忆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特殊儿童的识字过程离不开生活,掌握了基本的识字技能才能更好地为生活服务,逛超市、看电影、坐公交、洗澡、买菜、看病等,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实践中强化生字的记忆,还可以在学校里创设生活的情境强化生字记忆。
1.抓住自然情境。
闪电打雷下雨时、有雾、下霜、下雪时,我们强化“雷”、“雨”、“雾”、“霜”、“雪”的記忆,并归纳出字的规律,这些都是和“雨”有关,让形象记忆与抽象记忆合而为一。
春天来了,带领学生走进花园,看到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强调“花”、“草”、“树”、“木”的记忆,再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我们可以强化表示颜色的字:“红、黄、兰、粉……”,通过抓住自然情景中的景物、现象,加强学生对字的认识与理解,并能初步学会运用。
2.参与生活情境。
培智学校大多配有功能性教室,感统康复训练教室、语言康复训练教室、生活技能训练教室等功能性教室,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教室开展识字教学。如:在生活技能训练教室,我们可以借助花生强化“剥”、借助苹果强化“削”、借助土豆强化“切”的记忆,并归纳出这些动作与“刀(刂)”的联系,不但强化记忆了字形,而且加深理解了字的意思。在感统康复训练室康复时,我们把每个康复器材上都贴上名称,并在康复过程中强调“踏”、“推”、“扶”、“跑”、“提”、“跳”等字的记忆,并归纳出康复动作与手(扌)和脚(足)是有关联的。
3.走进社会情境。
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一些字将会频繁出现,通过不间断地识记,强化生字的记忆。如我们走进超市,看价格标签强化元、角、分等字的记忆;走进医院,看醒目的字强化挂号、交费、取药等字的记忆;走进影院,看座位强化排、座等字的记忆;走进饭店,看菜单强化炒、烧、炸等字的记忆;走进车站,看售票大屏强化车、次、班、时、间等字的记忆。
特殊儿童对汉字的理解与记忆能力远不如普通小学生,在教识字时,我们不仅要通过多读多写帮助他们记忆,最要运用智慧,巧用方法帮助他们记忆,让他们学得轻松,习得快乐,记得深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S].2016.
关键词: 特殊儿童 快乐识字 识字方法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提出识字与写字目标:“能认读和书写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例如:个人姓名、家庭住址、小区名、医院、车站站牌、超市、商场等公共场所常用文字)。”[1]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智力障碍学生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记忆能力差、学习能力弱,我们称为特殊儿童。在识字教学中让他们掌握这些抽象的文字犹如脚跛者登山,难上加难,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个挑战,怎样才能让他们快乐、自主、牢牢地记住汉字?笔者认为需要教师用智慧引导并帮助特殊儿童识字。
一、形式多样,趣味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特殊儿童没有经过学前教育,对课堂教学还很陌生,加之枯燥的课堂识字教学,识字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激发特殊儿童的识字兴趣,我们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充分调动特殊儿童各方面的感官,让学生在新、奇、特的情境中学习,使学生爱上识字,从而有效提高识字效率。
1.“变魔术”巧识字。
特殊儿童意识散漫,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直观、形象、鲜艳的图片和实物能直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木”时,我结合汉字的演变过程故弄玄虚: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变个魔术给你们看,学生立刻精神抖擞。我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一棵树,接着我说开始变了,同时课件抖落叶子,留下枝干,这时的“木”变成了象形文字,接着再变,变成现在的文字“木”,结合文字告诉孩子一竖就是粗壮的枝干,一横是树杈,下面的撇和捺是树根。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很快就记住了这个字。
后来在“木”的基础上继续变一变,学生在轻松、巧妙的氛围中认识了“禾”、“林”、“森”,以及一些木字旁的字。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显著。
2.“做动作”巧识字。
在教学一些动词时,动作演示是最好的方法,也符合特殊儿童的行为与思维习惯。比如学习生字“笑”,我让同学们看我的脸,学生说老师笑了,继续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的眼睛就是文字“笑”的哪个部分,很快学生发现了竹字头就是眼睛,继续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的嘴,做出夸张的动作,嘴角上扬,指导他们看字的下面,撇、捺就像老师的嘴角向上翘。继而同学们做出笑的表情,互相观察,在嘻嘻哈哈中“笑”印在了孩子的心里。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哭”,两个“口”代表眼睛,一点是哭流下的泪滴,下面部分代表嘴。诸如此类的字,学生从直观到抽象,虽难却变得不难了。
3.“读儿歌”巧识字。
儿歌语言通俗、结构整齐、节奏明快、朗朗上口,适合特殊儿童吟诵。我常把生字编成儿歌:两人坐地上。(丛);小丁丁,开电灯。(灯);火字旁边一个包,鬼子来了放大炮。(炮);上面小,下面大,不是尖,是什么?(尖)……这些儿歌简短、浅显、好读易记,已经成为孩子的口头禅,常听到孩子有意无意地挂在嘴边。
4.“扮角色”巧识字。
“角色扮演”是特殊儿童百玩不厌的游戏。为了让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生活,与社会生活类相关字的教学,我设计了“扮角色”的教学方法。如:准备“警察”、“医生”、“消防员”、“营业员”、“司机”等服装、道具,在每件物品上贴上相应的文字,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职业,穿上衣服,拿好道具,先识字再游戏。再次玩游戏时,学生必须先在词语卡片中准确地挑中所要扮演角色的卡片才能获得表演资格,因为儿童心中存有强烈的游戏渴望,所以就有了自主识字的意欲,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
二、精彩纷呈,帮助记忆
特殊儿童对于所学的知识记得慢,忘得快,刚刚说过的一句话,不一定能完全重复,刚刚做过的事,或立马就忘掉了,昨天学过的生字,也许今天就完全记不起来。因此,识字教学更要适应他们的记忆特点,一遍又一遍,反复出现,帮助他们记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打破了枯燥的周而复始,精心设计了精彩纷呈的活动,让特殊儿童把学过的生字牢记心中。
1.创造识字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识记生字。
班级是儿童学习、生活的主阵地,应当充分发挥它的主体作用,我让教室的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在教室里相应的地方贴上了“黑板”、“门”、“电脑”、“桌子”、“椅子”、“日光灯”等诸如此类的生字卡片,字与实物一一对应。在他们的课桌上贴上自己的姓名,让学生天天、时时刻刻和它们抬头不见低头见,并要求学生天天跟这些生字宝宝打招呼。
此外,黑板报上还设置了一棵识字树,树上长满了红红的果子(生字),每天下课跟孩子一起玩摘果子的游戏,通过反复摘取果子,强化生字的作用自然水到渠成。
2.妙趣横生的汉字游戏,让孩子在嬉戏中帮助记忆生字。
小猫钓鱼:给孩子带上小猫头饰,手拿鱼竿,老师读哪个字,孩子必须钓哪条鱼(鱼竿、鱼钩上有磁铁),比一比,谁钓的鱼多,多的赢。
送宝宝回家:创设情境,一天某生字宝宝迷路了,他伤心得大哭起来,你能帮他找到家吗?(把生字送到相对应的拼音或示意图下面)。
捉迷藏:生字宝宝们可调皮了,你看,某字宝宝又跟我们捉迷藏了,他躲在哪里呢?快点捉住他!(在一堆生字卡片中找出规定的生字卡片)。
打字牌:把生字卡片当作牌,2个一组,把牌平均分2份。一次出一张,交替出牌,一边出牌一遍读出字音,读错了收回去,先出完牌的赢。
踩地雷:在生字卡片中任意抽取2张做地雷,后混入众多卡片中,扔在地上,不能踩到地雷,踩到了取消游戏资格。
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学生学习生字更感兴趣了,通过游戏的开展不但加深了对字的识记,而且提高了语言能力、合作能力和游戏能力。 三、生活运用,强化记忆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特殊儿童的识字过程离不开生活,掌握了基本的识字技能才能更好地为生活服务,逛超市、看电影、坐公交、洗澡、买菜、看病等,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实践中强化生字的记忆,还可以在学校里创设生活的情境强化生字记忆。
1.抓住自然情境。
闪电打雷下雨时、有雾、下霜、下雪时,我们强化“雷”、“雨”、“雾”、“霜”、“雪”的記忆,并归纳出字的规律,这些都是和“雨”有关,让形象记忆与抽象记忆合而为一。
春天来了,带领学生走进花园,看到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强调“花”、“草”、“树”、“木”的记忆,再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我们可以强化表示颜色的字:“红、黄、兰、粉……”,通过抓住自然情景中的景物、现象,加强学生对字的认识与理解,并能初步学会运用。
2.参与生活情境。
培智学校大多配有功能性教室,感统康复训练教室、语言康复训练教室、生活技能训练教室等功能性教室,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教室开展识字教学。如:在生活技能训练教室,我们可以借助花生强化“剥”、借助苹果强化“削”、借助土豆强化“切”的记忆,并归纳出这些动作与“刀(刂)”的联系,不但强化记忆了字形,而且加深理解了字的意思。在感统康复训练室康复时,我们把每个康复器材上都贴上名称,并在康复过程中强调“踏”、“推”、“扶”、“跑”、“提”、“跳”等字的记忆,并归纳出康复动作与手(扌)和脚(足)是有关联的。
3.走进社会情境。
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一些字将会频繁出现,通过不间断地识记,强化生字的记忆。如我们走进超市,看价格标签强化元、角、分等字的记忆;走进医院,看醒目的字强化挂号、交费、取药等字的记忆;走进影院,看座位强化排、座等字的记忆;走进饭店,看菜单强化炒、烧、炸等字的记忆;走进车站,看售票大屏强化车、次、班、时、间等字的记忆。
特殊儿童对汉字的理解与记忆能力远不如普通小学生,在教识字时,我们不仅要通过多读多写帮助他们记忆,最要运用智慧,巧用方法帮助他们记忆,让他们学得轻松,习得快乐,记得深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S].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