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影像计算的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价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_tu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评价方面,血流储备分数因能特异性地反映出冠状动脉病变的功能学特征,被国内外指南推荐应用于指导临界病变或多支病变患者血运重建策略的制订.随着近年来冠状动脉CT、冠状动脉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及血管内超声等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成像的基础上,经人工模拟计算得出的新型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价手段应运而生.本文对近年来基于影像计算的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价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阑尾脓肿及坏疽是急性阑尾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腿伤克斯特菌(K.gyiorum)为罕见细菌,某院收治1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阑尾脓液培养出扁平、浅灰色、表面干燥、不透明、边缘呈扩散状的菌落,质谱系统及16S rRNA基因测序均鉴定为K.gyiorum,经过急诊手术及敏感药物治疗后,该患者成功治愈.此文就K.gyiorum致阑尾脓肿的病例进行报告及文献复习.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指应用抗生素后发生的、与抗生素有关的腹泻,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其发病机制并未完全阐明.艰难梭菌(CD)是一种具有芽孢结构厌氧的肠道致病菌,被认为是引起AAD的常见原因,越来越多研究表明AAD与艰难梭菌感染(CDI)相关,但CD致AAD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文通过阐明AAD与CD的关系,并从多个方面分析CD致AAD可能作用机制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相关治疗方法,以期改进AAD的治疗与预防.
目的 调查一起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暴发的原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2019年6月1日 *8月17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肾脏疾病中心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暴发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通过队列研究验证高危因素.对腹膜炎患者的透析产品进行微生物培养探索可能病原体.结果 病例对照研究表明,使用“YW”牌碘伏帽是本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暴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OR为15.40,95%CI为2.93~80.95.队列研究证实,使用“YW”牌碘伏帽是本次暴发的原因,HR为6.81,95%CI为2.61~17.77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制定本目录.本目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rn二、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应当根据其特性和处置方式进行,并与当地医疗废物处置的方式相衔接.在保证医疗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减少使用含汞血压计和体温计,鼓励使用可复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替代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以实现源头减量.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
目的 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使用趋势.方法 收集2015年3月至2020年2月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PCI的患者数据,统计近5年来DCB的使用情况,将DCB在支架内再狭窄与原发血管病变中的使用进行比较,并针对原发病变中的应用进一步分析.结果 2015年3月至2020年2月共18377例患者接受PCI,其中934例使用DCB,其在PCI患者中的使用占比由1.71%增加至10.31% (P<0.001).在使用DCB的患者中,支架内再狭窄
目的 评估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治疗严重钙化病变的临床结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入选2011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行斑块旋磨术治疗的280例患者(301处病变),并对患者进行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分析患者临床基线特征、病变及手术特点、术中并发症以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卒中)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所有280例患者301处病变中手术即刻成功率97.7%,手术成功病变均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术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之一.多重耐药菌,甚至全耐药菌的出现给世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近年来,多项试验研究证明,细菌可在抗菌药物等压力条件下通过产生特异性的ncRNAs或通过其构像的变化调控相关耐药基因的表达,在调节细菌的耐药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总结调控性非编码RNAs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调控作用及其作为药物靶点的研究,以期为应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问题提供帮助.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合并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的预测因素,探讨分支保护策略,并评估分支闭塞与围术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CTO病变闭塞段近端或远端5mm范围内存在直径≥2.0 mm分支的患者245例,根据术后分支血流情况分为闭塞组和非闭塞组.结果 36.3%(245/675) CTO病变患者合并分叉病变,其中左前降支分叉病变最常见(63.7%,156/245).77.1%分叉病变位于闭塞段近端,分支闭塞组真性分叉病
冠状动脉扩张症是冠状动脉疾病的一种,发病率较低.由于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该疾病的识别和诊断率明显提高.目前该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就该疾病的分型、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现状和研究进展作一讨论.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和理念的发展,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成功率得到明显提高.但研究表明,CTO病变成功开通后因操作复杂需要置入较长的药物洗脱支架(DES),而支架长度是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再次血运重建等不良事件的强有力预测因素.因此接受CTO-PCI的患者术后可能面临较高的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再狭窄的潜在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吸收特性的生物可吸收支架(BRS)能否成为CTO开通后的新选择呢?本文对BRS在CTO-PCI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