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明确不同栽培方式与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危害程度的关系,在田间比较了5种水稻栽培方式(直播、小苗手插、大苗手插、小苗机插和大苗机插)对病害发生程度和水稻产量损失的影响。结
【机 构】
: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省宁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基金项目】
:
宁波市农科教结合项目(2014NK41),浙江省公益计划项目(2015C32066),浙江省农业厅2015年“三农六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2008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不同栽培方式与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危害程度的关系,在田间比较了5种水稻栽培方式(直播、小苗手插、大苗手插、小苗机插和大苗机插)对病害发生程度和水稻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田发病最轻,水稻产量损失最小;大苗机插发病最重,产量损失最大。移栽种植时,小苗机插发病较轻,病丛率显著低于小苗手插、大苗手插和大苗机插。因此,从细菌性基腐病控制的角度,在生产中推广直播或者小苗机插的栽培方式更有利于控制该病害发生。
其他文献
中早22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长江中下游稻区首个超级常规早稻品种,2006年引入诸暨进行试验示范推广,表现为苗期耐寒性好、叶片挺直、生长势旺盛、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后期
晚白垩世是下庄铀矿田最重要的成矿期阶段,早、晚两次成矿作用(130~120 Ma和80~60 Ma)均生于石英正长岩(γξ3(1)>)固结期后.成矿热液主要是沿北北东向断裂向上运移,致使断裂构
介绍了从纯UNIX平台转为UNIX平台和WINNT平台混合型系统的实现方法,并经过了一年时间的试运行,效果良好,同时针对设备选型提出了建议。
初期雨水污染治理是湖溪河综合整治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工程特点研究,采用初期雨水就地处理的工程方案。初期雨水截留调蓄标准采用8 mm降雨量,处理设施规模为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