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土地,已与身份没有关系了”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ry_2005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 经国家周刊》:你认为,重庆户改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刘俊:重庆的做法,是想以城镇化来大幅度减少农业人口,然后让农民在农村的人均资源占有量翻倍,以解决种粮不赚钱和社会二元结构的问题。
  中国农业本身没有办法解决农民致富的问题。因为它首先承担了维护粮食安全的任务,这就限制了按照市场机制有利可图的原则来设计制度。因为一旦要靠种粮来赚钱,城市里可能有40%的人就要活不下去,因为他买不起粮食了。
  如果这个政策没有改变,那农民要想靠种粮来致富就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所以,你不能让中国农业做它做不了的事,仅仅依靠农村让农民实现全面小康那是不现实的。
  如果重庆户改能够实现,那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就多了,农业的利润就可能接近市场平均利润。如果农业自己能够达到平均利润,那城乡之间投入到工业商业的劳动与投入到农业的劳动所获得的利益基本上就差不多了,也才有可能打破城乡之间的分割。
  《财经国家周刊》:“三件衣服”和“五件衣服”之间的关系在这次改革中引发了很多争议。有人说,无论是“三件衣服”,还是“五件衣服”,都是农民的权利,这两者之间不应该是一种交换关系。你怎么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刘俊:“三件衣服”和“五件衣服”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实际上,我们现在实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早已经不是制度设计之初的制度了。农民当初得到承包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在当时都是基于对农民的生存保障。尽管现在还在叫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看起来没有变,实际上已经是在按效率来做了。就是说,没有让我们的土地制度再承担起农民的生存保障这个功能。
  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新增的人口你不可能再给他配置土地。我们在实施承包的时候只是以那个时候的成员为基准,那新增的成员也就不会再有土地配置给他。在我2005年起草《重庆市土地承包办法》的时候,重庆市新增的无地人口有300多万。如果“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这个政策再执行下去,毫无疑问,以后的无地人口还会更多。
  我们最近的那一轮土地承包的法律性质和意义类似于土改,是在确立土地的财产权。只不过我们确立的是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只要你不违反用途管制,你就可以去市场上流转,这就是你的财产权。这个权益不与成员身份挂钩,这个在物权法上是有明确规定的。
  这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现在农民手里拿到的土地承包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与成员身份已经没有关系了。这个权益在那次承包的时候就已经固化了。
  我们再过来看所谓的“五件衣服”,关于社会保险的那几种权益,压根和农民承包地的权益不搭界。因为社会保险权益产生的基础是以参与劳动为基础。比方说,我给用人单位提供了劳动力,那你用人单位就必须要给我提供这些保险。这是劳动者给用人单位创造价值的一种衍生。这个权益的享受与身份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与现在他的土地财产权也是没有关系的。
  《财经国家周刊》:那您认为政府如果想获得这“三件衣服”,应该通过怎样的途径?
  刘俊:对于农民来说,虽然这“三件衣服”都是你的,但是你不能让土地资源闲置,这是有法律约束的。因为土地也是资源,不能闲置。这就逼着你将土地使用起来,等于是加速了流转。在目前的这种状况下,种地不赚钱那谁买啊,卖不卖那是你自由,如果你不卖可以,那你必须要用。但是如果你要卖没有人买,那我政府出钱来买。我觉得这个是最符合现代制度运行的一个路径。
  (本刊记者陈少智对本文亦有贡献)
其他文献
3月21日,南方科技大学开课了。45名学生聆听来自香港大学的物理学家唐叔贤讲授应用物理。这是南科大的第一课,也可以说,是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第一步。  南科大的构想起于深圳市委市政府的一个雄心:“参照香港科大建校的模式,一步到位地建成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这是深圳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深圳这个人均GDP全国第一的特区城市,需要一所更高标准的大学吸引人才,再造特区的人才优势。所以,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
期刊
民工荒不能保证农民工收入提高。根据市场信息不对称理论,由于雇主和雇员间信息地位不同,雇员收入增速与经济发展增速会出现不匹配。  随着中国人口进一步老龄化趋势,适龄工作的劳动力供给相对减少,劳动力供给方对于均衡价格即货币工资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从而出现员工从一个部门向另一部门流动,以获取更高收益,打破了原有的充分就业均衡状态。  因此,如果有市场失灵的话,劳动力市场最容易失灵。因为劳动力市场设计的生产
期刊
进入2011年,货币政策由“宽”入“紧”,而融资需求却未见降温,供需天平两端加速失衡。  于是,游走在正规融资渠道罅隙间的民间借贷,对接了信贷需求的巨大缺口。  “月息4分已是底限,6分是正常要价,高者达到月息1毛5(年利率180%)”,窜高的数字不停地刷新民间借贷利率的峰值。  强烈的需求,推升着“供给”成本,受到刺激的民间融资膨胀式发展,“散兵游勇”般的个人高利贷行为已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担保
期刊
强 震、海啸和核危机,日本巨灾的冲击波仍在全球“辐射”。  重建预期下,海外套利日元和投机资金大量回流日本国内,导致日元出现强劲逆市升值,以致于G7(七国集团)3月18日开始紧急干预日元汇率。这是2000年以来G7的首次联合干预行动。  然而,地震,尤其是核事故重挫日本国民信心,在这一背景下,日元长期贬值恐不可避免;从长期看,G7 也不存在持续干预日元汇率的必要性。  一面是日元泛滥,另一面还有美
期刊
铁路建设企业把“套取一些小钱”的原因,归咎为铁路工程造价标准(即定额标准)偏低、压缩工期和清理概算困难三个方面。“‘施工单位使用虚开、冒名或伪造发票入账’的问题,铁道部是不是应该把这部分资金审核出来,并且将其从清概资金中剔除?”铁道部人士亦提出相当明确的问题    国家审计署3月23日公布了“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项目2010年跟踪审计结果”,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中铁大桥局、中铁十三局等施工单位在工
期刊
深圳特区的30年历史,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一个典型缩影。  30年前,这个叫深圳的小渔村,属广东省宝安县管辖,乃边防重地——因为它与香港仅一河之遥。如果说当时的深圳因什么出名,就是它曾是一个逃往香港的必经之路。这种逃港事件,直到1979年还在大规模发生,深圳河两边的巨大经济差异,令生活在贫困中的内地民众不惜铤而走险,当时,一些群众听信谣言涌向深圳的海防前哨。  然而,历史就是如此机缘巧合。一年后
期刊
美国学者理查德弗罗里达3年前通过卫星观看全球夜景时发现,在东亚地区的香港和深圳,出现一片连绵耀眼的城市灯光。他将其命名为“香圳”。这个“合成词”形象地表达了弗氏的寄望:“香港+深圳”很有可能取代东京的地位,成为与纽约、伦敦站在一起的第三大“世界城市(全球城市)”。  这样的断言两年前美国《时代》杂志也做过。在题为《三城记》的封面文章中,作者提出了“纽伦港”这一新概念,认为纽约、伦敦和香港这三个以共
期刊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最新数据,全球粮食价格已经连续8个月上涨,甚至已经超过2007年至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时的价格水平。  我们认为,造成此轮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原因仍然是粮食市场的基本面因素。2010年,世界粮食市场形势严重趋紧。特别是在谷物市场,2010年的产量较2009年出现了下滑。世界范围的粮食产量和库存量都处于较低水平,而食品、种子和生物燃料等方面对粮食的需求却仍然强劲。
期刊
多事之春的危机链条  这个春天,从地中海到大西洋,再到太平洋,从石油、核电到欧债危机,一条影响世界经济的传导链条正在形成。  利比亚战局、葡萄牙等国主权债务危机的深化,以及日本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一连串或突然爆发、或酝酿已久的事件,为2011年全球经济走势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这一系列不确定性看似相互独立,实则互相勾连,有可能形成由局部地区引发的“蝴蝶效应”,成为主要经济体复苏之路上的暗礁。    
期刊
2.5万亿元。这个最新公布的巨量投资计划,不是来自中央政府,而是来自广东省与近三分之二央企的联姻。  3月中旬以来,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带队、各主要部门、地市领导悉数到场的广东省政府招商团来到北京,先后签下249个合同项目,总投资2.539万亿元。而其合作方,则是71家央企,占全部央企(122家)的58%强。  这并非个案。2010年年中至今,央企在投资方面突飞猛进,从东南沿海到中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