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现代教学技术成为语文教学的双刃剑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b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于是,这两者之间有了交点,从表面上看可以相得益彰,但透过表象,现代教学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的诸多双面效应。
  关键词: 现代教学技术 语文教学 双刃剑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鉴于此,多媒体技术已成了今天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东西,让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更有效地整合,成了众多教师努力探索和追求的方向。教育技术的总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但由于教育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方法也就不同。综观这几年现代教学技术的普及和不断深化,由此带来的效益和后果也不断涌现,重新把握多媒体教学的现状,探讨发展多媒体教学的对策,是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别让现代教学技术成为语文教学的双刃剑。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文学的课程,是一门训练形象思维的学科,它与数学、科学的教学有着很大差别,而多媒体集声音、图像和动态画面于一体,让学生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个冷冰冰的方块字,于是,这两者之间有了交点,从表面上看可以相得益彰,但透过表象,现代教学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的诸多双面效应。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去完善。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既能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又有可能减弱学生的想象力和再创造能力。
  现代心理学认为,青少年认识和感知事物具有一定的过程和规律,它往往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青少年的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而这种认知需要往往是由感知事物的直观现象首先引发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一些精美的动画,把它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可以起到优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因为它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平面型的教学方法转化成图、形、象、音、影、文字相结合的多媒体动态形式和立体式的教学,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鲜艳生动的图形声像一体、动静结合的画面、界面可亲的学习屏幕,都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唤起其高涨的学习情绪,诱导学生在情感和行为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例如,初中语文《春》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把春雨、春草、春花、春风描绘得有声、有色、有味、有感觉,遣词优美、生动,富于联想。对于这样一篇美文,在教学时,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制作课件中,课的开始部分配合优美动听的萨克斯名曲《春风》,动态画面展现各种美丽的花草,飘柔的风,细细的雨,以及充满生机活力的人的活动。让学生如身临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给人的活力与启迪。创设这样的情境,学生自然而然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
  但是,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配上动人的音乐,会使学生过分关注画面的细节和音乐的旋律而忽略对问题的提出、思考、追寻的思维活动,以致用“看”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客观世界,而排斥深入思考的“想”。而语文课的魅力却在语言阅读本身。语言阅读的乐趣在语言阅读的二次创造中。语文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目的也只是辅助学生更好地把语言文字还原成生活图景,并加以感受或表达,进而创造新的生活图景,丰富情感体验。而现在很多语文教学课件画面花哨,动感十足,有的是一幅幅优美的图片欣赏,有的则是文字的篇章,这些过于直观的或具体的图片不但没有给语文教学带来有效的辅助教学,反而大大削弱了语文课的“语文味”,反而适得其反。听过同事邵老师的一节优秀课展示,在上课的导入环节她给我们呈现图文并茂的戴望舒《雨巷》,当时学生确实被这样优美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吸引了,很多同学在第二诗节也轻声地跟着朗读,本以为这样的开头足以让本堂课出彩,哪知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与《雨巷》并没有多大的关联,很多同学反而走不进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实在是让多媒体教学破坏了原生态“语文味”。
  二、多媒体丰富的网络资源介入既能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又有可能模糊了语文课的界限。
  语文课文是文字篇章,汉语言的丰富含义及中国文学的含蓄性有时会为解读文本带来一定的难度或者歧义,而且现成的教参无法为琐碎的文字解读提供更明确的依据,同时语文课程是一门资源异常丰富的学科,特别是新课程的出台,更是需要大量的信息来为语文教学服务,强大的网络检索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为语文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信息容量。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广取博览、博采众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大容量的接触知识,经过自己的分析取舍,最后形成语文知识的积淀。因此学生在初中阶段学好语文,打好语文基础,要建立在广取博览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互联网接入课堂,可以打破上课时间的限制,穿越时间的隧道,把远古的神话拉进课堂欣赏;可以打破空间的局限,思接千载,神游万里,尽览世界奇丽风光;可以同陶渊明一起“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也可以同李白一道去感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种大量占有教学资源的优势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不可能具备的,而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很容易做到这一点,从而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四十五分钟内获得最大量的知识。
  但是,我听过一位老师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公开课,整堂课上打出的罗布泊今日的图片异常丰富,对于罗布泊的介绍文字也是一张又一张的幻灯,可是整堂课上却少了激情的朗读,缺少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对文字的解读,一堂语文课就这样被上成了一堂科学课,一堂环保主题教学班会课。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预设性既能优化课堂设计,又有可能限制语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语文课堂不能很好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而精美的图片影像资料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是不容易观察到的景物,用现代教育手段充分展示出来,调动学生的感官功能,为突破课文的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可以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换方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从走进文本,到走出文本,环环相扣,课堂思路清晰,氛围浓烈,殊不知,学生的每一步课堂学习,都受制于老师的思路,而老师的课堂模式,又受制于已经生成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形成对客观事物的个性化理解,如果多媒体课件控制的教学过程过于严密和紧凑,教师往往为电脑的简单操作工,不能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多媒体课件的预设性限制了语文教师非常好的教学思路,大量的课外辅助只不过用“机器”代替“人灌”,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填鸭式是一样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受阻,更不能培养学生的人文性、文学性。
  语文教学活动与多媒体的合理运用,的确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这无疑是信息时代教学活动的一大进步。现代教育技术大规模地走进语文课堂已成必然,是有效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任何一项科技的发展,都是一把双刃剑,因此,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语文老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力求做到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避免滥用;要重视教学主体的参与性,以及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教学设计质量。在教学实践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并深入研究多媒体教学规律,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开阔学生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景阳编.语文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2]郭绍青.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法资源库.甘肃音像出版社,2006.
  [3]王志强,蔡平.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3.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收集及分离来源于国内各地的40株鱼源嗜水气单胞菌,研究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性、质粒指纹图谱及不同消除剂对质粒的消除效果,同时探讨质粒指纹图谱及质粒大小与耐药性
学位
摘 要: 针对新编高中语文教材,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改革教学模式,在网络技术条件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的、自主性学习的,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网络技术环境 新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给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非常优越的物质条件,特别是校园网与互联网的沟通,可以把电子图书馆的资料提供
摘 要: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采用课堂提问和课堂辩论赛等教学方法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辩论能力。作者采用课堂提问、辩论赛等方法,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经过这样有意识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们的思辨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高职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法 课堂辩论赛 思维能力 辩论能力    我曾承担08高职语文第二册的教学任务。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经
<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治疗药物和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也得到了显著的延长,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肿瘤相关性疲劳(cancer related fatigu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coli,STEC)又称产Vero毒性大肠杆菌(Vero toxin-producing E.coli,VTEC),已经成为一种可以导致食品污染和引起人类严重疾病的人兽
摘 要: 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对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中指出:“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实践、善于创造的现代素质,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  一、创设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