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斜桥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农村完全中学,受到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只重视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自主性和能动性,被动学习。针对这种状况,我校于2009年从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的视角提出了“163·四步八阶”教学策略。“163·四步八阶”教学策略,是将“教”与“学”的过程分为自主学习,课前检测——尝试练习,小组互助——展示汇报,师生研讨——总结提升,布置任务八个阶段,按四个相关的步骤来实施教学流程。把学生按照10%学优生,60%学常生,30%学潜生建立6—8人常态化合作学习小组,实施以学生合作探讨,教师适时点拨为主要特点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自主学习,课前检测
自主学习,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以问题作引导,使学生自己设计与完成实验,并收集、分析、处理信息,亲身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的兴趣、习惯和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课前预习部分,教师根据课堂即将学习内容,设计预习案引导学生自习,让学生熟知基础性知识内容;另一方面指对上节课堂已学内容的及时巩固,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要点和笔记内容,理解、消化所学知识。课前检测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也是基础知识的再现;二是对复习巩固过程的督促,促学生养成先复习、后作业的好习惯。课堂预习时的自学指导预习又称“尝试”,是在教师引导下,对新的学习内容先进行探究的教学阶段,它也是教学中学生自学活动的开始,根据学科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定义,规律复杂等特点。在预习指导上,教师要指明前进的方向和路径,避免学生走弯路。如:物理性质学习法:全面描述→个性概括→作用意义→联想;化学性质学习法:性质阐述→理论解释→实验证明→作用意义→联想;教师指导预习的行为是教师提供有关易读、明了,能起到指导自习的提纲,提供实验器材。
二、尝试练习,小组互助
教师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所学知识,引领学生自我阅读和分析文本,做尝试性的练习。小组成员间交流答案,就问题的不同见解展开讨论,初步达成共识。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了解合作情况,敦促学生积极行动,适时指出并解决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同时也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自主性学习中应让学生自已提出疑问,然后进行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交流,归纳小结解释其内在的深层关系,最后是在掌握主要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探索新的知识。如把乙炔的实验室制法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乙烯这一不饱和烃的性质,从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角度出发,让学生大胆地猜测乙炔与酸性高锰酸钾及溴水的反应现象,然后让学生自已动手用实验来回答自已的问题,而在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也可让学生产生各种疑问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你的实验结果是否和别人的一样?为什么你的实验和别人的不一样?在乙炔燃烧的实验中,学生会很自然地发现乙炔的燃烧火焰与乙烯的燃烧现象不同,这也同样激发学生去找原因,这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学生渴求找到答案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带着问题去学习并通过自已的努力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标,不仅能够提高自已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增强创新意识。
三、展示汇报,师生探讨
各小组代表展示合作交流成果,其他成员对成果展示做出评价并及时更正答案,确保学生当堂订正。教师针对发现的共性问题做适当指导,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材料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师生共同探讨甚至争论,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求异创新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也使学生竞争合作的情感和意识得到升华。
四、总结提升,布置任务
总结提升是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过程方法以及能力进行的总结,提升到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和学科理念的高度,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掌握科学的知识技能、巧妙地方法,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布置任务是指给学生明确课后作业,包括预习和复习任务,与课前检测形成对应。如此循环往复,长期坚持,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自主学习,课前检测
自主学习,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以问题作引导,使学生自己设计与完成实验,并收集、分析、处理信息,亲身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的兴趣、习惯和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课前预习部分,教师根据课堂即将学习内容,设计预习案引导学生自习,让学生熟知基础性知识内容;另一方面指对上节课堂已学内容的及时巩固,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要点和笔记内容,理解、消化所学知识。课前检测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也是基础知识的再现;二是对复习巩固过程的督促,促学生养成先复习、后作业的好习惯。课堂预习时的自学指导预习又称“尝试”,是在教师引导下,对新的学习内容先进行探究的教学阶段,它也是教学中学生自学活动的开始,根据学科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定义,规律复杂等特点。在预习指导上,教师要指明前进的方向和路径,避免学生走弯路。如:物理性质学习法:全面描述→个性概括→作用意义→联想;化学性质学习法:性质阐述→理论解释→实验证明→作用意义→联想;教师指导预习的行为是教师提供有关易读、明了,能起到指导自习的提纲,提供实验器材。
二、尝试练习,小组互助
教师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所学知识,引领学生自我阅读和分析文本,做尝试性的练习。小组成员间交流答案,就问题的不同见解展开讨论,初步达成共识。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了解合作情况,敦促学生积极行动,适时指出并解决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同时也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自主性学习中应让学生自已提出疑问,然后进行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交流,归纳小结解释其内在的深层关系,最后是在掌握主要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探索新的知识。如把乙炔的实验室制法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乙烯这一不饱和烃的性质,从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角度出发,让学生大胆地猜测乙炔与酸性高锰酸钾及溴水的反应现象,然后让学生自已动手用实验来回答自已的问题,而在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也可让学生产生各种疑问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你的实验结果是否和别人的一样?为什么你的实验和别人的不一样?在乙炔燃烧的实验中,学生会很自然地发现乙炔的燃烧火焰与乙烯的燃烧现象不同,这也同样激发学生去找原因,这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学生渴求找到答案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带着问题去学习并通过自已的努力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标,不仅能够提高自已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增强创新意识。
三、展示汇报,师生探讨
各小组代表展示合作交流成果,其他成员对成果展示做出评价并及时更正答案,确保学生当堂订正。教师针对发现的共性问题做适当指导,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材料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师生共同探讨甚至争论,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求异创新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也使学生竞争合作的情感和意识得到升华。
四、总结提升,布置任务
总结提升是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过程方法以及能力进行的总结,提升到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和学科理念的高度,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掌握科学的知识技能、巧妙地方法,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布置任务是指给学生明确课后作业,包括预习和复习任务,与课前检测形成对应。如此循环往复,长期坚持,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