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用结合型课堂教学

来源 :当代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gm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用”分离、重“学”轻“用”是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指向“学用结合”的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提质创新的必然选择。根据“学”“用”的不同内涵和指向,课堂教学中的“学用结合”具有四种类型:学会-会用、会学-会用、学会-活用、会学-活用,体现为不同的学用境界。学用结合型课堂教学具有整体性、关联性、情境性、实践性等特征。设计“结构-定向”的表现性目标、践行指向积极迁移的教与学、开发教学论取向的情境评价应成为学用结合型课堂教学的实践追求。
其他文献
内陆水体(湖泊、水库、沼泽、河流)和河口海洋等底部,广泛且连续分布着沉积物质,在其形成过程中受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具有与污染物有关的环境意义和特征。中国区域差异大,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经过近几十年来围绕沉积物环境和污染控制开展的研究,我国相关成果不断涌现。首先介绍了国际上有关沉积物环境的若干里程碑性研究,回顾了前70年我国沉积物研究的发展历程。然后侧重于与人为活动有关的环境污染,分别从沉积物环境和污染控制修复两个方面,总结和归纳了近20年来中国在沉积物水环境中的作用及效应、污染物在沉积物—水界面环境行为与影
为深入研究华南长江铀矿田内"交点型"铀矿化类型,对书楼丘矿床中位于基性岩脉与硅化碎裂岩交切部位的沥青铀矿开展原位微区U-Pb定年及元素成分研究.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结果显示,书楼丘沥青铀矿的U-Pb加权平均年龄为71.3±1.1 Ma;微量元素以富集W、Bi、Mo等亲硫元素,亏损Nb、Ta、Zr、Hf、Th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微富集,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