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理论下的家庭智能健身产品创新设计思考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w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心流体验视角出发,探讨家庭智能健身产品的转型方向及创新策略。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智能健身产品及相关转型案例进行整理,构建家庭智能健身产品与心流体验要素关系图表;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家庭智能健身产品的设计趋势、心流体验要素以及产品设计创新策略。首先,根据案例分析提出家庭健身产品的轻量与专业、多模态交互与社交属性、信息管控与价值延展设计趋势;然后提炼家庭智能健身心流体验要素,在心流体验九大特征的基础上,在事前阶段提出时空自由、符合外观审美要素,在经验阶段增加情景属性要素;最后,从健身前、健身时以及健身后的延时体验出发,提出设计创新策略。从心流理论与产品设计角度,为家庭智能健身产品转型与发展提出创新设计思考。
  关键词:心流理论 家庭健身 智能产品设 计创新策略 用户体验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12-0141-03
  引言
  2020年初新型冠病毒爆发,让原本处于智能化转型初期的家庭健身产品获得了新的转机,据淘宝后台数据显示,疫情期间30天内有超过1.1亿人搜索了运动相关的产品。小乔跑步机、Myshape健身设备、Switch等健身产品迅速脱销。传统健身行业,诸如SouICycle线下精品健身、甚至华为、小米等电商企业纷纷加入家庭场景下的健身热潮。
  而家庭健身并非一蹴而就,据中国运动健身行业发展趋势白皮书报告,早在2018年,线上大型健身器材销售规模已呈持续扩增趋势,并预测“家庭健身”将成为2019年的运动关键词之一[1]。为了让健身更加高效便捷、為智能健身行业的发展奠定人群基数,国内领先健身企业纷纷开始了紧张布局,一方面对传统健身房进行智能化升级,另一方面也开始向家庭健身进行探索。
  基于用户需求及市场现状,本文尝试从心流理论的出发,为家庭智能健身寻找心流体验契机,分析现有家庭智能健身产品优劣势,提出转型策略,为产品赋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增加产品用户黏性。
  一、心流理论概述及应用意义
  (一)心流理论与智能健身
  心流理论源自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研究核心——心流体验,是积极心理学中人们获得幸福与快乐的一种状态。齐克森米哈里本人对其定义为:当人们参与一项自己有能力解决但是又相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或者说需要投入很多已具有资源和技能,并且由内部动机驱使的任务时,所进入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2]
  研究表明,心理体验的产生虽然具有跨阶层、跨性别、跨年龄、跨活动、跨文化性,但他们仍具有共同特征:齐克森米哈里和澳大利亚学者杰克逊将心流体验总结为九大特征3大阶段[3]:(1)心流前兆:具有明确的目标、明确及时的反馈、挑战与技能的平衡;(2)心流体验:行为与意识的融合、专注一致、潜在的主控感;(3)心流结果:自我意识减弱、时间的错觉、发自内心的参与感。随着体验的深入与不同领域的交叉渗透,研究结果将不断的细分、拓展。
  智能健身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而来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健身模式。目前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主要健身方式。[4]相对于传统健身而言,智能健身在现阶段已经实现了自动检测管理用户健康数据、实时跟踪分析用户健身结果的服务,逐渐改善了人们的健身体验,在未来,健身行业将朝着更加深度的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心流理论下的家庭智能健身
  心流理论下的相关运动健身理论应用研究中,国内多集中于界面交互,如对Keep产品的优化或者通过用户研究设计新的运动APP[5],而对于健身活动来说,硬件交互仍为主体,人机交互也不止与界面。在未来的“服务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家庭智能健身产品需要从心流体验PAT模型中的“人-工具-任务”多维度出发,更加系统全面地寻找智慧场景[6]。
  现实研究中,国内外领先的智能健身俱乐部等智能场景及核心技术的应用对家庭健身的产品创新设计具有启发意义。目前国内的健身行业正处于智能转型与发展的关键节点,心流理论与智能健身产品设计的结合具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能以用户为中心,从情感与全流程体验的角度出发,能为国内家庭健身产品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在智能化发展初期,弥补技术发展的不足,拓展健身人群比例、培养年轻用户。另一方面,拓展了产品设计领域的理论体系,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心流理论与家庭智能健身产品设计
  (一)家庭智能健身产品设计趋势
  1.分析方法
  基于心流体验要素与产品设计表现手法,笔者对国内外领先的家庭智能健身产品、线上热销产品及众筹产品进行了分析。首先,将所有典型案例的设计表现(即心流体验内容)以四类心流体验媒介为标准进行分类。然后通过线上访谈,以实际体验效果作为评判参考,将不同的心流体验内容与心流体验特征进行一对多联系,得出家庭智能健身产品与心流体验要素关系图表,如图l。
  2.设计趋势
  从现有家庭健身产品的心流体验应用情况、产品未来发展方向的视角出发,主要得出以下设计趋势:
  (1)轻量与专业
  产品外观造型与界面设计的轻量化更符合现代审美与客观使用环境;产品的性能专业与健身内容专业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据图表,从交互方式、信息监测、产品外观与心流体验要素的映射关系来看,其心流体验内容所呈现的轻量与专业是事前阶段的外观审美与经验阶段各要素的重要体验内容,也是未来家庭智能健身产品需要关注的方向。
  在心流体验媒介中,一方面,目前的家庭智能健身产品的外观与图形界面呈现轻量化特征。在视觉上,智能产品外观及其相关界面设计朝简约、科技感靠拢,或者为营造年轻化运动观念而增添时尚元素;在功能上,智能健身产品硬件也更加重视与家庭环境的协调统一,如小米WalkingPad走步机,产品体量更小,更方便收纳移动。而APP功能架构也共简约明晰,缓解使用压力。另一方面,人机交互与结构技术的突破是提升产品信任度、增强用户黏性的重要原因,智能化程度体现了产品的专业性,如信息监控的精准度以及操作交互的灵活便捷性。   (2)多模态交互与社交属性
  多种灵活的交互方式是流畅体验的前提,社交属性让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从图2的连线关系中可看出,多模态互动为代表的交互方式、物理环境所呈现内容着重体现了“明确及时的反馈”、“注意集中”两种心流体验要素,代表了目前家庭智能健身产品努力改进的方向,即缓解在家庭健身枯燥无趣难以坚持以及缺少专业指导的客观问题;而在线上内容如:线上指导、网络竞技等具有社交设想的活动内容几乎贯穿心流体验全流程,对心流体验具有重要影响。
  在具体的心流体验内容中,产品硬件的交互内容朝着更自然、敏捷的智能交互體验发展,强调以五感刺激为基础的多模态实时互动体验;而线上交互内容则增加了更多的游戏化元素与社交体验属性。近年来健身对产品于沉浸式、游戏化的内容体验做了很多突破,例如PADIPATA智能交互战绳机,智能交互地垫,灯光与音乐节奏配合指引,进行沉浸式游戏互动;Al互动健身私教产品Myshape通过3D机器视觉识别反馈技术来纠正动作,辅助线上指导,同时具有线上好友对战活动来增强社交体验。类似的线上健身产品也陆续将“网络竞技”、“明星社区”、“游戏路线”等活动作为移动端APP的拓展内容。
  (3)信息管控与价值延展
  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关键技术对用户个人资料、生活习惯、健身数据等相关信息构建为完整的健身网络,一方面为用户带来全面高效的管理服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对信息进行跨界合作、个性定制等价值挖掘。
  目前的产品体验内容中,前端管控主要集中体现在心流体验的事前阶段。由于信息的综合管理,未来的健身活动将不受到时空限制,避免了健身数据采集不完整情况,有利于用户规划更合理的阶段性健身任务,目标更明确;信息监测主要体现在经验阶段。目前的主流监测均有实时监测功能则体现了及时反馈的心流体验要素,通过健身效果的明确展示,进而提升了用户的潜在控制感。
  经过“解构一联系”的可视化分析,现有家庭智能健身产品的设计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心流体验要素,并从不同的体验阶段呈现了家庭健身环境下的特有要素,验证了心流理论在智能健身产品设计中应用的合理性与适用性。
  (二)家庭智能健身产品心流体验要素
  1.事前阶段
  事前阶段的心流体验要素包括(1)时空自由;(2)符合外观审美;(3)明确的目标;(4)技能与挑战匹配。
  时空的自由支配与符合外观审美为家庭智能健身环境下产生的新要素。在调研过程种发现,用户坚持在家健身的重要原因在于时间与空间的自由,避免了健身时间段冲突、气候或突发事件等不定因素带来的困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健身焦虑;在外观上,“小而美”不仅是家居紧凑空间对产品灵活轻便的要求,也体现了现代美学。
  明确的目标在实现标准目标的个人动力与反馈激励中具有重要作用,目标导向越清晰,动力越强,激励作用越大;技能与挑战匹配直接影响着每一次具体的健身活动,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差异。据研究,祟尚“运筹帷幄”中国人在面对技能略高于挑战的活动中具有更佳的心流体验;相反,更具冒险精神的西方人在挑战略高于技能的活动中能达到心流体验峰值。吲
  2.经验阶段
  经验阶段的心流体验要素为(1)情景属性;(2)行为意识统一(3)潜在控制感;(4)注意集中;(5)明确及时的反馈。
  情景属性在家庭健身活动中,是营造氛围、吸引用户注意力的重要心流体验要素。丰富有趣的虚拟内容情节以及具有运动氛围的适宜物理环境更有利于用户获得五感刺激,从而达到心流体验最优状态。
  行为意识统一对用户在健身过程中的技能储备与动作流畅度较高,在前人基于心流体验的体育运动研究中发现,较高的技能经验值能达到行为意识的高度统一。[8]而在家庭健身活动中,合适的训练任务以及明确及时指导反馈是补充行为意识统一的关键。
  潜在的控制感与目标技能的规律性增加、产品的自如操作以及产品使用的安全感紧密相关。在心理学的“感知控制”概念中,个人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方式主要为认知一感知和刺激一反应模式[9]。即在产品使用初期,产品的自身呈现影响着用户初步认知,这种认知将成为产品控件的操作流畅度、信息的安全保密性等感知体验基础;当受到客观健身数据反馈或者健身技能的实际变化等刺激,用户将作出积极或消极的反馈,正面刺激将形成潜在控制感。
  明确及时的反馈有利于提升用户在健身活动过程中的专注度;而注意力集中是获得心流体验的条件,也是获得心流最优体验的外在表现。在健身过程中营造合适的情景氛围、通过隐藏控件或减少不必要的引导、提示,以及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反馈来帮助集中注意力更容易产生心流体验。
  (3)效果阶段
  效果阶段的心流体验要素为(1)自我意识减弱;(2)时间的错觉;(3)发自内心的参与感。这三个要素是衡量心流体验的重要维度。在健身活动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完成具有明确目的的健身任务,在合适的互动与反馈过程中感受自身的变化,获得经验技能,忘记时间达到忘我状态,获得内心的满足于自我激励,在最优心流体验的推动主动进行下一次的参与活动,形成良性循环。
  三、家庭智能健身产品设计创新策略
  综上,结合家庭健身的全流程体验、心流体验阶段及心流体验内容,为家庭智能健身产品设计提炼出以下设计策略,如图2。
  1.健身前的心流体验前兆
  (1)个性明晰的成长型任务:
  健身活动本身的重复枯燥是维持健身行为的一大阻碍,因而明确的健身目的,设置围绕健身目的且能螺旋成长的子任务是前提。现有健身俱乐部如Peloten、myShape等团队的家庭健身产品多以线上APP为辅,通过开设个性主题的团队操课来满足多样化的健身目的,但其标准化课程的动作难度不能因人而异,若课程内容、具体任务具有更高灵活度,将能提升产品的专业度,提升用户的信任感。   (2)丰富多维的实时反馈:
  及时的反馈能提升用户的参与感,通过实时数据的信息可视化,或者语音、音乐等多感官信息反馈等多种展示,让用户明确地看到自己行动所带来的实际变化,促使集中注意力。
  (3)透明合理的任务难度:
  在健身之前,通过界面设计将任务难度与用户技能水平给予明确的展示,将难度与技巧进行合理匹配,能增强挑战信心。健身作为人们的一种自发活动,据相关体育研究,在人们参与具有挑战性的健身项目中,同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流体验。用户本身的经验能力、使用的工具、方法都对其心流体验有一定影响。
  (4)視触和谐的外观感受:
  家庭健身产品的个人属性更强,产品外观不仅需要适宜家庭环境,更应该符合用户的个性化心理,愉悦的视觉感受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流前兆体验,进入健身状态。[10]在“颜值经济”时代,利用灯光、肌理等方式塑造产品CMF或外观造型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产品不仅更符合当下人们乐于分享的生活方式,更有利用产品的传播。
  2.健身时的短时心流体验
  (1)简洁流畅的任务与操作
  流畅的任务流程与高效及时的操控方式能有效地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以健身操课为例,当下已有的智能课程大致分为虚拟游戏类以及真人示范两大类。在任务流程上,真人示范类动作更为规范,但流程较为呆板枯燥,语音操作或触碰操作往往效率不高,容易打断运动的连贯性;而评价更好的游戏健身类健身任务如Switch,健身场景可选性强且场景独立具有固定路线,游戏体验佳,通过产品直接接触进行交互,其效率更高。然而游戏类任务情节性、娱乐性较强,对于专业健身人员来说,并不适用。如果将二者结合,保留Switch的快捷的交交互方式以及运动检测模块,增加简洁专业的任务模式,将更适用于家庭使用场景。
  (2)技优于人的专注与掌控
  有研究表明,由于文化差异,国人在面对技巧稍强于难度的挑战时更有利于形成掌控感,略胜一筹的技能储备有利于激发用户挑战心理。
  (3)情景交融的多模态互动:
  在进行健身任务时,通过调整光线的明暗强弱、音乐与运动节奏的契合以及心理活动峰值时的五感调动与鼓励,营造情景交融的场景氛围[11]。在活动过程中将智能硬件操控区或交互界面的冗余信息进行适时的隐藏,并在需要的时候出现,亦能使心流体验主体集中注意力,进而产生时间的错觉。
  (4)互助互励的游戏化体验:
  社交需求是当代人们的特殊社会性表现,尤其是实时的线上虚拟社交以及线上转变为线下的互动体验,利用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增加游戏的真实性,在互助互励的健身氛围中获得乐趣,增强健身动力。[12]
  3.健身后的延时心流体验
  健身活动在狭义上是指特定时间、场合下的单次健身行为,将时间维度拉长,在广义上,健身与绘画、体育等技艺类的活动一样,坚持时间越长、经验越丰富,越能投入其中获得良好的心流体验,这也是心流体验研究的初衷。因此,适当模糊健身的“场景范围”,将健身结果、健身形式融入人们的生活中,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积极的健身心流体验。例如将身体数据结果跨界应用在其他领域,如医疗、餐饮、旅行不同领域中,不仅能挖掘更多的数据价值,也能让人们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得到健身成果的反馈,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结语
  健身的需求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健康问题的关注以及颜值经济的爆发而升温,健房更专业的智能健身产品与服务的探索为家庭健身产品的智能化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力,其受众比例向利好方向发展。在各国将触角伸向细分健身场景的大背景下从家庭出发,实现低门槛健身、发挥健身人群基数优势,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的场景结合培养品牌基因,是当下健身产业完成转型的主要路径之一。笔者基于心流理论与国情、市场分析,从理论研究与国内外现实案例出发,构建了系统性的智能健身产品产生心流体验的PAT模型,提出了健身活动不同心流阶段的创新策略,对家庭智能健身产品设计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项目基金:国家自然基金(6180 215)。
  参考文献
  [1]智能时代下的运动健身升级中国运动健身行业发展趋势白皮书2019年[C].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19年第3期):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19: 111-172
  [2] Joar Vi[terso.Mihaly Csikszentmihalyi, Finding Flow The Psychology ofEngagement wirh Everyday Life[J]Journal ofHappiuess Smdies, 2000,1(1)
  [3]李畅.心流体验的研究综述[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 (03):187-189
  [4]全粤华,文嘉敏.全民健身视角下智能体育发展的研究[J].运动精品,2018,37 (04):36-37
  [5]陈金亮,赵锋,张倩.基于心流理论的健身APP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8,39 (18):146-153
  [6]龙娟娟.心流体验视角下的运动健身类App交互设计研究[J].装饰,2016 (08):138-139
  [7]刘杰.基于体验的体育休闲再次行为模型探索[D].浙江大学,2017
  [8]聂惠敏,董德朋.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心理变量的研究[J].体育学刊,2015,22 (05):64-68
  [9]李娟妮.基于感知控制的任务模型及其在用户界面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7
  [10]唐纳德.A.诺曼.付秋芳等译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11]林霜,黄若涵.基于多模态感官用户体验的产品声音感知研究[J].装饰,2019 (08)102-105
  [12]尹超,何人可.符号学在VR手势父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3,34 (22):13-15
其他文献
人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anthropi)是一种少见的条件致病菌。我院于2009年3月自一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血液中分离出1株,现报告如下。
有人说:中国没有全业家。这是企业家的悲哀?还是中国人的悲哀? 有人认为:中国的全业家根本不具备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资本,迟旱要败下阵来。这是一种偏见、一种歧视,还是一种现实? 全
农业生产托管是新经济形势下的必然趋势,主要为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和农产品滞销的现象,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有利于农村创收和国民经济的增长。本文重点论述了农业生产托管的重要
<正>2015年1月8日,中交二公局港珠澳大桥项目青州航道桥索塔56号墩封顶,为顺利实现主跨合龙、全桥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该墩高163m,约50层楼高,为港珠澳大桥第一高塔。港珠澳
2004年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一条事关中国国家能源安全的新闻被铺天盖地的伊拉克前总统萨选姆落网的报道所淹没。2003年12月。6日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在东京与冷战时期的
目的制备CYP2C19基因多态性和ApoE基因分型检测质量控制(质控)品并评估其质量。方法收集医院血库过滤血液后的滤膜,经洗脱后稀释,进行基因扩增实验,制备CYP2C19基因多态性和A
“区管校聘”是教育部近几年提出的教育人事制度重大改革之一,目的在于使教师管理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将“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通过竞聘上岗打破原有的教师流动
随着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已深入小学课堂,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出现教师用得多、学生用得少,预设成分多、生成成分少的情况,继而造成教学依赖教案、课件生成性不够
张北县2002年上半年为止,个体工商户20735户,从业人员31390人,注册资金14776万元,总产值12694万元,营业收入154068万元。私营企业发展到268户,从业人员3355人,注册资金3842万元,总产
目的:比较磁共振(MR)检查常规序列同步使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早产儿不同类型、不同程度颅内出血的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