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物品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思考

来源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xue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危险物品管理》课程具有鲜明的专业性、系统性和较强的实用性特点,目前,针对该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实训项目开设不足、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专任教师综合素质,聘请公安一线人员担任教官,加强课程团队建设;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采用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更好地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风险社会下,突发事件对社会风险防控机制提出了法律、制度、体系构建与完善的新挑战.基于社区在应对突发事件社会风险防控中的基础地位和“堡垒”作用,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视角下引入“韧性社区”概念,论证在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防控中社区韧性加入社会风险防控体系的契合度,提出突破制度运转局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科学技术优势和创新多元主体参与等建议,以此提升社区韧性的冗余力和逆抗力,强化社区的风险防控和应急治理能力,优化和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社会风险防控机制.
涉诉信访主要是对生效裁判不服的申诉,是对“案结事未了”的程序外救济,是司法为民的重要体现.然而,随着信访形势的变化,非正常涉诉信访案件的增多,涉诉信访成为被治理的对象.劳动教养制度被废除以后,非正常涉诉信访行为从社会治安问题转化成了刑事犯罪.通过对裁判文书网上搜集的404件与涉诉信访相关的寻衅滋事犯罪案件进行归纳分析,寻衅滋事罪在涉诉信访中有被滥用的趋势:一刀切式适用子;扭曲化解释构成要件;人为控制入罪标准;甚至变成了政府打击批评意见的借口,本质上架空了涉诉信访者的权利.涉诉信访的治理应当使用法治化手段,
在跨国犯罪、非法移民、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加剧的国际形势下,各国开始寻求警务合作来加以应对.相比于正式国际警务合作,非正式国际警务合作具有效率性、简易性、灵活性的特点,是正式国际警务合作的重要补充.其能够降低合作成本,高效应对安全威胁,减少在合作过程中他国“搭便车”行为的出现,推动正式警务合作的开展,顺应我国公安工作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我国应当充分发挥驻外警务联络官的积极作用,重视非正式警务合作向正式警务合作的转化,加强警务人员培训教育,积极参加、组织国际警务交流活动,构建多元立体的非正式国际警务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