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学好化学”这个话题是每个初三学生梦寐以求的一件事,同时也是一个化学教师希望每一名学生都能做到的事。在我从事初三化学教学的这几年中,通过不断钻研教材,听取观摩课,多次交流,及时地反思后寻找到了一种有效的学好化学的方法,经过两年的试用,效果非常显著,现将我的方法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在刚开学的时候教师就要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然后通过演示实验中颜色的改变、沉淀的生成、发热发光等鲜明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绪言中有关“了解化学”这一问题时,教师要紧密地联系日常生活,如霓虹灯为什么能发出五颜六色的颜色?为什么氢气球能飞到天上去,而嘴吹的气球飞不到天上去?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喜欢自己的基础上逐渐喜欢上化学这门学科。一旦学生有了兴趣那就会为今后的学习铺上了坚实的台阶。
二、扎扎实实打基础,稳稳当当拿高分
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对学好化学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基础知识掌握好了,才可能有资本去研究一些能力题,今后才可能走向化学的研究领域。中考面向全体初三学生,所以每年的中考卷都以考查基础知识点为主。而要想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就需给学生扎扎实实打基础,严把基础关。掌握每个课题的基本概念,如单质、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等。如果基本概念掌握不过关,在做题时就会遇到困难。所以教师在讲解完基础知识后,应相应地给学生多做些本课题的练习题并做详细的讲解。在一个单元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安排一些本单元的综合性习题,使学生及时地消化所学的新知识。这种方法虽然有些慢,但在今后的总复习中会很轻松。而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能在中考前有更多的复习时间,平时教学中只是拼命的赶进度,不考虑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消化程度如何。结果最后只能造成大多数学生消化不良或不消化。一旦造成消化不良,即使有更多的复习时间,效率也是不高,为此在平时章节知识点的讲解时要让学生搞明白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
三、集中45分钟精华
在课堂的45分钟中贯穿了本节知识点的精华,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就取决于这45分钟内的专注程度,想要轻松地学好化学,思路就应在教师的引导下跟着教师走。大脑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去思考,双手在教师的指点下融入实验的操作中。尤其在新课的讲解中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边听课边动手的好习惯。只有认真地听课,才能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做为解题的基础台阶,课后才能及时地消化和吸收。
四、学会实验
化学是一门贯穿实验的学科,初中化学实验是今后实验发展方向的基础。通过初中化学实验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实验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不断变化的颜色,奇特的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物质的动力,从而带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此,实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记住一个实验原理或一个实验现象,还要注重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和解决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和动脑思考能力。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学会运用所学的实验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从生活入手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们的衣食住行没有一样能离开化学,我们完全生活在一个由化学物质包围的大气层中,所以在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更好更形象地理解化学,我们可以从我们生活的具体物质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和我们的密切性。如在讲解“水的净化”时,可以以自来水的净化为例;在讲解“分子的运动”时可以以臭豆腐的十里飘臭来形象地说明分子的运动和分子运动的特点;在讲解“小苏打”时,可以解释“为什么生活中经常用发酵粉蒸馒头而很少用碱面蒸馒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觉得学习化学很轻松,而且对知识点掌握得也很牢固。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中的化学,从化学中懂得了怎样健康地生活,怎样更好地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学会计算方法
对计算知识点的考查,中考中占到了10%,而这10%也是学生最容易失分之处,多数学生一见到计算题就被它过长的文字给弄晕了,感觉一时间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学生就会走出这种误区。这就要求教师在讲完课本上的计算题后将中考中所用的计算题型汇总在一起作为一个计算专题,针对每一个计算题型教师要让学生领会该题型的计算方法,不能只是单一地记住这道题怎么做。随后要不定期地对这些不同类型的计算题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在这种模式中学会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真正学会计算方法,对于做错的计算题不能轻易放过,要让学生找到做错的原因,寻求正确解题的思路。
七、及时纠正错误
多数教师对于学生做错的题没有及时订正的习惯,而我却让学生专门准备一本错题订正本,每次在批改完作业和考试卷后,要求学生把所有的错题都在这个错题本上订正过来,并写清解题思路和正确解题步骤。等下次再出现该题或相同类型的题时,就很少出错了。随后间隔两三个星期,我又会把这些常见的易错题拿出来编制成一份考试卷以考试的形式再一次考查学生对这些易错题的理解程度。通过这种“错了订正,订正再考试”的方法,我发现在做中考模拟题时对于这些易错题的得分率就很高了,而这些易错题也正是中考经常考查的内容。
(责编 闫祥)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在刚开学的时候教师就要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然后通过演示实验中颜色的改变、沉淀的生成、发热发光等鲜明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绪言中有关“了解化学”这一问题时,教师要紧密地联系日常生活,如霓虹灯为什么能发出五颜六色的颜色?为什么氢气球能飞到天上去,而嘴吹的气球飞不到天上去?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喜欢自己的基础上逐渐喜欢上化学这门学科。一旦学生有了兴趣那就会为今后的学习铺上了坚实的台阶。
二、扎扎实实打基础,稳稳当当拿高分
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对学好化学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基础知识掌握好了,才可能有资本去研究一些能力题,今后才可能走向化学的研究领域。中考面向全体初三学生,所以每年的中考卷都以考查基础知识点为主。而要想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就需给学生扎扎实实打基础,严把基础关。掌握每个课题的基本概念,如单质、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等。如果基本概念掌握不过关,在做题时就会遇到困难。所以教师在讲解完基础知识后,应相应地给学生多做些本课题的练习题并做详细的讲解。在一个单元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安排一些本单元的综合性习题,使学生及时地消化所学的新知识。这种方法虽然有些慢,但在今后的总复习中会很轻松。而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能在中考前有更多的复习时间,平时教学中只是拼命的赶进度,不考虑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消化程度如何。结果最后只能造成大多数学生消化不良或不消化。一旦造成消化不良,即使有更多的复习时间,效率也是不高,为此在平时章节知识点的讲解时要让学生搞明白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
三、集中45分钟精华
在课堂的45分钟中贯穿了本节知识点的精华,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就取决于这45分钟内的专注程度,想要轻松地学好化学,思路就应在教师的引导下跟着教师走。大脑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去思考,双手在教师的指点下融入实验的操作中。尤其在新课的讲解中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边听课边动手的好习惯。只有认真地听课,才能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做为解题的基础台阶,课后才能及时地消化和吸收。
四、学会实验
化学是一门贯穿实验的学科,初中化学实验是今后实验发展方向的基础。通过初中化学实验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实验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不断变化的颜色,奇特的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物质的动力,从而带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此,实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记住一个实验原理或一个实验现象,还要注重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和解决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和动脑思考能力。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学会运用所学的实验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从生活入手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们的衣食住行没有一样能离开化学,我们完全生活在一个由化学物质包围的大气层中,所以在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更好更形象地理解化学,我们可以从我们生活的具体物质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和我们的密切性。如在讲解“水的净化”时,可以以自来水的净化为例;在讲解“分子的运动”时可以以臭豆腐的十里飘臭来形象地说明分子的运动和分子运动的特点;在讲解“小苏打”时,可以解释“为什么生活中经常用发酵粉蒸馒头而很少用碱面蒸馒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觉得学习化学很轻松,而且对知识点掌握得也很牢固。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中的化学,从化学中懂得了怎样健康地生活,怎样更好地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学会计算方法
对计算知识点的考查,中考中占到了10%,而这10%也是学生最容易失分之处,多数学生一见到计算题就被它过长的文字给弄晕了,感觉一时间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学生就会走出这种误区。这就要求教师在讲完课本上的计算题后将中考中所用的计算题型汇总在一起作为一个计算专题,针对每一个计算题型教师要让学生领会该题型的计算方法,不能只是单一地记住这道题怎么做。随后要不定期地对这些不同类型的计算题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在这种模式中学会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真正学会计算方法,对于做错的计算题不能轻易放过,要让学生找到做错的原因,寻求正确解题的思路。
七、及时纠正错误
多数教师对于学生做错的题没有及时订正的习惯,而我却让学生专门准备一本错题订正本,每次在批改完作业和考试卷后,要求学生把所有的错题都在这个错题本上订正过来,并写清解题思路和正确解题步骤。等下次再出现该题或相同类型的题时,就很少出错了。随后间隔两三个星期,我又会把这些常见的易错题拿出来编制成一份考试卷以考试的形式再一次考查学生对这些易错题的理解程度。通过这种“错了订正,订正再考试”的方法,我发现在做中考模拟题时对于这些易错题的得分率就很高了,而这些易错题也正是中考经常考查的内容。
(责编 闫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