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应用轨迹交叉理论对当前加油站改造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揭示本质原因,并提出了改善方案。
关键词:加油站;安全管理;轨迹交叉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越发凸显,民众对环境污染治理有了更高要求,国家也加大了对于高危、高污染行业的治理和管控[1]。作为高危、高污染行业,加油站经营受到了严密管控,新建工程极其困难,而原有加油站不符合现有国家安全、环保的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造。改造过程事故频发成为管理难点,如2013年11月22日青岛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等造成的严重后果已经敲响了警钟。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和消除隐患,降低风险,保障施工改造过程的安全性,同样是加油站经营行业安全工作者们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
1 理论基础
轨迹交叉理论(模型如图1-1[2])是经典事故致因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失误)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或故障)两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人、物两大系列时空运动轨迹的交叉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所在,预防事故的发生就是设法从时空上避免人、物运动轨迹的交叉。
图:1-1轨迹交叉事故模型[2]
事实上,事故的原因[2]并不仅仅是单一的物与人的轨迹交叉和碰撞,人的行为可以影响到物的状态,而物的状态也可以影响到人的行为,二者大多时候互为因果,此外繁杂的社会因素和管理缺陷无一不是事故的促因。因此有学者对事故原因进行了扩展,使得轨迹交叉模型更加贴近客观事实。
图1-2轨迹交叉事故原因扩展[2]
2 加油站改造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共有加油站约9.5万座,其中中石化约3万多座,中石油约2万座,两桶油占据了半数以上[3,4]。据油客网统计数据,2013年加油站品牌达18家。
为达到国家安全、环保的最新要求,提升企业品牌价值,近年来三桶油掀起对旧站改造的热潮,同时也引发了加油站改造安全事故问题的探讨。旧站改造工程主要包含一、二次油气回收系统改造,环保沟、隔油池改造,IC卡及站级系统升级改造、形象包装工程改造以及油罐清标罐作业等。在落实改造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多头管理,制度执行不畅
施工现场涉及多部门协同管理,但由于各种原因,这种管理机制造成制度不能有效执行,导致现场管理松垮的现象是当前安全管理过程中普遍的难点。
2.2 施工人员违规成自然
2012年7月,某油站改造现场检查时,再次发现临时配电箱中安装有老式闸刀开关且未安装漏电保护器的情况,究其原因在于施工单位初次整改后安装的漏电保护开关功率偏小,当多台设备同时使用时超出负载,从而造成跳闸,为省事,施工单位私自重新装回了老式闸刀开关。
2.3 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5,6]
1997年6月13日,某加油站对氮气吹扫后的V-201罐进行清扫作业,在罐内作业人员晕倒之后,救援人员在未落实正确防护的情况下下罐施救,最终导致三人死亡。如果作业人员和救援人员能够不贪图一时的便利,在正确佩戴防护用品的情况下进行施工或者救援,就可以挽回三个生命。
2.4 专业知识匮乏
专业技术人才是做好安全管理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管理者的专业知识和现场经验往往决定了现场管理品质的高低[7]。在日常抽查和监管过程中,经常发现某些现场管理者在隐患面前熟视无睹,在业绩报告中频频使用存在隐患的相片,这些现象都说明当前加油站一线管理者中专业知识匮乏的严重性。
2.5 设备本质安全性能低下
2010年7月延吉兴安加油站施工过程中因排风装置不防爆,在排风过程中引爆油蒸汽,造成一名作业者死亡;2013年5月某油站在进行罐区视频监控设备安装作业时,临时电箱频繁跳闸,电工警觉后经检测发现电钻线路破损导致短路,及时进行修复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设备的安全性能体现在事前的预防(如双手作业设置,围栏,光栅防护等)和事发时的紧急停止,从事故预防角度,我们更希望提高设备的事前预防,增强主动防护性能。
3 轨迹交叉理论应用
在工程改造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安全管理是其中最难的一环。因此深入分析当前工程改造安全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究本质原因,为改进和提高现场管理水平,控制和消除风险,保障施工全过程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从前面的理论阐述中,轨迹交叉理论将事故致因区别为基础原因、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这里我们将应用该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加油站改造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原因分析
序号 问题描述 问题
归属 原因分析
基础原因 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
1 多头管理 制度、人 经济、教育水平影响整个社会管理水平。 1、现场未制定制度;
2、現场制度不健全。 1、管理人员管理能力差;
2、管理人员责任感不强。
2 施工人员违规成自然 制度、人 经济、教育水平、社会历史原因形成一种不良风气 1、奖惩制度不健全;
2、没有奖惩制度。
3、工作态度不端正。 1、违规者意识不强;
2、违规习惯养成。
3、管理者执行力不强。
3 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人、
制度 经济、教育、民族习惯、社会历史原因。 1、知识技能水平低;
2、制度不健全或者没有有效执行。 1、侥幸心理;
2、监管不到位;
3、没有意识到风险所在;
4、安全设备、设施缺乏。
4 专业知识匮乏 人、
制度 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体制原因。 1、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度不健全;
2、对知识技能重要性认识不够。 1、教育培训欠缺;
2、专业人员分配机制不合理;
3、个体知识技能水平太低。
5 设备本质安全性能低下 物、人 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水平。 1、设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有限;
2、铸造工艺水平有限;
3、对本质安全性设备认识不足。 1、未购买本质安全性设备;
2、设备材质不符合要求;
3、安全防护设备设计不合理。
3.2 解决措施
在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将出现的问题视为事故,应用轨迹交叉理论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由此提供几点措施:
(1)明确责任,确立绩效挂钩机制
管理的缺失与薄弱,剥离开管理者自身能力后,最重要原因在于责任感不强。尤其是在出现多部门交叉管理时,无事时令出多门,有事则诉求无门的情况屡见不鲜。通过建立岗位责任制,落实谁主管谁负责,明确各管理者的主管责任;通过建立责任落实与绩效考核挂钩机制,督促责任的落实。
(2)严格审核、认真筛选,择优选用承包商
对于工程建设公司来说,加油站改造是不起眼的小项目,由此建设单位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通过区域打包或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方式,可以提高建设单位的承包商选择层次以及选择过程中的地位。在进行承包商选择过程中,通过对承包商综合实力的评估,以及本行业项目经历和经验的比较,尽量选择综合实力强、项目经历丰富的承包商可以总体上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管理质量。
(3)加强培训,建立长效人才培养机制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加油站正是如此。作为加油站的管理者,应该是具备多领域知识的综合性人才。通过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培训、加油站消防安全管理培训等专业性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加油站管理者基础专业知识,确保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隐患,提高现场管理质量;通过合理的人员配置,新老帮带,能够使新员工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4)建立监管机制,督促落实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在提升各方自身素质的同时,应该建立有效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工程建设相关各方的执行力。加油站改造工程作业人员,大多数为农民工,普遍存在安全意识不高,作业过程麻痹大意,不容易接受劝解等情况,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忽略或者故意放弃应有的防护措施和用品,成为了事故多发的本质原因之一。通过奖惩制度、现场监管制度落实,尤其注重奖和罚的平衡与公平,督促和激励作业人员落实安全措施;通过动火作业许可证、高处作业许可证等高风险作业审批制度,重点管控高风险作业设备工器具安全,管控作业人员特种作业资格,管控安全措施和个体防护的到位有效。
参考文献
[1] 田景惠.国外加油站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油品销售,2007,(01).
[2] 王丰,张剑芳,卢宝亮.仓库安全管理与技术[D].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3] 尹强.中国加油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J].商业研究,2012,(10).
[4] 田景惠.国外加油站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油品销售,2007,(01).
[5] 黄其虎.加油站安全管理-从纠正习惯性违章做起[J].油品销售安全,2006,6(5).
[6] 赵宇.关于加油站安全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1,(21).
[7] 杨槐青,郭建新.加油(气)站安全技术与管理[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林建 化工过程机械硕士毕业,从事现场安全评价、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