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政治课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8454517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
  如果说,教学设计中确定目标和内容这一环节回答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话,那么,选择合理例题的教学方法这一环节解决的就是“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最能体现创新教育的一个途径就是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即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为创新和发散思维提供机遇和氛围。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而启发思维强调的是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氛围。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动力系统中的最活跃因素,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搞好政治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和意向活动全身心投入,从而在创设的环境中,产生碰撞,开拓思路,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主要通过设疑的方式来实现。设疑能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疑问,激发思维的欲望,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对问题进行深层次探讨,培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在情景创设中,教师要善于放手,鼓励争论,使学生各抒己见,让他们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不少问题,通过争论,可使解决方案深化理性化。在讨论争论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指导,使学生按教材的要求对争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移和升华。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一是要向他们提供尽可能多一些的机会;二是要根据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适当地暴露、产生、激化学生认知结构上的矛盾,使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2.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要注意学生一般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是在一定目的和条件下,个体可能产生的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对旧事物进行改造的能力,它的培养与一般能力的培养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其它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创新能力和其它能力培养相结合,发现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不改革,不是不创造,而是没有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如何发现问题,就是要善于找我们生活中的种种不足。政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丰富,它让学生掌握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外部世界中,存在着大量复杂的信息,其中有些是常规性的问题,有些是创造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去鉴别、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但由于知识、经验、习惯、情感以及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思想囿于已有的知识范围之内,重视常规性问题,忽视对创造性问题的探索。能否发现问题,借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能否突破传统思维和多方面获取有关的信息有关,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观察问题方法,他们掌握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方法后,才能有进行改革和创新的欲望和冲动。比如,在讲高一经济常识三产业中的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时,应使学生掌握我们国家关于农业的现行政策,然后组织学生到农村参观,通过实地观察,与党的农业发展的大政方针相对照,才能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应:①做好参观前的知识准备,在课堂上首先讲清“农业问题”的知识点,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现状、农村问题和党的农村政策。②明确提出此次参观的目的。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参观村的农业投入、抗灾能力、基础设施、生产经营状况,农业收成、农业政策、村办企业、劳动者文化素质等各方面的情况,通过听介绍、参观、座谈、个别访问,摸清村里的具体情况。③教师在实地观察中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指明观察了解的重点。④通过参观,让学生记下观察情况,在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造性思考。
  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现实与历史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政治课教学内容直接包含着许多丰富的哲学思想,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总的原则是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具体培养可使学生了解丰富而生动的事实,通过分析、归纳,使学生了解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道理。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要注意纠正学生看问题绝对的思维倾向。例如,在讲改革开放巨大成就时,不应忽视成就背后的问题,在讨论中,学生对改革开放中的成绩和问题往往会产生不同看法。教师可针对学生的意见分歧,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分析,论证是非。经过一系列的分析综合的思维活动,学生就会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其辩证思维能力就能获得较大提高。
  实践能力培养。所谓实践能力就是指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政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如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政治参与能力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实也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思想支配行动,实践创新,先要思想上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与思维方法的训练相结合,要重视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的如突破定势思考法、发散求异思考法、放胆猜测思考法、标新立异思考法、追奇创新思考法等方面的训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收稿日期:2010-02-25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實验教学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谈谈笔者在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物理教师应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从课时教学目标出发,安排一些生动、形象、有趣的实验来引入课题,有利于激发、维持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
期刊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學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从培养学生对
期刊
【摘要】高中化学教材紧扣当今时代的发展。教材中渗透着环保意识,这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生态的恶化会带给人类严重的后果,教师可从环保的重要性,结合现行化学教材让学生从化学角度出发,讲明污染源的形成及危害原理,以便更好地了解环境恶化的本质。进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到改善环境的方法。教师在授课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环保创造     1.由全球问题看环保
期刊
半偏法是一种用于测量电表内阻的方法,常见的有“电流半偏法”和“电压半偏法”,下面对这两种方法分别进行研究。  1.电流半偏法及其误差分析  1.1实验目的;电流半偏法用于测量电阻较小的电表的内阻。  1.1测量方法;如图所示,  电流计G其内阻Rg待测,  所用仪器有电源E。滑动变  阻器R(采用限流式)。电  阻箱R`(与电流计并联)。  两个开关(S1串联在干路。  S2与电阻箱串联)。  具
期刊
去年冬天,我带职高农学专业学生去学校种植生产实习基地,同学们看到茶树上缠绕了一种丝状的藤,藤下却没有根,藤上还有一些果实,有些种子变黑了。茶树的枝条被这些藤缠绕生了缢痕,同学们不知道是什么植物,它对茶树是有益还是有害?根据这一情况,顺势我引领他们进行学习探究。  当即,我给同学们讲,这种植物是菟丝子,又叫无娘藤,对其它植物有害,但可以做药。具体它的生活习性、对植物危害、如何防止危害我指导他们进行了
期刊
开学伊始,学校进行了生本教育培训,经过了几天的培训学习,我们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了比较深的了解,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十分的期待。作为一名年轻的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本教育这是一个新的挑战。我将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全面向生本教育的方向发展。以下是我学习生本教育的一些心得:  首先,实施生本教育就要转变观念。生本教育使课堂从“師本”走向“生本”,为学生打造一个学习、交流和发
期刊
1.通过“尝试探究”,引导学生创新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什么都想亲自试一试,并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尝试探究教学最基本的特点是“先练后讲”。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做到,在知识的构建、知识的运用与发展等数学问题的教学中,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先行尝试学习解决,再由师生共同归纳讲解。这一“先行尝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其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期刊
1.学生化学质疑能力缺失的原因  1.1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影响;传统的化学教学只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用考试结果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分析和培养。所以在学生学习中很多实验探究过程被忽略,出现记实验现象和背结果的情况,再者,各种学习资料所给的标准答案太死,与此不符的答案教师予以否定,这严重导致了学生问题意识的丧失。  1.2教师主导地位绝对化影响;在以高考成败论英雄的大环境下,当今
期刊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何其重要,这就意味着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更内在的,更深刻的东西,这就是数学素质。  学生数学素质及培养,我认为,21世纪学生的数学素质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从观念层面考虑,应具备自觉的定量化数学意识。②从能力层面考虑,应具备问题解决的数学素质。③从思维层面考虑,应具备数学
期刊
在今天的物理教学中,运用唯物辩证法来分析、解决问题,对启迪我们的智慧、引导学生思维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反过来,运用物理学已有的知识,来论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作用巨大。  1.弄清物理学的过去  1.1物理与哲学密不可分;人们在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中,产生了物质观、世界观,从而也形成了物理学的一些观点。如远古人们解释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就产生了一些物理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