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运动前夕,传统戏曲、京剧改良与新剧实践配合社会革新浪潮,在舞台上交相辉映。初始阶段的新剧由于生长在传统的戏曲根基之上,加上理论薄弱、经验缺乏,出现“杂合”戏曲、内容趋向低俗的“歌舞派新剧”,这很大程度上背离“新剧真正之主旨”。针对这种情况,以冯叔鸾、郑正秋、周剑云、欧阳予倩等为代表的一批理论家,结合新剧舞台实际,提出新剧改良主张,强调剧本的重要性,主张正确地开展戏剧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