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被问起面对这些海量底片是什么感觉时,苏文用熟练的中文斩钉截铁地说:“无聊!”
事实上,在搜集这些底片的头两年,虽然心里觉得喜欢,苏文也不知道用它们能做什么,“别以为50多万张都特别有意思,我最后拿70张就好”。他也说,无聊很重要,“突然发现不一样的照片,或者它会让你想到你编辑过的另外一张照片,感觉就来了”。
正如本届摄影节的主题“告别经验”,苏文寻找到观看这些照片的另一种方式,而这个项目,也改变了苏文和其他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外国人跟中国的关系很极端,有的人巨爱中国,中国就是功夫,就是茶,就是黄山,就是老人早上在公园练太极拳;有的人特别讨厌中国,中国危机,中国污染的情况很厉害”,苏文说,当看到了这些照片,他发现了中间地带。摄影大师马丁·帕尔看到他的收藏,也连连说好。
当苏文把这组作品搬到英国时,那里的观众也吃惊了,“我们真的没有看过中国这样的照片,而且我们觉得这些照片像我们自己的照片,像我们自己的生活。工作、喝酒、旅游,小孩和奶奶一起拍照……”
“这个外国人真容易被骗”
南都周刊:你怎么会想到去收集北京的底片?
苏文:我2006年开始为一个国外的独立出版社收藏很多中国当代摄影的作品,收藏了三年后,开始考虑去收集一些别的东西,例如个人相册、1949年到现在中国出版过的与摄影有关系的书。有一天我觉得也得找一些底片,因为底片很方便,拿去扫描,得到的图像比较干净,一般比照片的品相要好。当时也感觉底片是容易被人忽略的一个东西。
南都周刊:那又是怎么会找到废品回收站去的?
苏文:我上网搜“买底片”,本来是想找到一个愿意把他的底片卖给我的人,最后我找到的好多网页上都是小马的信息,有他的电话,他也在收集底片。一开始我觉得好可惜,有比我早开始搜集。后来还是觉得给他打电话吧,看一下他的收藏怎么样,结果发现他对摄影一点都不感兴趣,他就是为了里面的银盐去收集这些照片。我们每次见面都很愉快,我觉得竟然可以用这么低的价格淘来珍贵的底片,而小马觉得,这个外国人真容易被骗。
南都周刊:你之前有收藏过底片吗?
苏文:有,在旧货市场收的,那里看底片的角度不一样。比如说上世纪50、60年代一个家庭的黑白底片,特别是“文革”题材的都很贵,有时候我发现特别有意思的底片,也愿意买,但是那边多是120底片,135底片在那边找不到。因为我找的135底片多是1985年到2005年,这段时间离我们很近,我周围的大部分人认为这个还不算历史,没有价值,谁都有,不值得收藏。
南都周刊:这样的搜集项目其实不是特例,比如有一些人在做“现成品影像”(found photography),你的项目和他们有什么异同?
苏文:现成品影像是找到现成的照片,我的东西是找到的照片是陌生人拍的。现成品影像一般是在旧货市场找相册、盒子,里面有一大堆照片,都是来自一家,探索的是一个人生活的一大堆照片或底片。但我不讲私人故事,你不会看到两张照片是同一个人的,这是一个城市的相册。
另外,旧货市场找到的照片是已被编辑过的了,胶卷36张,最后可能只冲洗5张放相册里面,他们选择这5张的原因对我来说没有意义,我能拿到原拍的36张会发现更多的东西,这一点很重要。
日常中的改革开放
南都周刊:从你搜集的底片看,当时中国人的摄影习惯跟外国人一样吗?苏文:不一样,欧洲人接触摄影早,接触艺术摄影也早,中国现在当然有很大的变化,但是80年代、90年代的这些照片,特别规矩,一般都是自己要求拍的照片,会站在图像的中间,直对着镜头,几乎都可以听到“一二三”。我收集50多万张照片可以说95%是这样的规矩。他们知道这个胶卷是要给一个陌生人去冲洗,所以不像现在用数码相机疯狂拍。当然在国外这样的照片也特别多,去旅游想拍一张,也很有可能会直盯着镜头,但是也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比如偷拍抓拍。
南都周刊:从中有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些痕迹?
苏文:非常多。上世纪90年代中国人富裕起来,有钱的开始买电话、电视、冰箱,他们买了这些东西之后就会和它们合影,我们在法国50年代也是一样的。挣钱显得不是一件坏事,可以买这些东西,而且可以很得意地在家里拍一张。改革开放,人们开始享受生活,去海边玩、游泳的照片特别多。改革开放也是对西方开放,我在这些照片里面发现有很多家庭里面开始挂外国明星的海报,玛丽莲·梦露等等,这些实际上很重要,代表历史。还有90年代初北京的王府井开的一个麦当劳,好多人去吃,实际上这些小故事跟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很密切。
南都周刊:你研究照片的角度是从历史出发?
苏文:还是以摄影为主,探索一些别人稍微想不到的系列,比如我最近在处理的是90年代末中国人出去旅游去哪儿。第一个地方是泰国,特别有意思,我估计当时有一个旅游集团安排中国人到泰国,他们会去一模一样的地方,拍一模一样的照片,我一看到泰语,都可以知道接下来肯定会有哪些照片。我不敢说这是历史,说去泰国找人妖合影是改革开放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它是一个小片段,小故事。
南都周刊:这个展你用天安门结尾。
苏文:我收集了那么多照片,不管是近期、早期,每次拿到三百张还是一万张照片,我都会看到天安门的照片,不管什么时间,不管是不是改革开放,都会在天安门拍照。
南都周刊:这个项目还会一直更新?
苏文:肯定会结束的,有可能过了一两年底片就没有了,就算一直有,量太小也就说明不了什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