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练功境界到了哪一层?——从读书、静坐、站桩、练拳看“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来源 :武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f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讲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让我很有感触。从一个练功者的角度,去看"有我""无我",还有这个"境",实在兴味盎然。它能引动许多联想,让人生出探其意蕴之心。诗词里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是直观的。比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是"有我之境":乱红纷飞,是落花和"我"的眼泪相交织之情景,所见之景"皆着我之色彩"。不管是"花不语",还是"乱红飞",
其他文献
目的:胃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之高,严重威胁着国人的生命健康,进展期胃癌病人普遍预后不良,如何改善胃癌病人预后是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淋巴转移作为胃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与病期进展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而肿瘤相关的淋巴管新生为肿瘤经淋巴转移提供了丰富的通道基础,探究胃癌相关淋巴管新生的分子机制,对于阻断胃癌淋巴转移可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淋巴管新生即淋巴管内皮细胞通过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在原有淋巴管的基础上
学位
<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们的业余体育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太极作为一项既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又体现东方哲学思想的养生运动,已经越来越受广大健身爱好者的欢迎。混元桩作为太极拳中无极功法里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太极练习者提高功力,打开太极世界神奇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在长期的教学和交流中,我经常会碰到一些太极练习者提出以下问题:1、是不是站桩站得时间越长,蹲得越低就越厉害?
期刊
大学阶段是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培养大学生自我控制力势在必行,有助于个人发展和适应社会环境。在自我控制能力理论研究的历史中,自我控制能力是与“心理活动和行为”相关的。随着社会发展,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健身气功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能够对自身心理和行为进行控制,从而使心理活动和行为得到改善。同时,健身气功中的“调心”其实质就是,调节人的思维和
学位
<正>“五趾抓地涌泉空”,练太极拳的都听说过这句话。如何理解五趾抓地是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太极拳的理解与操作都离不开“松”这个宗旨,离不开骨架结构的流动性原则。一切手段和目的都要满足以上条件。“五趾抓地”迷惑人的地方就在“抓”字上,一说“抓”常态理解就是足弓主动收起,五趾收起形成抓地。无论打拳还是站桩,此理解大错特错。倘若真是这样“抓地”,必定无法放松,体感形成脚下有“根”。
期刊
中国武术在华夏大地上绵延发展数千年,凝聚着中华民族保家卫国健自身,尚武崇德“侠之大者”的智慧,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中国武术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名片。1982-1986年,原国家体委进行了一轮大范围拳种挖掘工作,虽然认定了129种拳种,但是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重点推广太极拳、少林拳等个别优秀的传统武术拳种。王芗斋为振兴中国武术,集武术各拳种之所长,
学位
在气功锻炼科学性的研究中,对脑的研究一直占据着重要席位,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层面开展了研究,取得了一些较为优秀的成果。现介绍脑电检测技术在气功态和气功心理效应的大脑电生理活动规律两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以期为脑电在气功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新思路。
期刊
目的 评价耳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对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EMBASE、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进行计算机检索,检索时间段为自建库至2023年2月15日,采用RevMan 5.4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目前耳针治疗抑郁症主要以刺激耳穴迷走神经为主。与使用抗抑郁西药的对照组相比,耳针疗法疗效更加显
期刊
<正>大成拳包含有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和实作七步功法,简称为大成拳的"奇妙法门"。"奇妙法门"中的站桩是重要的基础功法。站桩分养生桩和技击桩。其中,技击桩的第一重要桩法是"矛盾桩"。矛盾桩不但以培养锻炼"内劲"为见长,而且还具有独到的技击作用。矛盾桩包含了对立与统一两个方面,桩式中的后手为矛,前手为盾。矛有进攻之意,盾为防守之状。该桩的站法是,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呈丁八步,两脚间距要适
期刊
太极拳运动在我国普及度很高,在城乡中均可看到,最近几年在全世界都很流行,尤其是东南亚和日本等国。所以,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受到了人们密切关注。利用套路反复练习的训练方法难以使新形势的要求得到满足,用科学的、系统的训练方法在最短的时间能将太极拳技术水平提升,是当前人们极为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陈式太极拳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了陈式太极拳的训练要领,最后对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期刊
太极拳与中医推拿技艺都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粹,在"健康中国、文化传承、技艺形成、工匠精神"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两者之间又有紧密联系。本文从"整-劲-体-持""力学特点-手法分类-动作迁移""缠丝劲-拳势动作-站桩姿势"等三个方面探究两者之间的理念融合可行、劲力融合分析、动作融合运用,为"文化传承、技艺学习、功力提升、精神培养"提供一种新视野、新路径、新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