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仅仅依靠一闪念就能遥控某个或某些物体的状态,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的梦想。在《哈里波特》和《世界大战》等魔幻作品中,我们不止一次地看到主人公凭借着思想和意念移动或者控制物体,今天这个梦想已经部分的变为了现实。新的大脑意念遥控技术,可以初步实现人类通过意念对物体进行移动和控制。而这种颇具神秘色彩的意念技术正在逐步地从实验室走向商用。
基本原理
实际上,目前在某些尖端的行业和领域,意念遥控已经开始以某种形式存在了。例如在第三代作战飞机上,当飞行员进行空中格斗或对陆地、海上的目标发起攻击时,只要他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想打击的目标,飞行员佩戴的智能头盔就会自动跟踪飞行员的视线,并启动雷达或其他瞄准器锁定打击目标,不论本身飞机状态和对方状态如何,都不会丢失目标,最后根据飞行员发出的指令进行攻击。这就是意念遥控的一种形式。
那么,意念遥控的基本原理是怎样的呢?我们知道,人的大脑分为不同的区域,负责人类不同的功能。例如头部左侧偏重于逻辑思维和情感等相对复杂的功能,而右脑偏重于控制运动等相对简单的功能。由于人脑中思维活动的活跃或沉静将导致流经该部位的血液流量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监测人脑不同部位的血流量,就可以了解人的哪些思维功能处于活跃状态。意念控制物体的基本原理就是如此,它依靠置于人脑外围的仪器(如特制的头套)向人的头部发射微量的红外线穿透脑皮层,通过收集和观察人脑反射回的红外线强弱变化,进一步分析出脑部血流的细微变化,就能掌握人脑不同部位的活跃程度,再利用红外线光学绘图技术和人脑不同部位所具有的功能,经光纤连接到造像装置,就可以将其转化成电子信号,然后再与相应的电器设备连接,以电子信号控制相应的设备,就可以实现意念对物体的遥控和处理了。
在最初的研究中,由于当时红外线监测技术还不成熟,因此采取的是在人的头骨下埋入感应芯片的方法对血液流量进行监控。但这给实验对象带来了巨大的危险和痛苦,而且也存在着监控时间不能持久、更换监控设备操作难度较大等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意念遥控技术与原有的技术不同,新技术不用像以前那样要在人的头骨下埋入感应器才能对人脑的活动进行跟踪了,只要使用佩戴式的红外线头套即可。这大大方便了意念遥控技术的普及和使用。
技术应用
如果这项技术真的能投入实用,将给人类社会和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受到条件限制而无法解决的困难都将迎刃而解。在医疗保健、教育、工程建设和日常生活中将给人们带来极大地便利。例如以往医生在手术时主要依靠自身的经验,很多时候无法避免因技术的局限性而留下遗憾。但应用了该技术后,医生完全可以通过控制灵巧的医疗机器人实现以前无法和很难进行的操作动作,完全可以实现更好的医疗效果。又如一个人因病瘫痪在床,需要有人全天进行护理,占用并耗费了他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如果病人的语言机能丧失,病人的需求很难得到准确、适度地满足。而现在,只要病人的大脑功能仍然正常,他就可以依靠自己的意念控制相关的机械设备照顾自己,如帮助残疾人控制电子轮椅、床铺和假肢等,从而极大地解放了他人,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他人和社会的负担。而在需要机器人配合进行的水底作业和地下勘探、矿产采集等高危行业中,通过人的意念控制工业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不但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目前,以日立和本田为代表的日本公司在意念遥控技术的实验室研究和商业化方面都走在全世界的最前列。以目前技术最先进的日立公司为例,早在2005年日立公司就已经研发出一个装置,监察瘫痪病人的脑活动,帮助他们响应简单的问题,例如透过心算表达“是”,什么都不想来表达“否”。另据美联社6月22日报道,日立公司的高级研究实验室展示了只要做一做心算,或者在心中默默地哼一首歌,就可以控制一列玩具火车开动的意念遥控实验。而本田汽车公司正在研发的是利用磁力共振造像技术,监测和分析脑部活动,从而顺利实现大脑对汽车的遥控。他们希望这些新功能能逐步应用到新一代的智能汽车上。
技术局限性及商机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技术目前还处于实验室研究的阶段,因此,在大规模推广和应用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障碍。首先,在基础理论和知识的积累方面,由于人类对自身大脑的认知还不够深入,对人类在各方面的需求在人脑中产生和处理的过程及表现还理解的不够深刻,这从根本上制约了人类全面实现意念遥控技术在现阶段的进展。例如,如何能在人脑功能复杂、活动频繁的背景下成功地监测并分离出有用的信号,在现阶段就是一个巨大的技术挑战;其次,与意念遥控相关的配套设备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还缺乏能被广泛接受的技术标准,只有通过大量的试验和实践来检验和提高,才能真正满足实用的需求。
例如,日立公司新近研发的意念遥控装置头套和造像仪器加起来虽然只有一公斤重,但佩戴在头部仍然显得重量偏重、体积偏大,而且舒适性较差,这都需要进一步地改进和优化。与此同时,由于意念遥控技术的先进性和便利性以及它的巨大功效,对有资格采用意念遥控技术的人员和该技术使用过程进行安全性检查和监控也非常必要,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甚至恐怖分子所利用,危害社会。而如何对意念遥控及其意念的意图实行快速而有效的检查和监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仍然是一个尚无法跨越的难点。这些都意味着意念遥控技术距离真正的大规模商用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目前意念遥控技术还存在着种种不足,但该技术仍然孕育着无穷的商机。由于这项技术可以应用的领域极其广泛,在大到复杂无比的航天活动,小到强调细致严谨的微型雕刻,都有意念遥控技术大显身手的广阔空间,因此,可以说几乎人类所有的工作、生产和日常活动都可以采用这项技术。对于不同的细分市场,意念遥控技术的应用难度和商业价值也有所不同,因此,意念遥控技术将逐步地完善和推广,并最终普及到全社会的每个角落,深入到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在未来可预期的时间内,医疗业、汽车工业、安全保卫(如排爆)以及军事、信息化家电等将成为最早采用意念遥控技术的行业。以目前普及和使用意念遥控技术范围最广的医疗和护理行业来看,在医生的诊治和对病人的护理过程中,依靠该技术和相关仪器、设备的配合,就可以完成很多以前无法达到的目标,不但大大提高了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效果,而且降低了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了社会效益。在安全保卫方面和军事行动中,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意念遥控作战机器人或排爆机器人进行任意形式的搜索并及时采取行动,从而减少人员的伤亡,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而通过与信息化家电(如家庭监控设备)和通信(如移动通信和宽带视频)等其他技术结合,还可以实现远程的意念遥控,完成以前我们根本无法实现的功能。如当我们出差在外通过家庭监控设备看到家人睡觉没有盖好被子时,就可以通过具有意念遥控功能的手机,遥控家务机器人在不惊醒家人的前提下给家人轻轻地盖好被子。而在下班前,我们也可以通过意念遥控技术在回家的路上就控制电饭煲煮好米饭,或者热好菜肴,这样一回家就能直接享用新鲜美味的饭菜,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的生活必将变得越来越美丽多彩。
基本原理
实际上,目前在某些尖端的行业和领域,意念遥控已经开始以某种形式存在了。例如在第三代作战飞机上,当飞行员进行空中格斗或对陆地、海上的目标发起攻击时,只要他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想打击的目标,飞行员佩戴的智能头盔就会自动跟踪飞行员的视线,并启动雷达或其他瞄准器锁定打击目标,不论本身飞机状态和对方状态如何,都不会丢失目标,最后根据飞行员发出的指令进行攻击。这就是意念遥控的一种形式。
那么,意念遥控的基本原理是怎样的呢?我们知道,人的大脑分为不同的区域,负责人类不同的功能。例如头部左侧偏重于逻辑思维和情感等相对复杂的功能,而右脑偏重于控制运动等相对简单的功能。由于人脑中思维活动的活跃或沉静将导致流经该部位的血液流量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监测人脑不同部位的血流量,就可以了解人的哪些思维功能处于活跃状态。意念控制物体的基本原理就是如此,它依靠置于人脑外围的仪器(如特制的头套)向人的头部发射微量的红外线穿透脑皮层,通过收集和观察人脑反射回的红外线强弱变化,进一步分析出脑部血流的细微变化,就能掌握人脑不同部位的活跃程度,再利用红外线光学绘图技术和人脑不同部位所具有的功能,经光纤连接到造像装置,就可以将其转化成电子信号,然后再与相应的电器设备连接,以电子信号控制相应的设备,就可以实现意念对物体的遥控和处理了。
在最初的研究中,由于当时红外线监测技术还不成熟,因此采取的是在人的头骨下埋入感应芯片的方法对血液流量进行监控。但这给实验对象带来了巨大的危险和痛苦,而且也存在着监控时间不能持久、更换监控设备操作难度较大等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意念遥控技术与原有的技术不同,新技术不用像以前那样要在人的头骨下埋入感应器才能对人脑的活动进行跟踪了,只要使用佩戴式的红外线头套即可。这大大方便了意念遥控技术的普及和使用。
技术应用
如果这项技术真的能投入实用,将给人类社会和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受到条件限制而无法解决的困难都将迎刃而解。在医疗保健、教育、工程建设和日常生活中将给人们带来极大地便利。例如以往医生在手术时主要依靠自身的经验,很多时候无法避免因技术的局限性而留下遗憾。但应用了该技术后,医生完全可以通过控制灵巧的医疗机器人实现以前无法和很难进行的操作动作,完全可以实现更好的医疗效果。又如一个人因病瘫痪在床,需要有人全天进行护理,占用并耗费了他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如果病人的语言机能丧失,病人的需求很难得到准确、适度地满足。而现在,只要病人的大脑功能仍然正常,他就可以依靠自己的意念控制相关的机械设备照顾自己,如帮助残疾人控制电子轮椅、床铺和假肢等,从而极大地解放了他人,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他人和社会的负担。而在需要机器人配合进行的水底作业和地下勘探、矿产采集等高危行业中,通过人的意念控制工业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不但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目前,以日立和本田为代表的日本公司在意念遥控技术的实验室研究和商业化方面都走在全世界的最前列。以目前技术最先进的日立公司为例,早在2005年日立公司就已经研发出一个装置,监察瘫痪病人的脑活动,帮助他们响应简单的问题,例如透过心算表达“是”,什么都不想来表达“否”。另据美联社6月22日报道,日立公司的高级研究实验室展示了只要做一做心算,或者在心中默默地哼一首歌,就可以控制一列玩具火车开动的意念遥控实验。而本田汽车公司正在研发的是利用磁力共振造像技术,监测和分析脑部活动,从而顺利实现大脑对汽车的遥控。他们希望这些新功能能逐步应用到新一代的智能汽车上。
技术局限性及商机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技术目前还处于实验室研究的阶段,因此,在大规模推广和应用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障碍。首先,在基础理论和知识的积累方面,由于人类对自身大脑的认知还不够深入,对人类在各方面的需求在人脑中产生和处理的过程及表现还理解的不够深刻,这从根本上制约了人类全面实现意念遥控技术在现阶段的进展。例如,如何能在人脑功能复杂、活动频繁的背景下成功地监测并分离出有用的信号,在现阶段就是一个巨大的技术挑战;其次,与意念遥控相关的配套设备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还缺乏能被广泛接受的技术标准,只有通过大量的试验和实践来检验和提高,才能真正满足实用的需求。
例如,日立公司新近研发的意念遥控装置头套和造像仪器加起来虽然只有一公斤重,但佩戴在头部仍然显得重量偏重、体积偏大,而且舒适性较差,这都需要进一步地改进和优化。与此同时,由于意念遥控技术的先进性和便利性以及它的巨大功效,对有资格采用意念遥控技术的人员和该技术使用过程进行安全性检查和监控也非常必要,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甚至恐怖分子所利用,危害社会。而如何对意念遥控及其意念的意图实行快速而有效的检查和监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仍然是一个尚无法跨越的难点。这些都意味着意念遥控技术距离真正的大规模商用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目前意念遥控技术还存在着种种不足,但该技术仍然孕育着无穷的商机。由于这项技术可以应用的领域极其广泛,在大到复杂无比的航天活动,小到强调细致严谨的微型雕刻,都有意念遥控技术大显身手的广阔空间,因此,可以说几乎人类所有的工作、生产和日常活动都可以采用这项技术。对于不同的细分市场,意念遥控技术的应用难度和商业价值也有所不同,因此,意念遥控技术将逐步地完善和推广,并最终普及到全社会的每个角落,深入到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在未来可预期的时间内,医疗业、汽车工业、安全保卫(如排爆)以及军事、信息化家电等将成为最早采用意念遥控技术的行业。以目前普及和使用意念遥控技术范围最广的医疗和护理行业来看,在医生的诊治和对病人的护理过程中,依靠该技术和相关仪器、设备的配合,就可以完成很多以前无法达到的目标,不但大大提高了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效果,而且降低了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了社会效益。在安全保卫方面和军事行动中,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意念遥控作战机器人或排爆机器人进行任意形式的搜索并及时采取行动,从而减少人员的伤亡,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而通过与信息化家电(如家庭监控设备)和通信(如移动通信和宽带视频)等其他技术结合,还可以实现远程的意念遥控,完成以前我们根本无法实现的功能。如当我们出差在外通过家庭监控设备看到家人睡觉没有盖好被子时,就可以通过具有意念遥控功能的手机,遥控家务机器人在不惊醒家人的前提下给家人轻轻地盖好被子。而在下班前,我们也可以通过意念遥控技术在回家的路上就控制电饭煲煮好米饭,或者热好菜肴,这样一回家就能直接享用新鲜美味的饭菜,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的生活必将变得越来越美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