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总结了果桑新品种大10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栽植方法、园相群体结构、树型养成方法与新梢管理、果桑园土肥水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指导果桑大10的高产栽培。
关键词 果桑大10;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88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2-0049-02
浙江省景宁县地处浙南山区,境内环境幽雅,生态优越,无工业污染,气候湿润,是生产无公害桑果的理想区域。近年来我县各地农民从单一养蚕,发展到生产桑果、果叶兼用,不仅提高了蚕桑生产综合效益,同时也丰富了果品市场。目前,桑果的保健与药用功能备受消费者青睐。因此很有开发价值。我县于2002年春引种了3.33hm2果桑新品种大10,基地安排在外舍乡王金洋村。通过3年来的科学栽培与管理,平均产果量达23.25t/hm2、收益达13.95万元/hm2,己超出养蚕收益2倍多,其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现将果桑新品种大10的高產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大10的性状
大10枝条细直,树形开展,叶较大,花芽率高,平均每100cm枝条结果25丛,每丛平均果数有4.5个,果长3.2cm,果实直径1.4cm,单果重3.8g,紫黑色,无籽,果汁含总糖13.8%。果实成熟后有落果率高的缺点。
2高产栽培技术
2.1基地选择
必须选择交通方便、阳光充裕、土层深厚、结构疏松、土壤肥沃、保水性能和通气性好的田块。
2.2整地施肥
先进行全面深翻,建好排灌系统,再开沟作畦,做到沟渠配套。重施有机肥,一般施腐熟栏肥37.5t/hm2。
2.3栽植方法与时间
在定植前首先要开好定植沟,一般沟深为0.5m,沟宽为0.6m。定植沟开好后先施入有机肥再覆土10cm,并将苗木放于定植点内,再将根系向四周理直,定植后将土回填成馒头状压实,浇透水。定植时间一般安排在12月中旬为宜。
2.4园相群体结构
2.4.1密度。一般以栽5 550株/hm2为佳,行距150cm、株距120cm。
2.4.2树型。以养成3级支干的中干拳式树型、定拳高度80cm为宜,即是三腰六拳的树形模式最适合果桑大10的高产栽培要求。
2.4.3拳数。单株拳数留养4~5个,留拳2.25~2.70万个/hm2为基本拳数。
2.4.4条数。夏伐疏芽后,留条4.5~5.4万根/hm2。通过1次摘心,冬季留足9.75~10.80万根有效条才能达到高产的目的。
2.4.5条长。果桑大10园的平均条长要留养至120cm左右,总条长要控制在11.25~12.75万米/hm2之间。
2.5树型养成方法与新梢管理
栽植当年,我们首先在离地面25~30cm处进行修剪,每株留养2~3根枝条;第2年在桑果采收后再在离地面45~50cm处进行夏伐,每根枝干上留养2根枝条;第3年在桑果采摘后再在离地面80cm处进行夏伐,即定干,以后每年在此高度进行夏伐1次。
2.5.1抹芽、疏枝、摘心时间。从多年种植实践来看,抹芽在春芽展叶3~5片时进行为宜;疏枝则在夏伐萌芽展叶3~5片时进行为宜;摘心应分2次进行,第1次在4月初为宜,第2次在夏伐后新梢长到20~30cm时进行为宜。
2.5.2抹芽对象。在春季萌芽期,适时抹除果桑副芽、隐芽和不定芽,以增加果桑园通透性,促进桑果正常生长。抹芽一般分2~3次进行。
2.5.3疏枝对象。在夏伐和摘心后,及时疏去弱枝和多余新梢,以利重点培育结果枝。
2.5.4摘心对象。首次摘心目的是削减春梢的顶端优势,以利集中营养长桑果。夏伐后摘心目的是促进新枝萌发,增加结果枝,但此次摘心一般只提倡1次,以免影响结果枝的粗壮度和木质化程度。
2.5.5修剪。冬季修剪以多留少剪为宜,在修剪时只要将枝条顶端不充实部分短截20~25cm即可;同时还要剪去枯梢、细小的倒挂枝和病虫枝。
2.6果桑园施肥
根据近3年生产实践,成林果桑大10园要确保年产23.25t/hm2桑果,全年需施尿素720kg/hm2,钙镁磷肥2 400 kg/hm2,硫酸钾300kg/hm2。有机肥的施用应占总施肥量的35%以上,不能低于25%。N∶P∶K的比例以10∶4∶5为好。
2.6.1施肥深度与方法。桑树根系多数分布在离地面17~35cm范围内,所以肥料应施于15cm深的土壤中为宜;施肥方法,应先在行间开沟再施肥,施肥后立即复土,以防肥料流失。
2.6.2施肥次数。以1年施肥4次为宜。①春肥:即促果肥,一般于1月下旬至2月上旬施用,施肥量占全年总用肥量的25%,以钾肥为主,配施氮、磷肥。春季萌芽后在扬花期防治病虫害时应加0.1%硼肥和0.3%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肥2~3次。②夏肥:即促梢肥,一般都在5月中旬即夏伐后施用,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50%左右。以氮肥为主,配施磷、钾肥。 ③秋肥:即壮梢肥,应在9月中旬施用为宜。施肥量占全年总用肥量的25%左右,以氮、钾肥为主,适量配施磷肥。④冬肥:即基肥,应在11月底至12月下旬施用为宜。成龄树施肥量一般为施腐熟有机肥60~75t/hm2为宜。
2.7土、水管理
2.7.1土壤管理。为使果桑园稳产、高产,每年冬季都要对果桑园进行改土,即由定植行逐年逐渐向行间开挖深0.5m、宽0.6m的施肥沟,先让土壤进行冻晒和风化并施足有机肥,然后再复土。生长季节勤松土、除草及清理果园。
2.7.2水管理。合理灌溉是果桑优质高产的重要技术环节,一般让果桑园田间最大持水量保持在70%~80%。含水量低于50%时应及时灌水。如果土壤湿度达到适宜范围时就应及时排水,采用明沟排水为佳。
2.8主要病虫害防治
根据我站近几年调查结果,果桑大10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桑椹菌核病、桑天牛和桑螟。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农业物理防治和化学药物防治2种方法。物理防治即是采用结合冬季修剪,清除地面枯枝落叶,以减少果园内病菌来源;雨后及时排水,防止园内积水,降低土壤湿度;合理修剪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果园湿度;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生长季节,及时彻底摘除病叶、剪除病枝和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拔除病毒植株,防止扩散蔓延等技术措施,确保果桑大10的健壮生长。
桑椹菌核病一般在2月28日至3月26日之间,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交替喷树冠防治。晴天每隔5d防治1次,雨天见晴就防治。
桑天牛一般采用人工防治,即冬季结合修剪,剪除虫枝,集中烧毁。在7~9月再捕杀成虫或刮除枝干上的虫卵。另外还用铁丝刺入虫道,杀死幼虫;或用5%顺式氰戊菊脂乳油,80%敌敌畏1∶20倍浸棉球塞入最下部的排粪孔,用湿泥封闭孔口,熏杀幼虫。若用化学防治,一般于7~9月,用5%锐劲特1 500倍或50%甲基对硫磷乳油1 500倍进行喷雾防治。
桑螟一般采用人工防治,即是冬季进行整枝修拳,并将枯枝、枯桩带出桑园,及时烧毁,以减少桑螟越冬场所。然后再在7~9月中下旬,重防第3~5代桑螟。时间掌握在桑螟1~2龄时,用40%桑宝乳油或60%双效磷乳油或80%敌敌畏1 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3采收
要保持优质桑果品位,适时采收也很重要。为此,我县一般都在4月下旬当桑果呈现出品种成熟时特有的紫黑色、鲜食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2%以上时进行采收。采收方法是用手指轻轻捏住桑椹向下轻拉即可将桑果摘下。采收时要注意防止捏伤桑椹,造成烂果而影响果品质量;同时,还要尽量避免摇动树枝以减少落地果。
4参考文献
[1] 张仁杰,樊永强,郎进宝.果桑品种——大10[J].浙江农业科学,2001(6):329.
[2] 杨今后,杨新华,郭文军,等.果桑品种“10"的引种与栽培[J].蚕桑通报,2001,32(4):12-15.
关键词 果桑大10;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88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2-0049-02
浙江省景宁县地处浙南山区,境内环境幽雅,生态优越,无工业污染,气候湿润,是生产无公害桑果的理想区域。近年来我县各地农民从单一养蚕,发展到生产桑果、果叶兼用,不仅提高了蚕桑生产综合效益,同时也丰富了果品市场。目前,桑果的保健与药用功能备受消费者青睐。因此很有开发价值。我县于2002年春引种了3.33hm2果桑新品种大10,基地安排在外舍乡王金洋村。通过3年来的科学栽培与管理,平均产果量达23.25t/hm2、收益达13.95万元/hm2,己超出养蚕收益2倍多,其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现将果桑新品种大10的高產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大10的性状
大10枝条细直,树形开展,叶较大,花芽率高,平均每100cm枝条结果25丛,每丛平均果数有4.5个,果长3.2cm,果实直径1.4cm,单果重3.8g,紫黑色,无籽,果汁含总糖13.8%。果实成熟后有落果率高的缺点。
2高产栽培技术
2.1基地选择
必须选择交通方便、阳光充裕、土层深厚、结构疏松、土壤肥沃、保水性能和通气性好的田块。
2.2整地施肥
先进行全面深翻,建好排灌系统,再开沟作畦,做到沟渠配套。重施有机肥,一般施腐熟栏肥37.5t/hm2。
2.3栽植方法与时间
在定植前首先要开好定植沟,一般沟深为0.5m,沟宽为0.6m。定植沟开好后先施入有机肥再覆土10cm,并将苗木放于定植点内,再将根系向四周理直,定植后将土回填成馒头状压实,浇透水。定植时间一般安排在12月中旬为宜。
2.4园相群体结构
2.4.1密度。一般以栽5 550株/hm2为佳,行距150cm、株距120cm。
2.4.2树型。以养成3级支干的中干拳式树型、定拳高度80cm为宜,即是三腰六拳的树形模式最适合果桑大10的高产栽培要求。
2.4.3拳数。单株拳数留养4~5个,留拳2.25~2.70万个/hm2为基本拳数。
2.4.4条数。夏伐疏芽后,留条4.5~5.4万根/hm2。通过1次摘心,冬季留足9.75~10.80万根有效条才能达到高产的目的。
2.4.5条长。果桑大10园的平均条长要留养至120cm左右,总条长要控制在11.25~12.75万米/hm2之间。
2.5树型养成方法与新梢管理
栽植当年,我们首先在离地面25~30cm处进行修剪,每株留养2~3根枝条;第2年在桑果采收后再在离地面45~50cm处进行夏伐,每根枝干上留养2根枝条;第3年在桑果采摘后再在离地面80cm处进行夏伐,即定干,以后每年在此高度进行夏伐1次。
2.5.1抹芽、疏枝、摘心时间。从多年种植实践来看,抹芽在春芽展叶3~5片时进行为宜;疏枝则在夏伐萌芽展叶3~5片时进行为宜;摘心应分2次进行,第1次在4月初为宜,第2次在夏伐后新梢长到20~30cm时进行为宜。
2.5.2抹芽对象。在春季萌芽期,适时抹除果桑副芽、隐芽和不定芽,以增加果桑园通透性,促进桑果正常生长。抹芽一般分2~3次进行。
2.5.3疏枝对象。在夏伐和摘心后,及时疏去弱枝和多余新梢,以利重点培育结果枝。
2.5.4摘心对象。首次摘心目的是削减春梢的顶端优势,以利集中营养长桑果。夏伐后摘心目的是促进新枝萌发,增加结果枝,但此次摘心一般只提倡1次,以免影响结果枝的粗壮度和木质化程度。
2.5.5修剪。冬季修剪以多留少剪为宜,在修剪时只要将枝条顶端不充实部分短截20~25cm即可;同时还要剪去枯梢、细小的倒挂枝和病虫枝。
2.6果桑园施肥
根据近3年生产实践,成林果桑大10园要确保年产23.25t/hm2桑果,全年需施尿素720kg/hm2,钙镁磷肥2 400 kg/hm2,硫酸钾300kg/hm2。有机肥的施用应占总施肥量的35%以上,不能低于25%。N∶P∶K的比例以10∶4∶5为好。
2.6.1施肥深度与方法。桑树根系多数分布在离地面17~35cm范围内,所以肥料应施于15cm深的土壤中为宜;施肥方法,应先在行间开沟再施肥,施肥后立即复土,以防肥料流失。
2.6.2施肥次数。以1年施肥4次为宜。①春肥:即促果肥,一般于1月下旬至2月上旬施用,施肥量占全年总用肥量的25%,以钾肥为主,配施氮、磷肥。春季萌芽后在扬花期防治病虫害时应加0.1%硼肥和0.3%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肥2~3次。②夏肥:即促梢肥,一般都在5月中旬即夏伐后施用,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50%左右。以氮肥为主,配施磷、钾肥。 ③秋肥:即壮梢肥,应在9月中旬施用为宜。施肥量占全年总用肥量的25%左右,以氮、钾肥为主,适量配施磷肥。④冬肥:即基肥,应在11月底至12月下旬施用为宜。成龄树施肥量一般为施腐熟有机肥60~75t/hm2为宜。
2.7土、水管理
2.7.1土壤管理。为使果桑园稳产、高产,每年冬季都要对果桑园进行改土,即由定植行逐年逐渐向行间开挖深0.5m、宽0.6m的施肥沟,先让土壤进行冻晒和风化并施足有机肥,然后再复土。生长季节勤松土、除草及清理果园。
2.7.2水管理。合理灌溉是果桑优质高产的重要技术环节,一般让果桑园田间最大持水量保持在70%~80%。含水量低于50%时应及时灌水。如果土壤湿度达到适宜范围时就应及时排水,采用明沟排水为佳。
2.8主要病虫害防治
根据我站近几年调查结果,果桑大10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桑椹菌核病、桑天牛和桑螟。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农业物理防治和化学药物防治2种方法。物理防治即是采用结合冬季修剪,清除地面枯枝落叶,以减少果园内病菌来源;雨后及时排水,防止园内积水,降低土壤湿度;合理修剪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果园湿度;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生长季节,及时彻底摘除病叶、剪除病枝和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拔除病毒植株,防止扩散蔓延等技术措施,确保果桑大10的健壮生长。
桑椹菌核病一般在2月28日至3月26日之间,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交替喷树冠防治。晴天每隔5d防治1次,雨天见晴就防治。
桑天牛一般采用人工防治,即冬季结合修剪,剪除虫枝,集中烧毁。在7~9月再捕杀成虫或刮除枝干上的虫卵。另外还用铁丝刺入虫道,杀死幼虫;或用5%顺式氰戊菊脂乳油,80%敌敌畏1∶20倍浸棉球塞入最下部的排粪孔,用湿泥封闭孔口,熏杀幼虫。若用化学防治,一般于7~9月,用5%锐劲特1 500倍或50%甲基对硫磷乳油1 500倍进行喷雾防治。
桑螟一般采用人工防治,即是冬季进行整枝修拳,并将枯枝、枯桩带出桑园,及时烧毁,以减少桑螟越冬场所。然后再在7~9月中下旬,重防第3~5代桑螟。时间掌握在桑螟1~2龄时,用40%桑宝乳油或60%双效磷乳油或80%敌敌畏1 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3采收
要保持优质桑果品位,适时采收也很重要。为此,我县一般都在4月下旬当桑果呈现出品种成熟时特有的紫黑色、鲜食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2%以上时进行采收。采收方法是用手指轻轻捏住桑椹向下轻拉即可将桑果摘下。采收时要注意防止捏伤桑椹,造成烂果而影响果品质量;同时,还要尽量避免摇动树枝以减少落地果。
4参考文献
[1] 张仁杰,樊永强,郎进宝.果桑品种——大10[J].浙江农业科学,2001(6):329.
[2] 杨今后,杨新华,郭文军,等.果桑品种“10"的引种与栽培[J].蚕桑通报,2001,32(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