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应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的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对《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进行大胆改革,将微生物的内容融入《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情境、考核标准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关键词:高职教育;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727(2011)S0-0027-02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类具有专门技能的人才的任务。药学高职学历教育是我国药学教育改革的一项较大举措,在培养适应药品生产、质量检验、流通、使用和管理等第一线所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药品生物检定技术》是药物分析与检验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具备药典规定的药品生物检定技能,从事与本技能相关的工作,如无菌室空气质量的评价、药品的无菌检查、药品的微生物总数的测定、药品中控制菌的检查、药品螨类的检查、抗生素效价的测定、升降压药物的检查、药品异常毒力检查及细菌内毒素的检查等。
现状分析
人才市场的现状近年来,由于我国各药厂发展参差不齐,与医药业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不少药厂的一些药品,特别是注射剂,接连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人的生命。自2002年起,国家食品药品等管理部门加强了药品监管力度,强制实行了GMP认证,并加强了药品安全性检查的力度。药品安全性检查被强制规定为必检项目,所以,目前市场上药品生物检定技术人员比较稀缺。为了弥补这个人才缺口,国内很多院校都把药品生物检定技术作为一门课程,从药物分析中分离了出来。
学生现状高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独立学习和自我约束能力普遍较差,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专业课,整堂课从头到尾讲授听得见、摸不着、看不见的理论,少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尚可接受,大多数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教学现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理论课的构成基本上就是教师、学生、教室再加一根粉笔。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内容不能成为一种技能,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了解药品生物检定的方法和思路,而不具备工作岗位所需的实际技能。实验课、实训课只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学生对实践课的学习兴趣也不浓厚。实践证明,这种理论课在教室上、实践教学才到实验室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合高职教学的要求。当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需经2~3年的学习和培训才能胜任本职工作,这大大增加了用人单位的成本,无形中也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这是我们必须重视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适应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我院组成了药品生物检定团队,由药物分析、药理、微生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教师及医药企事业单位的专家组成。课程设计强调以药品生物检定能力为核心,以药学检验基本知识为依托,将《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三方面的能力,将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中,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情境、考核评价标准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课程设计基于工作过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模式是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其实质在于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不再追求学科体系,而是基于职业的工作过程。所谓工作过程即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在对现实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对具体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得到现实职业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这种职业能力,设计出课程内容和方案,通过内容的教学和方案的实施,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学生将所具有的能力应用于未来的职业中,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发挥作用,课程知识的总量是不变的,只是按工作过程对知识进行了序化。本课题组就是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思路设计课程,《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按照工作岗位可分为三大模块,即操作环境中空气质量评价、药品安全性检查、生物药品效价的测定。如在讲操作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时,按照实际工作过程,首先,介绍检查条件、试验仪器、所需培养基;其次,讲玻璃仪器的洗涤、包扎和灭菌,试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配制培养基等;再次,讲如何取样、取样量和检查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复次,讲检查结果的计算、分析;最后,讲如何正确写出试验记录和检验报告。这样,学生学习起来非常有针对性,边学边做,易于掌握检验全过程。
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在实际教学中,以药品生物检定岗位职业技能为主线,本着“必需、够用”,注重职业素质培养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同时考虑到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轻视基础课,很容易造成学习专业课时学过的基础课内容遗忘得所剩无几,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很大的困难。如药品生物检定需要很多微生物的知识和技能,为了使教学顺利进行,很多知识和技能只能重讲,导致教学时间和成本的极大浪费。我们尝试将基础课程《微生物学》与专业课程《药品生物鉴定技术》两门课程有机地融合为一门课程,通过“精简、融合、重组”等途径,使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避免知识的重复性学习,节约学习成本,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实用性,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和教学情境具有职业性建立理论实践一体化实验实训室,融教室、实训、实验、考工等于一体。为了便于教学,教室应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实验、考工强化训练及考工等多种功能,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教师在专业教室上课时可以边讲边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对照实物学习,又可以进行实际动手训练,教学方法直观、灵活,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综合型人才,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将课程教学内容完全转移到实验室,实行小班授课,设两个指导教师,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即“讲授、示范、边学、边做”四位一体,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温家宝总理曾说过:“职教地位十分重要,因为只有职教才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教、学、做是一件事,做中学才是真学,做中教才是真教。”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这种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的教学方法,可以改变传统的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做法,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先进性,有利于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的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并接受一定的职业训练,取得一定的工作经历,从而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有利于学生在复杂且不断变化的职业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考核形式多样化、综合化要力争打破期末考试“一张卷子论胜负,纸上谈兵定乾坤”的传统评价模式,从基本专业知识、核心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等方面,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努力使考核方式和方法科学、适用、灵活、多样。这样,试卷不再是成绩的最终结果,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保持,既保证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又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避免了平时不学习、考前突击现象的发生。
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利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同时,也应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讲演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
要启发学生在课余时间应用网络资源自学或复习,培养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应采用开放实验室、组织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探索,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与做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获得与众不同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龚继忠,马玉花,赵淑红,刘俊文.高职生药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7):46-47.
[2]胡英,夏晓静,崔山风.以项目为载体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内容设计[J].药学教育,2009,25(4):17-18.
[3]刘红波,林峰.高职《精细化工设备》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J].广东化工,2009,36(9):232-233.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68.
[5]吕鹏飞,黄显峰.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21(5):547-549.
作者简介:
李飞(1969—),女,硕士,沈阳药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药物分析检验和药品生物检定教学及教学管理。
关键词:高职教育;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727(2011)S0-0027-02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类具有专门技能的人才的任务。药学高职学历教育是我国药学教育改革的一项较大举措,在培养适应药品生产、质量检验、流通、使用和管理等第一线所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药品生物检定技术》是药物分析与检验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具备药典规定的药品生物检定技能,从事与本技能相关的工作,如无菌室空气质量的评价、药品的无菌检查、药品的微生物总数的测定、药品中控制菌的检查、药品螨类的检查、抗生素效价的测定、升降压药物的检查、药品异常毒力检查及细菌内毒素的检查等。
现状分析
人才市场的现状近年来,由于我国各药厂发展参差不齐,与医药业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不少药厂的一些药品,特别是注射剂,接连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人的生命。自2002年起,国家食品药品等管理部门加强了药品监管力度,强制实行了GMP认证,并加强了药品安全性检查的力度。药品安全性检查被强制规定为必检项目,所以,目前市场上药品生物检定技术人员比较稀缺。为了弥补这个人才缺口,国内很多院校都把药品生物检定技术作为一门课程,从药物分析中分离了出来。
学生现状高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独立学习和自我约束能力普遍较差,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专业课,整堂课从头到尾讲授听得见、摸不着、看不见的理论,少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尚可接受,大多数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教学现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理论课的构成基本上就是教师、学生、教室再加一根粉笔。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内容不能成为一种技能,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了解药品生物检定的方法和思路,而不具备工作岗位所需的实际技能。实验课、实训课只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学生对实践课的学习兴趣也不浓厚。实践证明,这种理论课在教室上、实践教学才到实验室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合高职教学的要求。当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需经2~3年的学习和培训才能胜任本职工作,这大大增加了用人单位的成本,无形中也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这是我们必须重视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适应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我院组成了药品生物检定团队,由药物分析、药理、微生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教师及医药企事业单位的专家组成。课程设计强调以药品生物检定能力为核心,以药学检验基本知识为依托,将《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三方面的能力,将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中,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情境、考核评价标准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课程设计基于工作过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模式是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其实质在于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不再追求学科体系,而是基于职业的工作过程。所谓工作过程即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在对现实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对具体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得到现实职业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这种职业能力,设计出课程内容和方案,通过内容的教学和方案的实施,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学生将所具有的能力应用于未来的职业中,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发挥作用,课程知识的总量是不变的,只是按工作过程对知识进行了序化。本课题组就是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思路设计课程,《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按照工作岗位可分为三大模块,即操作环境中空气质量评价、药品安全性检查、生物药品效价的测定。如在讲操作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时,按照实际工作过程,首先,介绍检查条件、试验仪器、所需培养基;其次,讲玻璃仪器的洗涤、包扎和灭菌,试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配制培养基等;再次,讲如何取样、取样量和检查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复次,讲检查结果的计算、分析;最后,讲如何正确写出试验记录和检验报告。这样,学生学习起来非常有针对性,边学边做,易于掌握检验全过程。
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在实际教学中,以药品生物检定岗位职业技能为主线,本着“必需、够用”,注重职业素质培养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同时考虑到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轻视基础课,很容易造成学习专业课时学过的基础课内容遗忘得所剩无几,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很大的困难。如药品生物检定需要很多微生物的知识和技能,为了使教学顺利进行,很多知识和技能只能重讲,导致教学时间和成本的极大浪费。我们尝试将基础课程《微生物学》与专业课程《药品生物鉴定技术》两门课程有机地融合为一门课程,通过“精简、融合、重组”等途径,使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避免知识的重复性学习,节约学习成本,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实用性,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和教学情境具有职业性建立理论实践一体化实验实训室,融教室、实训、实验、考工等于一体。为了便于教学,教室应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实验、考工强化训练及考工等多种功能,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教师在专业教室上课时可以边讲边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对照实物学习,又可以进行实际动手训练,教学方法直观、灵活,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综合型人才,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将课程教学内容完全转移到实验室,实行小班授课,设两个指导教师,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即“讲授、示范、边学、边做”四位一体,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温家宝总理曾说过:“职教地位十分重要,因为只有职教才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教、学、做是一件事,做中学才是真学,做中教才是真教。”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这种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的教学方法,可以改变传统的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做法,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先进性,有利于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的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并接受一定的职业训练,取得一定的工作经历,从而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有利于学生在复杂且不断变化的职业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考核形式多样化、综合化要力争打破期末考试“一张卷子论胜负,纸上谈兵定乾坤”的传统评价模式,从基本专业知识、核心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等方面,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努力使考核方式和方法科学、适用、灵活、多样。这样,试卷不再是成绩的最终结果,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保持,既保证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又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避免了平时不学习、考前突击现象的发生。
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利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同时,也应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讲演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
要启发学生在课余时间应用网络资源自学或复习,培养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应采用开放实验室、组织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探索,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与做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获得与众不同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龚继忠,马玉花,赵淑红,刘俊文.高职生药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7):46-47.
[2]胡英,夏晓静,崔山风.以项目为载体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内容设计[J].药学教育,2009,25(4):17-18.
[3]刘红波,林峰.高职《精细化工设备》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J].广东化工,2009,36(9):232-233.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68.
[5]吕鹏飞,黄显峰.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21(5):547-549.
作者简介:
李飞(1969—),女,硕士,沈阳药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药物分析检验和药品生物检定教学及教学管理。